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停工后寂静的缅甸密松水电站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甸新闻 发布于2014-01-03 23:05:18 共275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记者探访停工后寂静的缅甸密松水电站

 

记者探访停工后寂静的缅甸密松水电站

2014年01月03日 07:37:02 来源:人民日报

 


昂敏达移民新村学校一角。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被迫停工的密松水电站工地。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修建了一半的伊洛瓦底江大桥。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密松水电站是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伊洛瓦底江(简称伊江)上游水电开发项目中最大的一座电站。根据规划,伊江上游将建设7座流域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其中密松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

  “该项目是缅甸政府主动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开发,并由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合作项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伊江上游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密松管理部主任程中华告诉本报记者,2006年10月,缅甸政府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向中电投发出邀请;2009年3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开发缅甸水电资源的框架协议》。此后,中电投伊江上游水电开发全面推进。

  然而,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突然致函缅甸下议院,以“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必须尊重人民意愿”为由,宣布在其任期内暂时搁置密松水电项目。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了停工后寂静的密松水电站。

  仅设备停放导致中方损失每月就高达上千万元人民币

  从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向北行驶约38千米,就是密松水电站项目部。项目部门口尽管有数名保安把守,但大门周围已经长满荒草。进入施工区域后,经常能够看到修了一半的道路,还有很多刚刚打了地基或建了一半的房屋。由于无人看管,杂草从水泥地面的裂缝中钻出来,有的已经有一人多高。

  在中电投负责修建的跨伊江大桥前,记者看到这座仅仅完工了一半的桥体静静地矗立在江面上。青绿色的江水从几个巨大的混凝土桥墩旁绕过,桥墩上暴露出已经锈迹斑斑的钢筋和横梁。按照中国公司的计划,水电站修建过程中,中电投将负责为伊江两岸修建共计约800千米的公路,极大方便两岸人民的出行和交通。然而在密松水电站被叫停后,伊江两岸的公路施工也陷入停顿。

  谈起因停工给中国公司造成的损失,程中华表示,项目每年的贷款利息就达3亿元人民币。施工开始后,公司从中国向工地运送了价值7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施工设备,2011年9月停工后,这些设备就停放在工地。对于这些大型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租赁费用,公司每月都要损失上千万元人民币。通过与缅甸政府和地方武装一年半的协调,并修复了被炸毁的桥梁,这些设备终于在2013年3月底全部运回国。

当地失去数万就业岗位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密松水电站工程项目部旁边的移民新村。这个建设在伊江右岸的移民新村是昂敏达村,共有325户,而伊江左岸还有约85户移民被安置在玛丽洋村。据程中华介绍,这400多户约2000多人的移民主要是密松坝区范围内的村民,需要先行安置。

  移民新村早在2010年就已经建成,整个移民新村多数是两层框架结构的高脚木屋,每户都有独立的院落,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在木屋的基础上修建了水泥墙体,在院子周围种上经济树木、果树和花草。移民新村开通了宽阔的水泥公路、自来水,24小时免费供电。

  记者参观了新村的学校和医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在缅甸国内都属一流。学校不仅接纳移民村的学生入学,附近许多村庄的学生也来这里上学。该校老师多常达告诉记者:“密松历史上只出了3名大学生,建起昂敏达村学校以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今年就考上了5位。”

  昂敏达村克钦基督教浸信会牧师拉瑞告诉记者,一些村民原先在山上种植果树或旱稻,搬进新村后缅甸政府分给他们的土地距离很远,土地质量不好,工程停工后,不少村民偷偷返回库区,继续种植果树和旱稻,或者到伊江周边河流从事淘金等活动。

  程中华告诉记者,因项目搁置导致很多人失业,移民生计出现问题,公司在自身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每月为移民发放大米,共计已经发放1000多吨,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如果密松项目在建的话,高峰期直接就业岗位就有几万个,服务业等间接就业岗位数更是无法估量,公司要求尽可能地使用本地员工。

“以前,工地附近店铺林立,商业、餐饮业十分繁荣。然而密松工程暂停后,不仅附近的店铺生意惨淡,原先在项目上工作的村民也失业了”,在工地附近开店的敏塔告诉记者,“村民其实并不反对建设水电站,大家更关心的是生计和安全,建设一个安全的、能让我们用上电的,还能带动就业的水电站,我们当然欢迎。”

条件许可将百分百向缅供电,这难道是掠夺缅甸资源?

  在一些非政府组织反对密松水电站建设的理由中,将90%电力销往中国的条款在缅甸民众心中激起了民族主义情绪,也迎合了西方“中国掠夺缅甸资源”的指责。程中华告诉记者,事实上,公司在考察密松水电站项目可行性时,最担心的就是电力销售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电力销售,工程就不具备经济可行性,那么投资也就不成立。

  密松水电站建设是缅甸早在1952年就提出的规划,但由于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无法实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包括日本关西公司等多家企业曾先后到密松进行考察,其中日本公司还在2002年向缅甸政府第一电力部提交了密松初步开发规划。

  尽管缅甸是一个缺电的国家,但缅甸国内目前对电力的消耗仍然刚刚起步。根据测算,密松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年发电量是缅甸2011年全国全年用电量的3倍,缅甸国内市场无法全部消化。根据中方与缅甸政府签署的协议,缅甸政府获得密松水电站10%的免费电量,同时会优先向缅甸供电,等待缅甸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密松水电站100%向缅甸输电都有可能。但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并不了解这一情况,大肆渲染“中国掠夺缅甸资源”,煽动舆论。

  中方全面、客观、真实地介绍开发情况

  目前,缅甸政府对于密松水电站项目讳莫如深,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基本上不愿提及。克钦邦电力与工业部部长吴赛孟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拒绝就密松水电站项目表态。但吴赛孟瑞的办公桌旁悬挂着一张克钦邦水电规划图,在向记者介绍克钦邦水力资源时,吴赛孟瑞特意在地图上一个个指出伊江上游规划建设的7个梯级电站。

  吴赛孟瑞强调,水电和其他电力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克钦邦有着缅甸最丰富的水电资源,但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2%,加之克钦邦高压输电网络的缺乏,电力向外输送也是一个大问题。”吴赛孟瑞表示,缅甸欢迎国外投资,但认为需要等到缅甸实现和平后,外国投资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中电投一直没有放弃重启密松工程的努力。不久前,中电投邀请克钦邦议会副议长吴塞敏觉率21名克钦邦议员及媒体代表,到密松水电站项目现场视察,还邀请缅甸多家媒体以及亚洲新闻频道、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到工程现场采访。中电投还出版了中、缅、英3种语言版本的《伊江水电开发问答》一书,让公众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伊江水电开发的情况。

  缅甸国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5年缅甸大选后的新政府能否重启密松水电站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说服缅甸政府和当地政治势力,接受密松水电站项目这一对中缅两国互惠互利的工程。采访结束时,程中华郑重地对记者说:“我们期待尽快复工。”

  (本报缅甸密支那电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4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10年前 回复TA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因此,本报即人民日报。   

華友 10年前 回复TA

(本报缅甸密支那电   中 的   "本報"    是哪家報   ?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