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治女士的故事(阿凯)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6-09-23 07:38:07 共1953人阅读
文章导读 邱淑治女士的故事(阿凯)

 

作者: 阿凯

    上世纪30~80年代, 福建厦门海沧区新村, 有一位德高望重, 受人尊重的妇产科女医生,她和她的金兰姐妹梁静修姑(女西医), 在那里行医50年如一日, 乡村亲朋戚友尊称她〝四姑〞, 晚一辈的尊称她〝四姑嬷〞(闽南语) 。她和她的姐妹静修姑, 一生亲自接生了上万户的婴儿, 这个新村上了50岁-70岁多的村民, 百分之90以上都是她接生的。远至海沧区、厦门市都跑来请她的接生。她和梁静修姑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没有结婚,一身一心秉承基督的〝爱心〞对所有的病人,无论贫富,一视同仁。甚至半夜三更, 那怕是风雨交加, 只要有人上门敲门求救. 她就叫醒她的孙侄女(亭亭), 背上药箱, 迅速赶去。遇上有经济困难的贫穷户, 更是倒贴,给予关怀和救济。2002年旧历7月她因跌倒,脚骨拆,长期卧床生活靠女儿(婉玲) 和孙女照顾,但她很乐观。她不畏死,她相信圣经所指引的,上帝会招唤她往那里(天堂)去,享年96岁。乡村的老百姓仍然念念不忘她的高尚医德。有人称赞她是:新的〝林巧稚” 。(注: 著名的 林巧稚医生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 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 也是厦门鼓浪屿人) 。

 

大院侧的人工湖, 目前被人侵占, 并填土盖仓库, 却投诉无门, 政府部门无人办理

    1906年邱淑治出身在厦门海沧区新村。这是一个著名的侨乡, 他们的子孙遍迹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的槟城的邱氏公司、缅甸仰光的龙山堂) 都是邱氏的后代。160年前清朝道光壬寅年(约1842年)邱淑治女士的祖辈邱振祥,鸦片战争以前在安南(今越南) 打工,经营橡胶发了财,回乡建了一座大院(后人称新邱振祥大厝)那是一座闽南特色的红砖大院, 依山傍水而建,力求世代昌顺。邱振祥有9个儿子, 大儿子邱春江中过举人,邱春江又生有16个儿子,8个女儿, 邱淑治排第四,所以,晚一辈的称乎她〝四姑〞。当时的新村有一所〝快云小学〞是邱振祥并建的。邱春江出任第一任校长,收读邱氏家族子弟。邱淑治小学在那里就读。她的性格比较反叛、反对女人要裹小脚。在八嫂的影响下,她受到了基督的熏陶。自年少时起,就跟着八嫂上礼拜堂(新村很早就有教堂) 。

    民国初,邱淑治的妹妹邱银槽(晚一辈称六姑), 在广州就读妇产科, 在八嫂的建议下, 也让丘溆治到广州就读护士,因怕接触尸体,而后改修妇产科,并到香港进修。她的妹妹邱银曹,有位同学梁静修女士(广西人), 两人志同道合, 结成金兰姐妹,就一起回到家乡,在新村开了医馆, 为村民看病, 接生婴儿。邱淑治学业有成,也伙同朋友在海沧村开了一所妇产科诊所。 不久因妹妹要结婚嫁人, 邱淑治就搬回新村与梁静修女士合作。这一合作就共同生活了60年有多。她们两人受到全村亲朋戚友的爱戴和尊重。梁静修原籍是广西,也在新村安家落户。因没有结婚,还从广西老家她的同胞弟弟抱了一男一女来扶养。邱淑治也没有结婚, 也为同胞弟弟收养了一名女孩成为她的女儿陪伴着她。这几位后代都是出色的中医和教师。现在也已经是7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经退休了,享受晚年的生活。

前排为邱淑治同姐妹及亲人的合影(约1968-1970)

    新中国成立后, 新村划归杏林公社管辖, 邱振祥大院归公社管理, 租借为卫生所。 乡村们称为〝防保院〞。至今墙上还留下“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等标语和毛主席语录,还清晰看到。邱淑治和梁静修也被聘为医务人员,加入防保院的医务工作,当时的工资是由公社发放的。为了接生婴儿的方便,在大院的后院下楼设有接生室,晚上她就住在楼上左侧耳房的一间小房,同时也方便叫醒住在楼上右侧耳房的孙侄女(丘亭亭)助理接生。若产妇有什么意外, 也可叫醒住在后院同楼上的江医生协助抢救,严重难产的也可立即安排送往厦门中山医院求救。在她的呵护下,抢救了不少婴儿和妈妈的性命。

