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松水坝的建设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民盟总部发言人吴温腾之说,密松水电项目将由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牵头全方位评估后再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从2011年吴登盛前总统宣布停止该水电站的建设后,5年来有关密松的争论一直不断。这当中要求完全废止此水电站的声音似乎是最大,但懂得冷静思考问题的人都会发现问题不那么简单。只可惜有很多人被有关极端言论所操纵,稍微有知识的人提出一些专业问题来讨论时也都被群起围攻之。 在网路上见到的言论真是千奇百怪。例如有人就说中国人提出建设密松水坝,就是要嫁祸于缅甸,挽救中国三峡工程出现的危机。在这里似乎是中国人最先提出建设密松水坝,之前谁也没想到要在密松建设水坝这么一个问题。
但真的翻查有关水文历史资料,就会发现:最先提出密松水坝概念的,不是任何外国人,而是缅甸国内的专家们!
最近一个时期,官方报纸《缅甸之光》不时会发表一些“书讯”,介绍近期出版的书籍。7月29日报纸的“书讯”中就提到近期出版的有关密松问题的一本书——“密松问题与中缅关系”,作者Maung Maung Soe,由Maha书局出版,定价2000元(缅币)。书店朋友认为这本书所叙述的内容较为客观,远非那些喊打喊杀的言论可相比,特介绍给我阅读。这书里面就提到了密松水坝的最初设想计划是如何形成的。
1974年时缅甸曾遭受历史上的特大水灾(所以2015年缅甸再遭到特大水灾时,报刊都说是40年来的最大水灾,但一些人却说是百年来最大水灾,那是由于不知道1974年的那场特大水灾),当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的1800多座河堤都受到威胁。这些河堤都是建在松软的沙洲上,河堤越高稳固性越差,大水来时人们不断加高河堤,结果是很多河堤都经不住大水的冲击而全垮掉了。事后水利部门的专家们痛定思痛,认为要最终解决这三角洲水患的问题,只有从上游就控制水源才行。1975年水利局副局长Dr. Ohm Myint就开始提出了建设密松水坝的概念。当时认为缅甸的两大河——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Chindwin River)的水源都应加以控制,伊洛瓦底江上的水坝就设想建设在密松附近,亲敦江上的水坝就建设在塔曼底村附近(前十多年就曾有缅—印合资建设塔曼底水电站的计划,后来也因环保问题而喊停了)。
这可以说是密松水坝的原始雏形。限于当时的条件,Dr. Ohm Myint的报告书中虽提出了一些数据资料,但却没法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
2002年时水利局(设计)局长U Khin Maung Chit与U Zaw Shein才提出了有关密松水坝的全面计划。当事人U Khin Maung Chit在今年4月份与《史册》Mawgun杂志进行谈话时便提到了当年他们设计的这密松水坝之事。
当时设想在密松建立水坝的原因是:伊洛瓦底江的年水流量4亿英亩英尺(笔者按:基于测量技术的限制,此数据可能会有出入),通过此密松的年水流量就有1亿英亩英尺,占整条河流的 ¼ 流量。另外一个便于建设水库的地方是在八莫(Bhamo)市下方(此处是伊洛瓦底江上的四大峡谷之一),但如在此建设水坝,整个八莫市就要给淹没,所以只好不考虑(笔者按:至于在此处的下方伊洛瓦底江虽然还有三个峡谷地区,但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更不适宜建水坝)了。
所以以1975年Dr. Ohm Myint的报告书为蓝本,到这时有关密松水坝的建设概念正式形成。当时设计者是基于以下的考虑提出这水坝的建设方案的。
(1)在密松建水坝,下游兴实塔(Henzada)市的水位就会降低4英尺,整个三角洲的水患将可因此而解除(兴实塔市是伊江三角洲的起点城市,从这里开始伊江开始分流,最后变成九条河流入海)。
(2)旱季伊江水源短缺之时可释放水坝的存水使水位上升4到6英尺。
(3)因为这个原因,旱季时三角洲因伊江水短缺而导致海水入灌现象(Sea Water Intrusion)也可因而减少。
(4)一年三季可生产电力600兆瓦(MW)。
(5)一年三季可利用此电力在伊江两岸提水灌溉200万英亩田地。
这水坝建设计划是缅甸水利专家制定的,和现在中国专家设计的蓝图是有所差别的。缅甸人设计的水坝比现在中国专家设计的还高1.6到1.8倍,投资额可能达到80亿美元。这个设计只靠中国一国的援助也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世界银行及国际社会的援助才有可能办到。正当缅甸专家们所制定的水坝蓝图还只能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时,中国人开始对这密松水坝也兴趣大增了。于是随着中国人的进入,密松水坝问题的敏感度也迅速增加,演变成今天的局面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