盘点:缅甸那些文化的奇葩
盘点:缅甸那些文化的奇葩
2015-09-29 胞波季 胞波网
盘点:缅甸那些文化的奇葩
一、蒲甘城:只见佛塔不见屋
每一尊佛塔都代表着佛的身......缅甸人信来世。缅甸人绝不会为当前的“厄运”而深感不满甚或愤怒,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前世积恶,今世受罪,他们能够“认命”。同样他们怕来世不顺,在今世就拼命“行善”。认为今世所努力的一切,不是为了现世立即享受,而是留到来世。于是缅甸人民历代就爱建佛塔,以便来世辉煌。手指之处均是塔的塔林卜甘,即是这样产生的。整个地面上全是佛塔,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断垣残壁的塔林卜甘,让人十分感慨!这是缅甸一大壮观。
“金色土地,千佛之国”,已经成为缅甸的名片。缅甸是一个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资源茂盛,国泰民安,比起其他国家与地区,缅甸相对灾难极少,缅甸人民坚信,这都是由于他们忠于佛祖,由于他们建了许许多多的佛塔有直接关系。
二、认输是心灵的凉药
中国有句俗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向;缅甸同样有句俗话:“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烧”,该火,缅甸人解释为“贪欲之火,暴躁之火”,提醒大家“贪、躁”的可怕。
关于胜败,中国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即便失败,仍然鼓励人们往成功大道前进,因此,中国人鼓励进取、竞争、不达目的不止。中国人推崇的是“成功、上进”;缅甸人却说“服输是心灵的凉药”(退一步海阔天空之意),鼓励大家学会认输,认输是让心情安宁(凉快)的良药。丝毫没有鼓励拼命、争取、竞争、斗争。缅甸人推崇的是“服输、不争”。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善良、仁爱、好助、乐施是缅甸人的本性。缅甸是一块爱心的福地。最简单的,由‘公路文化’当中可以看见。
◆高速公路上打灯制度,与一般惯用制度截然不同。一般汽车打灯,左灯表示要拐左,右灯表示拐右。因此前面车亮左灯时,后面车不可超车;前面车亮右灯,后面车方可超车。但是在缅甸高速路上,前面车亮左灯,是指示后面车可以超车;前车亮右灯则指示后车不可超车。这是缅甸公路上的特殊文化。原因是缅甸原来实行靠左走,上世纪70年代,政府才全国性改为“靠右走”制度。但是汽车驾座却仍留在“右驾”,超车时(由于前车挡住视线)驾驶员看不到前面道路。于是才形成这种“非正常性”的民间“约定俗成”的制度。由此可以看出缅甸民间文化的特殊性,司机们互相帮助的一种美德。
◆缅甸公路文化十分文明。充分体现了缅甸人民的礼让与爱。后车欲超车,轻按喇叭,表示“要求”。前车看前面情况,若对面有车,立即打右灯告诉后面司机:“不可超车!”;若没有问题,则一边让路,一边打左灯示意可以超车。后车进行超车时,若仅仅是自己一辆,当两辆车并行而过时,后面(超车)车司机必须将手伸出窗外“挥手”表示“感谢!”;若同时又有其他几辆一起超车,则并行时,司机必须竖起手指表示后面还有几辆准备超车。一前一后的默契、约定俗成,表示互相谅解、礼让、互爱、互助的精神面貌。
◆在公路上只要有车发生意外,不管相识不相识,路过的所有车辆,均会立即停下,热情询问、协助、帮忙、一定会伸手相助,直到认为出事车辆“没有问题了”,大家才会各奔东西。从不会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顾自“扬长而去”。这是缅甸佛教文化的优良传统。显现了和谐社会,爱的力量。
三、移动的“商店”
缅甸女性有一绝技:头顶箩筐等重物。水泥匠女工,还能头顶数十块砖头,爬上爬下!
每天早晨,大街小巷,有许多女性小贩,头顶箩筐,挨家挨户送卖早点,有:蒸豆、糯米饭、黑糯米;上午,又有其他妇女小贩,再次头顶箩筐挨家挨户卖菜,有:猪肉、鱼肉、鸡肉、蔬菜,样样齐全;下午,还有另外一些小贩,头顶箩筐,叫卖下午点心,有:缅式米线、鱼汤米粉、各种凉拌等。
故,有这样一张漫画;一位头顶箩筐的卖蒸豆女性小贩在大声喊;‘什么DOOR TO DOOR SYSTEM!这还是俺们首创的呢!’
这就是缅甸独特的移动小贩!
四、移动的市场 .
每年雨季完了点灯节过后,庙会季节便要到来。每一个寺庙都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其实与其说是庙会,不如说是移动专卖市场季节的到来。每一个庙会,都集结不少小贩,形成集市。而每一庙会移动市场所售卖物品,还绝不相同。
如:曼德勒山脚的‘焦多吉’庙会市场,以‘卖席子’为主;曼德勒82条街的‘三尊佛寺庙’庙会,则以‘卖泥娃娃’著名;曼德勒‘金河’边‘恩多亚’庙会,则以卖包子闻名;塔林卜甘的阿南达庙会,则以批发陶制水缸而驰名;其他农村庙会,还售卖农具、铁具、农产品。。。等。
缅甸庙会,其实就是一个别具风格的移动专卖市场!