    “淑治姑,淑治姑,…我的内子快生了”, 半夜三更经常有村民来防保院敲门求急诊, 甚至遇上风雨交加的夜晚,在” 爱心” 的驱使下,她会叫醒她的孙侄女(亭亭) 出诊。这样的事例经常发生。当遇到一些产妇大哭大闹,要死要活的情境, 她会用很耿直的语气去开导,要她们坚持忍痛并祝贺她们要做妈妈了,应该高兴才对。 她用关爱和热诚的心,以实际行动和身教积极传授和培养接班人,为新村〝防保院〞,先后培养出几位出色的接生助手,她们后来都转为正式的接生员。邱淑治的大公无私,让乡村们敬佩和爱戴。

    1979年,改革开放后, 人民公社体制取消了。新村〝防保院〞的医务人员也遣散了。当时,邱淑治女士七十多岁,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但她调往杏林〝防保院〞继续工作, 和她的女儿(婉玲)一起住在厦门杏林区政府安排的宿舍,一直到退休才搬走。1991年左右,和她一起同甘共苦60年的好姐妹梁静修女士, 不久因得病, 早走一步, 被上帝召唤到天堂报到了。

    约在1988年左右,她的女儿(婉玲)因调往厦门五中任教,得到政府资助,可以购买教师宿舍楼。邱淑治女士也和女儿搬到厦门禾祥路教师市宿舍。1992年左右(记不清具体月份) , 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一天, 老人家冲凉时,不慎跌倒,,脚腿受伤, 骨折了。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 、医生不敢冒险为她动手术。从那个时候开始, 她的生活就在床上,靠着女儿和孙女儿们的照顾。

    晚年的邱淑治女士虽然活动不便, 因她有基督信仰,精神乐观,,每天她会阅读一段圣经,以得到心灵的安慰。每当新村的亲朋戚友去看望她的时侯,看不到有悲伤的脸孔, 而是谆厚的祈祷。她的一生也许少了人生的悲苦,也许因有自已的信仰,怀着喜悦的心情去接受基督的普照之中,接受神的召焕而离别我们。

孙侄女丘亭亭由香港返厦门看望四姑嬷


 注:厦门新埯村邱振祥大院介绍:

    这是一座闽南红砖大厝,是厦门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座落在新上宅(西片210号)。大院坐巽(东南)向亁(西北)。干方远处为天柱山、仙灵旗,五座山头如笔架御于前,视野宽广,开门即见;巽方坐靠赤头山、黑山蔡尖尾山;地势从高向低,山坡缓缓而下;大院前为二泓池水,依托马銮湾,青山碧海,蓄势汇聚,与整个新村一样,此乃人杰地灵,以作对应,力求世代昌顺。大院以倒照、前落、中落、后落顺序排列、为四落大厝,倒照较低矮,后界为两层,前低后高,形成递次增高的顺势,前落与中落为大院的主厝,左右有厢房,形成四合院,为大院的核心部分。大院共有厅房49间,开门99个。倒照与前落之间为宽石埕,前落和中落两侧以护龙(也称护厝)相拥,主厝与护厝以长天井相隔,以过水廊相耳门进出。后界为二层楼房,楼前有左右〝伸脚〞即耳房,左耳房前有一水井,清澈可鉴,至今仍为生活用水。后界外为后花园,据说原甚宽敞,今已湮没,只剩短墙一堵,当年繁盛气派可想而知。大院右侧外圉有一个人工湖。(可惜现在已被乡人侵占填土,违法盖房,官商勾结,却无处可交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第十三纵队(31军),发动〝漳厦战役〞解放漳州以后,兵临马銮湾畔,准备解放厦门,据说军晋挥部就设在这座大院内。

    这座大院的后代,延传至今已历5代了。子孙数百人,散居世界各地。随着中国时代的变更,生活在这大院里的人或从大院走出去的人,他们的人生道路各有不同的际遇。当中,有在学术界颇有声望,着有《闽南语辞典》;有的是黄埔17期毕业生;有的是英国剑桥的毕业生;有的是马来西亚的中学较长;有的是中共党员,劳动模范,企业家;有的是追随孙中山、国民党,而后又追随共产党的革命家;有的是教授,教师,国家干部,和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当然也有在解放前当过乡长,解放后被镇压……等,如此庞大的家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时代,出现各式人物是不足为奇的,说明这个大院随着时代进步的潮流里是多么精彩!

    像邱溆治女士(四姑),用她一生为新村的无私奉献,正是我们值得敬佩!她的名字永远铭记在新埯村老百姓的心中。(有关大院的数据源, 摘录自网上,作者:toyouta2000)


2016-09-20于香港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