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缅甸捐建佛殿 金碧辉煌入驻“中国第一古刹”

编辑:人民网 文章类型:缅甸新闻 发布于2014-06-05 10:04:18 共2264人阅读
文章导读 白马寺缅甸捐建佛殿 金碧辉煌入驻“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缅甸捐建佛殿 金碧辉煌入驻“中国第一古刹”

2014年06月05日 08:00 来源:人民网

白马寺缅甸捐建佛殿金碧辉煌入驻“中国第一古刹”

    河南省洛阳市,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14年5月25日,千年古刹白马寺的又一座异国风格佛殿——缅甸风格佛殿,内部装修、装饰及其他附属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近期将正式对外开放。整个佛殿区呈现出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的气势,这也是继泰国风格佛殿和印度风格佛殿之后,第三个“入驻”洛阳白马寺的外国风格佛殿。

    该缅甸风格佛殿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整个佛殿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包括大金塔、大佛殿、博物馆及两处缅甸历史著名建筑的微缩景观,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建筑大金塔高32.9米,以缅甸仰光瑞大光塔为原型缩建而成,设计塔身色调为金黄色,是佛殿的最高建筑。

    该缅甸风格佛殿是缅甸政府在境外捐建的第一个项目,佛殿以缅甸仰光大金塔为蓝本,作为一座展现缅甸佛教艺术的殿堂,为保持佛殿建筑风格的原样性,佛殿的投资、规划、设计、材料、造像、装饰等全部由缅甸方完成。缅甸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金黄色来装饰,所以这座佛殿所有重要的部分都用金黄色来装饰,建成后,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金碧辉煌。

 

“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官办寺院。

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目前,洛阳市已规划将白马寺建设成世界佛教文化园区,其中国际佛殿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2]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2]

    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