五、移动的演出
每当斋戒月以后,大街小巷便会出现一伙伙的移动乐队:人力三轮车上载有:传统乐器、音响、音箱甚至小型发电机。用长线拉过去的麦克风一头,有男女歌星在边走边唱!传统乐器演奏者,也是边走边奏!他们是以到处演唱为寺庙捐款做布施。在这移动乐队的两边及背后,还拉了一群长长的‘粉丝群’,一直跟随该乐队,享受音乐歌曲。有时到了市内热闹处,该移动乐队,还会暂时停下,专场演奏,还有不少市民,前来进行‘点歌’!这样的奇特移动乐队,这样的特殊粉丝团,这样的热爱音乐的场面,全世界真是绝无仅有!
六、移动的舞台
每当隆重的节庆、布施会、庙会,最主要的当然是泼水节,市区内大街上。便出现一个个的移动舞台:彩车花车!将一辆大货车,全身上下‘包装好’,上面是一个靓丽的舞台,有供乐队演奏,还为舞蹈演员提供最佳移动舞台!该移动舞台后面,还拉有一辆附加小车,专门拉一发电机,为整个‘舞台’提供电源。
舞台上载歌载舞,当然吸引人山人海的观众。全世界最热闹的泼水节唯有在缅甸,全缅甸最热闹的泼水节唯有在曼德勒,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陪伴曼德勒泼水节从未缺席的花车是:缪玛乐队‘银天鹅’花车!‘银天鹅’已经成为曼德勒泼水节的名片!
七、最不缺的是节日
缅甸十二个月有十二个节日。每一个节日,几乎都是月盈日,都与佛教有关。
德古月(一月)泼水节;格宋(二月)榕树浇水节;呢荣(三月)书写节;瓦梭(四月)入戒节;瓦康(五月);多的林(六月);德丁局(七月)点灯节;德桑萌(八月)格腾袈裟布施节;呢多(九月);巴亚豆(十月);嘚啵端(十一月)特米呢节;德邦(十二月)德邦节。。。
其中,过新年的缅甸泼水节是以狂欢节而闻名世界;点灯节是著名敬老拜师节;德桑岱月盈的格腾,是为僧侣们的袈裟布施节;嘚啵端特米呢节有黑糯米饭大赛;所有节日都代表着缅甸传统文化。
八、“施予”胜过获取
缅甸文化当中,最具特色的还数各类布施。
每天黎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到家门前,为赤脚路过家门,捧钵僧侣进行斋饭布施;每当家里做各种喜庆(婚礼、落成、满月、开张。。。)都要请高僧前来念经,布施斋饭是必须的程序之一;缅甸俗话说,人生有三个‘开心日’,除婚礼及出狱日,另外一个便是‘出家日’,缅甸男孩一定要剃度出家,以便表示对佛祖的虔诚,出家活动,是缅甸人最大的布施会;每月月盈节庆,都要有各种布施,其中除瓦梭及德桑岱袈裟布施,德桑岱后的格腾布施,为最大盛典。。。
缅人的社会上,生活当中,举办次数最多,频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就是布施!
九、“不务正业”的寺庙
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思想支配着缅甸人民,和尚僧侣除了宗教上的地位,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威望,更由于和尚寺庙在社会上现实的多种功能,在缅甸社会上产生一种凝聚力,将社会成员全部柔和在一起,造就了一个极其和谐的社会。要了解缅甸社会、缅甸文化,脱离了和尚寺庙是不可能的。缅甸的和尚寺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
缅甸寺庙具备多功能。以下是缅甸寺庙功能的总括:
一、文化
1.文化宝藏。
二、宗教:
2.传教机构。
3.宗教场所。
三、教育:
4.教育机构。(基础教育、谋生技术、聋哑学校、图书馆)
四、体育:
5.体育运动。(体育场地、传统武术)
五、旅游:
6.住宿客栈。
六、经贸:
7.经贸辅助。(仓库、集散、运输)
七、慈善:
8.慈善机构。(养活众生)
八、收容:
9.收容机构。(孤儿院、养老院、疗养院、感化院、放生地。。。)
10.避难场所。(难民营、避难所)
九、医疗:
11.医疗卫生。(治病、疗养)
十、社会:
12.活动中心。(大礼堂、会议厅)
13.社会福利。(水电能源、通讯联系)
十一、法制:
14.民间法院。
15.治安管理(警察、交警、消防、红十字会)。
十二、政治。
在对缅甸公共外交当中,寺庙僧侣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力量。因此可以通俗
地说一句:在缅甸,搞定和尚寺庙,就搞定缅甸!
十、1/30于中国的人口,2倍于中国的民族总类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拥有135种民族。其中缅玛族为大,占全国人口80%-85%。缅甸有七个省七个邦,其中,居住于七个省主要以缅玛族为主流,居住于七个邦的都是少数民族,七个邦分别是:掸、克钦、钦、克伦、克雅、孟、若开。其中除缅玛、掸族、孟族、及部分克伦与若开是佛教徒以外,克钦、钦、部分克伦都是基督徒,而部分若开人都是伊斯兰教徒,更有一些是‘孟加拉裔’(西方称之为‘罗兴佳族’,缅政府及缅甸民众对此称呼十分不悦,不能接受)
无论如何,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兄弟的大家庭!因此维护‘民族团结’是缅甸国家的重中之重。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及文化。缅甸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五彩缤纷多民族文化的国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