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第二大淡水湖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介绍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2月14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在其的“多种生物与自然环境”专栏中,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介绍缅甸的第二大淡水湖茵莱湖的自然与生态环境的情况。
缅甸的第二大淡水湖茵莱湖,除拥有优美的地理自然环境之外,也是一重要的淡水资源储藏地区。
茵莱湖南北长9英里(约合14.4公里),东西最宽为3.5英里(约为5.6公里)。在夏季与雨季期间湖水面积相差甚大,现在缅甸百科全书上认定这茵莱湖的面积为25.8平方英里(约为67平方公里)。
茵莱湖的水深,在干旱的夏季时平均为7英尺(约为2.1米),雨季时最深处为20英尺(约为6.1米),照一般人的说法这是一个浅水湖了。
茵莱湖的东、西及北方皆有溪水注入湖内,而由南方流出的比鲁(Bilu)溪则流到克耶邦境内,在垒固(Loikaw)县境内与南榜(Nanpond)河汇合后注入丹伦江(Thanlwin River,其上源就是中国境内的怒江)。所以严格来说,茵莱湖应属于丹伦江水系。但有人因只知道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第一大川,就想当然地认为茵莱湖是属伊洛瓦底江水系了。
在茵莱湖地区栖息生活着的生物品种有:鸟类270种,鱼类43种,两栖动物34种,龟3品种,蝴蝶34个品种。在茵莱湖地区曾发现世界上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只在缅甸茵莱湖地区发现的)蜗牛、田螺等20个品种及鱼类9个品种。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1月间在茵莱湖地区可见到2万多只的褐色黑头鸥鸟来此过冬,每年来茵莱湖地区过冬的候鸟也是不计其数的。
现在茵莱湖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林已在2018年8月10日被世界湿地环保组织(Ramsar Convention)定为湿地保护区,这是缅甸国内被该组织选定的第5个湿地保护区(目前缅甸国内被国际组织选定的湿地保护区一共有6个)。生态环境价值极高的茵莱湖地区还在2013年时被选为东盟地区的“自然遗产花园”地区,2015年时被选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地区。
茵莱湖地区的特殊地质环境,使其成为一些重要生物品种的栖息地区,为当地品种鸟类与数以万计的候鸟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场所。作为一珍稀品种的鸟类黄燕雀(Yellow-breasted Bunting)在此茵莱湖地区就被发现过100多只。
在茵莱湖内有名的一种金鲤鱼(当地人称为Nga-phein, Inlay carp)是茵莱湖本地区的品种鱼类,也是茵莱湖人民日常食用的鱼类之一,在市场上也是极有经济价值的一种鱼类。另外其他有名的鱼类还有土司鱼(Sawbwa resplendens),(Microrasbora erythromicron)及Microrasbora rubescens等品种,这些鱼类生活在茵莱湖内,在经济市场上也是具有极高的价值。
茵莱湖地区又因为是位于东亚—澳洲候鸟群飞行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区域,所以在2014年时被定为重要的候鸟保护区。
在茵莱湖地区有95种水鸟品种,其中黑翅长脚鹬(Black winged stilt)数量占全球总数的1.64%,鹭鸶鸟(Little Cormorant)占全球总数的1.29%,东方麻鹬(Glossy Ibis)占全球总数的4.72%,这些鸟类品种也属世界级珍稀品种鸟类了。茵莱湖地区的腐朽植物等为这些水鸟提供了栖息觅食及繁衍后代的良好条件。
茵莱湖是东南亚地区淡水鱼种与本地鱼种特别丰盛的一个地区,缅甸本土鱼种中有25%可以在茵莱湖内见到。
目前茵莱湖内已有罗非鱼、鲇鱼、金黄鲮鱼等17个外来鱼种进入(按:可能是渔民们由外地引种进来进行养殖的),这些鱼种的进入将对原来湖内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可能会影响湖内原来的本地鱼类品种的繁衍生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茵莱湖地区的民众主要以在浮岛上从事农耕工作及在湖内从事水产工作为主的。对他们来说,保护茵莱湖水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了。
茵莱湖的湖水其实也是缅甸第一座现代化水电厂鲁比达(Lawpita)水电厂的水资源来源。茵莱湖在这里除了提供水源之外,还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进入茵莱湖的溪流共有29条,这当中几条溪流水量较大全年都有流水。这些溪水进入茵莱湖内,水面平静下来,带来的泥沙沉淀在湖底,加上水中微生物的作用,水质也就逐渐变得“干净”起来了。在这湖水中又生活着各种鱼类,观察鱼群的活动栖息情况,也可了解湖的水质情况了。
茵莱湖的湖水通过比鲁溪流出湖内后,现在在掸邦与克耶邦交界处建有一个大水坝—莫别(Mobye)水坝,这是比茵莱湖面积更大的一个人工湖。对这水坝人们了解还不多,这还有待有关专家学者对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工作。
茵莱湖地区如今人口增加,又开发了旅游工作,对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都会有所影响。为维护这茵莱湖的多种生物能继续繁衍生存,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能不遭到损毁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6月时将其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