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先生(苏顺路 洛杉矶)
潘兆民先生
苏顺路 洛杉矶 2012.10.14
我在缅甸仰光, 只见过潘兆民先生两次, 远不及這几年在美国见到他的次数。可近五十年过去, 当时的情景, 至今记忆悠新。
二排右一为潘兆民先生 前排左一为潘夫人李彐慧女士 三排左一为作者
那是一九六二年十一月, 我在仰光甘马育群英小学任教。有一天, 教务主任梁联发老师告诉我们, 本学期开学典礼, 潘董事长亲臨训诲。是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我们快举行开学典礼, 只见潘董事长, 身着深蓝西装, 迈开轻快脚步, 按时莅臨, 顿时, 掌声四起, 全体师生起立, 热烈欢迎潘董到来。
潘董的发言简单扼要, 他勉励同学们, 听老师的话, 用心学习。之后, 他同主任交谈片刻, 了解师生近况, 匆匆离开会场。我们送至门口。学校太偏避了, 以至他必须步行好长一段羊肠小道, 才能坐上停在马路边的座驾, 真过意不去, 好在他当时只有三十出头, 在众多校董当中最年轻, 称得上是少帅。
其时, 潘董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所肩负的公职甚多, 日夜奔忙, 七个老师, 百几十个学生的小学开学, 不必亲自劳驾, 交待下面的董事前来即可, 潘董却同样重视, 不久, 梁主任告诉我们更惊人的消息; 潘董要请我们全体老师用攴。我们从来沒想过, 也沒遇到过, 齐声问主任是否听错, 顶多请他一个人。其他方面不讲, 当说教育界, 潘董担任华中, 南中, 市区其他中学要职, 众多重要校长, 老师, 绝对轮不到我们。直至当日上午, 我们按预约到大金塔路, 一家中攴館二楼, 半信半疑,可确实如此。原来, 潘董有个好友, 刚从国内参观回来, 特地为他洗尘, 顺约我们同乐, 以示慰劳。
当时我们生活艰苦, 甘马育华侨家庭, 穷者居多, 许多学生常遇交学费难。我们待遇不高, 有时还担心月底发不到工资, 少有进攴館, 这一次总算有口福了。我最记得其中一道菜, 荷叶包蒸肉香气冲鼻, 美味极了。
光阴似箭,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 潘董一家自缅甸移民美国。
二00七年九月, 我们夫妇参加大陆山东. 东北三省旅游, 由粟福祥为团长, 有幸和潘兆民先生夫妇在一起, 形影不离。山东阶段快结束, 我们来到五岳之首, 泰山脚下。从山脚到山腰, 有缆车接送, 毫不费力。下了缆车, 举头仰望, 使人心惊胆颤。山上的旅店, 离我们甚远, 高不可攀。大家正皱眉, 不知谁说了一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点高度何难。说也怪, 一下触动大家情绪。缅甸有句成语; 浪高船下, 山高足下。大家不约而同挺胸向前。导游和我赶忙从潘先生和潘太太手中接过重物, 尽量減轻他们的负担。起初坡度不高, 我们边走边欣尝, 左侧的碑文, 右侧的山景。泰山名不虛传, 其景美如画, 秀似锦, 令人流连忘返。可离旅店越近, 坡度越陡, 待我们见到旅店, 坡度达六. 七十度, 个个身贴台阶走, 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爬行。大家气喘呼呼, 哪有功夫观山望景。经过互相鼓励, 彼此搀扶, 包括高龄体弱, 沒有一个掉队, 坚持到达旅店, 真是奇跡。
我把行李送到潘先生房间, 心中默念, 都近八十岁的人了, 明知山高路远, 身携如此重物, 多么麻烦。
不一会, 团友们, , 梳洗, , , 完毕, 陆续来到攴廳, 服务员早立门口笑迎。一道道佳肴接碟端上。不知谁喊了一声, 潘先生又加酒漆菜了。只见潘先生拿出一瓶瓶红酒, 一包包菜, 还有水果, 分给大家共享。我恍然大悟, 原来我帮他抬的重物, 都是他为大家准备的飲食。品尝潘先生的美酒之余, 心想; 人说同甘共苦, 潘先生则是自苦同甘, 多么高善的人格呀, 于是自己特别敬佩与激动。
回到美国, 潘先生为延续友情, 特请所有团友, 赴三蕃市参加他的八十大寿庆宴。那晚只见大廳里灯火辉煌, 潘老夫妇端坐台上, 一群群子孙上前拜寿。众多好友上前斟酒。场面热闹非凡。大家衷心祝願; 缅华侨界的骄傲, 德高望重的潘老, 越活越年轻, 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
潘老一生努力奋斗, 热爱祖国, 热爱华侨教育事业, 长期投身侨务工作, 贡献极大。恳望熟悉他的有识之士, 能为潘老修书立传, 系统介绍他的生平事蹟, 让缅华后辈们继承发扬。
二00九年六月十八日 洛杉矶
潘老热爱祖国,热爱侨教,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受到侨友们十分爱戴.
上世纪五十年代,潘兆民以一个青年企业家的姿態出现在缅华社会.他擁护新中国,热心支持和赞助進步学校,南中,华中等校.南中扩建高中时,在高解地区的地皮有纠纷,他親自帮助觧决.
移民美国後,他居住在旧金山.南北加卅都有南中校友会,华中校友会,緬华联谊会,他都热心支持賛助.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亊,国庆活动,他都热心参加.他的一生,值得赞颂.
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