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在缅甸,中国汉子流泪了

编辑:Chinese Enterprise In Burma 文章类型:缅甸新闻 发布于2015-12-31 12:46:29 共1684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在缅甸,中国汉子流泪了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在缅甸,中国汉子流泪了

Chinese Enterprise In Burma 作者:储殷 2015年12月30日

    在国内,一些人总以为缅甸百姓为了环保,宁愿抵制中国企业投资的密松电站。其实问问当地百姓,他们会很真切的告诉你,“没有电的日子,很难过”。缅甸精英也直言不讳,“没有电就没有工厂,就没有现代化”。

    他们甚至哈哈地笑起来,“你们的电站环保没有问题,你们的企业在我们还没有环评法的时候就做了环评。我们抵制你们的电站,是因为我们与中央政府关系不好,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2015年11月,随着民盟在缅甸大选中全面获胜,缅甸变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变天之后,中国在缅甸近几十年经营的庞大海外利益将面临何种境遇,也成了国内海外利益保护研究的焦点。正是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近日展开了两周的缅甸之行。没有想到的是,在密松,一个被傲慢和偏见掩盖的事实令笔者震惊:我们对自己的海外企业其实知之甚少。

    密松遭抵制背后是缅甸“自己的问题”

    缅甸大选之后,一种观点认为,缅甸的中国企业将面临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许多人甚至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企业与缅甸军政府过度捆绑、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破坏当地环境,以及无视当地底层民众的结果。

    

国电投为库区移民新区的老百姓发大米。

    坦率而言,这样的看法在国内相当盛行。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太民主的中国企业不适应民主国家似乎符合一种天然正确的直觉;另一方面,国内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以及近几年来兴起的环境焦虑又强化、放大了国内民众对于中国企业的疑虑。这最终造成了中国海外企业在国内面临比国外更加严峻批评的古怪现状。甚至在笔者真正亲临现场之前,也多少对中国在缅企业持有类似的印象。然而,在真正接触到事实的那一刻才发现,真相远远不同于想象。

    中国海外企业于所在国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远非国内大多数批评者的简单臆想。

    笔者一行到达密支那时,正巧赶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国电投)的张主任和助手小李准备去参加当地的活动。在近乎于死缠滥打的情况下,笔者最终挤掉了当地一位同志的位置,蹭上了满座的越野车。

    日程安排的很满,上午是为库区移民新区的老百姓发大米,下午是探访当地的孤儿院。一路车行很稳,完全没有缅北地区尘土飞扬的颠簸感觉。这是因为,为了改善当地移民的生活,国电投专门投资修了缅甸国内少有的水泥路面。类似于这样的路面质量,已经不逊色于在仰光-曼德勒间的国道。

    发放大米的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已经成了当地的一个小市集。张主任说:“本来今天还打算搞两个喇叭,拉个音响放点音乐,可惜发放大米的地方断电了。”

    缅甸是个特别缺电的地方,全国主要的发电都依赖于曼德勒附近的一家中型电厂。以外国人为主的五星级酒店通常自备发电,而老百姓能有的只是蜡烛。笔者一行在缅甸停留15天,在曼德勒、仰光这样的大城市机场都多次遭遇了停电。刚开始莫名惊诧,后来习惯成了自然。

    密松水电站项目,是一座勘比三峡大坝的工程,2011年被缅甸政府叫停。一些人总以为,缅甸老百姓为了环保,宁愿抵制密松电站而长期忍受停电的烦恼。真的是环保的问题吗?问问当地老百姓,他们会很真切说道:“没有电的日子,很难过”。他们甚至直白的告诉我,密松电站没有问题,中国的企业早就作过了环保评估,“我们抵制你们的电站,是因为我们与中央政府关系不好,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缅甸人当笑话,可国内却当了真

