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豆类市场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2018年7月24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千变万化的豆类市场”,介绍了近现代史上缅甸豆类生产、出口的变化情况。
在缅甸国内栽种的各种豆类,可分成两大类:一是为食用而栽种的豆类,另一是为出口而栽种的豆类。
为食用而栽种的豆类中,包括豌豆(在缅甸的各城镇乡村中,每天一大清早就有卖煮豌豆—缅语称为Pepyout—的女子沿着大街小巷叫卖)、鹰嘴豆、滨豆、扁豆、大豆等。当然这些豆类中也有少量出口的(例如鹰嘴豆)。
为出口而栽种的豆类中,包括黑麦豆、绿豆、木豆、Htawpa豆、Suntani、Suntapya等豆类。当然这些豆类国内也有少量食用。
缅甸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已栽种各种豆类。缅甸沦为英殖民地,印裔人士到来之后,豆类的栽种与食用也更加普遍起来。栽种豆类的专区(District)为实皆(Sagaing)、蒙育瓦(Monywa)、瑞冒(Shwebo)、曼德勒、叫栖(Kyaukse)、敏建(Myingyan)、木各具(Pakokku)
央米丁(Yamethin)、敏巫(Minbu)、德悦(Thayet)、卑(Pyay)、达耶瓦底(Tharrawaddy)、兴实塔(Henzada)、马乌宾(Maubin)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豆类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35万英亩。大战后到独立前夕,种植面积也恢复到近100万英亩,那时种植的豆类多是木豆及鹰嘴豆。
出口方面,在封建王朝时期没有任何数据资料。英殖民主义时期才开始有有关数据资料。1921—22年度出口量为13万吨,1936—37年度时达到最高峰17万吨。但出口创汇值却起伏不定,反而是1921—22年度时创汇值最高。当时出口的豆类主要是鹰嘴豆、黑麦豆、木豆、绿豆、Htawpa豆、Suntani、Suntapya、Bocake豆等。
英殖民主义时代缅甸豆类出口情况
序 |
年度 |
出口量(吨) |
创汇(缅元) |
|
序 |
年度 |
出口量(吨) |
创汇(缅元) |
1. |
1921—22 |
13万 |
1900万 |
|
11. |
1931—32 |
9万 |
900万 |
2. |
1922—23 |
11万 |
1400万 |
|
12. |
1932—33 |
10万 |
700万 |
3. |
1923—24 |
13万 |
1300万 |
|
13. |
1933—34 |
8万 |
500万 |
4. |
1924—25 |
8万 |
800万 |
|
14. |
1934—35 |
9万 |
600万 |
5. |
1925—26 |
7万 |
900万 |
|
15. |
1935—36 |
14万 |
1000万 |
6. |
1926—27 |
6万 |
700万 |
|
16. |
1936—37 |
17万 |
1200万 |
7. |
1927—28 |
9万 |
1000万 |
|
17. |
1937—38 |
8万 |
700万 |
8 |
1928—29 |
10万 |
1300万 |
|
18. |
1938—39 |
9万 |
700万 |
9. |
1929—30 |
9万 |
1300万 |
|
19. |
1939—40 |
13万 |
1200万 |
10. |
1930—31 |
6万 |
600万 |
|
20. |
1940—41 |
9万 |
800万 |
自1930年开始,在三角洲马乌宾专区的稻田中开始复种豆类,即一年内种两种农作物,稻田收割后在此稻田中再种第二种农作物—豆类。这样复种豆类的田地达到1万多英亩。现在下缅甸的伊洛瓦底省、勃固省、仰光省在雨季稻收割后再复种豆类,则是在“社会主义时代”时奠定下来的基础。
独立之后,国家的农作物收购局SAMB最初只负责收购稻谷,1962年以后也开始收购豆类及其他农作物了。
独立前70%的豆类是出口到印度的,独立后拓展了其他国家的市场。1962—63年以后正常向缅甸购买豆类的国家包括了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香港地区、中东地区、英国、毛里求斯、印度等国家。
1962年至1988年间豆类出口的情况
年度 |
产量(吨) |
出口(吨) |
创汇(缅元) |
|
年度 |
产量(吨) |
出口(吨) |
创汇(缅元) |
1962—63 |
31.7万 |
12.6万 |
7200万 |
|
1980—81 |
40.2万 |
7 万 |
1亿5000万 |
1965—66 |
27.4万 |
8.8万 |
5000万 |
|
1985—86 |
62.1万 |
8.9万 |