    在错综复杂的缅北,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实际上处于冷战与热战交织的地方,那些以老百姓名义作出的抗议,在通常情况下不过是为了政客、部族头人、地方军阀的私利,缅甸人都把这些话当笑话,可是国内很多人却当了真。在很多时候,这是一个很让人难以接受的真相,那就是似乎只有中国的国电投在真正的关心库区的人民。上游的民族地方武装不停地骚扰他们,强拉他们的年轻人上山入伍;下游的缅甸政府则用他们的名义不停地向中国企业施加压力,提出更多的要求。

    在缅北,只有中国人在办学校,办医疗。国电投提供的奖学金,让这里的孩子第一次有机会走出大山去读大学。自从国电投到来之后,这里的大学生从0到7再到8。从库区里走出去的孩子,有一位已经回到了山村里去报答自己的乡亲父老。她现在就在国电投援建的小学里任教,做三年级的全科老师。离开密松前,我们经过多方联系终得以上门拜访。夕阳西下,这位掸族姑娘多少有些浅浅的羞涩。她真诚地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对这里人很好,谢谢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人援建的密松孤儿院。

    同样感谢中国人的还有这里的孤儿院。密松曾经长期战乱,留下大批丧失家庭的孩子。这批孩子为当地教会收养,国电投的资助与捐赠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看到孩子们如同见到亲人一样围着张主任和小李,我忍不住地拍拍这两位兄弟,由衷地说声“你们功德无量”。他们却只是微笑着沉默,示意我不要打扰嬷嬷的祈祷。翻译告诉我,嬷嬷在感谢上帝,让他们遇见这么好的中国人。

    话语权缺失令企业形象大大受损

    有时候必须感慨,中国人似乎更愿意往坏的方面想自己人。国内有太多的人,把积怨发泄在这些在国外为国家利益打拼的同胞身上。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大致上有两个。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国内民众的心里形成了相当负面且顽固的现象,以至于许多人不相信中国企业在海外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海外企业缺乏公平的舆论环境。在缅甸,几家影响力较大的媒体都被日本控制,不管中国企业做什么都不会得到正面的报道。而大多数山区的基督教会则都长期受到美国的资助与影响。事实上,有关于密松水库会造成环境灾难的谣言,便和他们有关。

    相对于这几十名超负荷工作的中国人,美国和日本在缅甸支持或是有联系的各种宗教、民间组织竟有数千家的规模。

    中国海外企业的形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话语权缺失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有关管理部门对解决这样的危机,仍然拘泥于传统的宣传方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改变。在缅甸,中国没有自己的媒体代言人,没有自己的教会组织,也没有自己的NGO,只是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几十名政府与企业的工作人员身上。

    在考察结束的晚上,笔者在山林中空荡荡的营地里与中方的几名留守同志喝酒告别。这都是一群30-40之间,上有老下有小的汉子,大多数人孩子不过几岁,自己却长期孤身在海外为国家工作。说真心话,很难不感动,很难不动容。只是夜风习习,小酌几杯,任谁都终究难免心中有些块垒。

    “我们在这里,吃点苦也就吃了,难受的就是工程就这么多拖着,工地就这么空荡荡的搁着。老婆、孩子一年见不到3个月,没结婚的年轻人甚至几年都没有回过家。就这样还被人骂,日本人办的报纸骂我们,美国人办的教会骂我们,外国人骂也就算了。自己人还骂,骂的比外国人还凶。”我听的恻然,一抬头,却发现这几位刚强的汉子眼里,都有些湿润在涌动。

    突然想起了远征军的墓园。我们是那么地追悔自己曾经那样轻侮自己海外的英雄,而在今天,对这些在海外奋斗的中国员工与企业又充满着冷漠与偏见。他们苦干付出,有同情心,同时却还要忍辱负重和艰难守候。而在国内,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荒谬的地方还在于,在很多时候,赢得外国老百姓的信任也许比赢得自己一些同胞的信任要容易的多。

 中国人资助的密松当地小学。

    凤凰大参考文章为凤凰国际智库独家出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