2亿3800万 |
1970—71 |
28.5万 |
5.8万 |
4100万 |
|
1986—87 |
61.2万 |
8.6万 |
1亿8300万 |
1975—76 |
25.6万 |
3.7万 |
7800万 |
|
1987—88 |
56.6万 |
7.2万 |
1亿2900万 |
同期出口到各国的豆类(单位:吨)
国家 |
1964—65 |
1966—67 |
1967—68 |
1968—69 |
1969—70 |
日本 |
105,407 |
62,798 |
49,452 |
33,755 |
40,549 |
马来西亚 |
11,180 |
9,318 |
6,525 |
2,710 |
2,021 |
新加坡 |
6,475 |
9,035 |
9,767 |
5,661 |
2,085 |
斯里兰卡 |
18,474 |
11,182 |
8,451 |
13,923 |
11,226 |
香港 |
4,345 |
118 |
44 |
999 |
5,052 |
毛里求斯 |
432 |
197 |
74 |
54 |
|
意大利 |
1,835 |
740 |
|
|
|
英国 |
|
|
|
65 |
149 |
1964—65年向日本出口黑麦豆、Htawpa豆、Suntani、Suntapya、Bocake豆等各种豆类10多万吨。这个年度豆类总出口量不过是35万吨,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缅甸豆类出口的35%是销往日本的。之后日本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对进口豆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这时缅甸方面对这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没有相应提高要求,所以就逐渐失去了日本市场。豆类出口失去日本这个大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教训。
关于质量问题,2004年开始向欧盟出口的豆芽也同样面临“考验”了。本来是向欧盟出口绿豆的,后来改为出口豆芽,每年出口量也逐渐增多,2017年时达到了11000多吨。但这时对方提出了质量问题,这时如果不严肃对待处理,当年日本市场的失去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向欧盟出口豆芽Beans Sprouting的情况
年度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至5月底) |
出口量(吨) |
3514 |
7755.25 |
7163.375 |
11160.075 |
6498.25 |
摒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后,豆类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180万英亩激增到1995—96年的480万英亩,豆类总产量也增加了100多万吨,主要种植的豆类为黑麦豆、绿豆与木豆。根据2017—18年的数据,豆类种植面积已达到1100多万英亩,产量也达到2.05亿缅箩。1缅箩豆类重量为69磅至72磅,故估计各种豆类年总产量为600多万吨,这当中每年出口约为150万吨。
近年来各种豆类出口情况
序 |
豆类 |
2015—16年度 |
2016—17年度 |
2017—18年度 |
|
1. |
黑麦豆 |
出口(吨) |
483,153 |
561,766 |
527,965 |
创汇(美元) |
4亿9836.9万 |
6亿7228.9万 |
3亿4404.3万 |
||
2. |
绿豆 |
出口(吨) |
330,838 |
407,595 |
350,057 |
创汇(美元) |
3亿3278.9万 |
3亿4980.2万 |
2亿7059.7万 |
||
3. |
木豆 |
出口(吨) |
226,751 |
184,610 |
225,492 |
创汇(美元) |
2亿2980.2万 |
1亿5978.8万 |
9954.8万 |
||
4. |
鹰嘴豆 |
出口(吨) |
35,298 |
35,769 |
43,751 |
创汇(美元) |
1950.2万 |
2860.8万 |
3615.4万 |
||
5. |
其他 |
出口(吨) |
166,643 |
234,898 |
170,702 |
创汇(美元) |
1亿3452.9万 |
1亿8841.8万 |
1亿3637.3万 |
||
|
共 |
出口(吨) |
1,242,683 |
1,424,638 |
1,317,967 |
创汇(美元) |
12亿1499.1万 |
13亿9890.5万 |
8亿8671.5万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