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子女眼中的父亲-青云

编辑:青云/文 迈向另一个国度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2-23 12:03:36 共1935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我们子女眼中的父亲-青云

    作者:青云   朗诵:伊卉

    “父母在,不敢言老。”家有九十高龄的爷爷,年近七十的老爸总觉得自己尚且年轻,不过生日。唯一的一次,是九年前的2008年正月初九,以“从教40春秋暨退休座谈会”的形式,过了一次六十岁生日。

    老爸当时的想法是,与其在追悼会上任人歌功颂德,不如在生前听听人们的评价。另一念想没法公开说:以前家里穷困,没少受乡亲们帮扶。如今条件好了,家里也建了新房,唱三天大戏感谢乡亲邻里。

    参加座谈会的人数约四五百人,大多数是老师,也有些亲戚朋友邻里。还专门摆了一个主席台,台上坐着十几位户县各大中学的校长或前校长,还有一位县长和镇长,他们都是以师生或同事身份参会的。毕竟个个都是文人、领导,在台上真可谓文采气势大比拼,听他们说起老爸工作事迹来真可谓激情澎湃,超群脱俗。

    作为家人,我从不同的视角,讲到我们子女眼中的父亲。羞愧的是,本想着幽默风趣一把,没成想,情绪控制得不好,刚一发言,就开始哭将起来,引得老爸和一些亲戚朋友们也在台上台下流泪不止。

    以下就是我发言,再次恭祝老爸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愉快幸福!

    火车站渐行的身影

    爸爸常说,他只有初中文化,进入大学的梦想也因时、事等因素制约而搁浅,要教书育人,在教学上有所成就,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通过“自学加进修”。

    老妈常说,当年家里日子过得非常紧张,你爸又把工作看得重,休息时间又要通过打柴、拉猪食等辛苦劳作补贴家用,学习进修时间只能是海绵里挤水。说他常常是一边骑车一边背书,记不起来就跳下车拿起书来再看。你们要是有你爸一半的学习精神,肯定早就考上清华、北大了。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爸爸周日早上常乘火车去西安进修,由最小的我负责接送。记得有一次,是个极冷的大雪严寒天,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我,因担心接站晚了,就急匆匆地骑车赶去了,路上也不知摔了几次,还好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达。

    结果那天火车晚点了一个多小时,所以当最终接到爸爸时,已近冻僵。

    回来的路上,爸爸破天荒的买了两个苹果给我,我留了一个大的给哥哥(那时姐姐已经在其他地方住校,并不在家住),坐在后座上的我,小心地依偎着爸爸,轻轻地啃着小苹果,冰冷却味道甘甜,连同火车站渐行的身影,从此凝聚在心里。

    清晨起床的惊奇

    经历了年少无知和青春反叛期,当然也因此受到了爸爸多次“触及皮肉的教育”,心中的不满和怨恨渐渐演化成消极抵抗,整个高中阶段就在抑郁沉睡中昏然度过。但爸爸并没有因此放弃我,最终劝服我到他当时工作的户县四中复读。

    之前,只是听说爸爸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自己并无切身的体会。记得有一次也是个冬天,爸爸说他晚上要回家,让我睡在他的房间取暖。而他在下了晚自习后很久约十点多还在学校检查,所以我想他明早肯定会来得很晚,就放心大胆地叫了一堆同学在他房间里相聚畅谈,扔了一地的瓜子花生壳。本想着早上起床后还有时间打扫,但没成想,学校的起床铃还没响起,也就是还不到清晨六点钟,我就听到屋外有声响,问声是谁?万万没想到应声者是爸爸。不禁吃了一惊,问他晚上是否回去了,他说回去了又来了。当时他任四中的副校长,而家离学校至少也有十公里吧。

    后来才听妈妈说,爸爸经常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回家,早上常常是四五点又起床,摸黑赶在学校早操前到校巡察。还有一次,路过一个村庄的路上,他不知被谁家的狗咬了,连人带车都翻倒在路边,但他却只是擦擦伤口,继续赶到学校。只是后来每次早上出发时,都带一只棍子防身。

    我想,我这清晨起床的惊奇,正是爸爸四十多年呕心沥血于教育事业的一个明证吧。

    对他人比对我们好很多

    以前,我们兄妹三人都一直一致认为,爸爸对我们儿女非常严历苛刻,甚至是达到了近乎残酷的地步,姐姐尽管不常在家,但每次回来总会跟爸爸大吵一番。还记得姐姐去湖南上学时,有一年都没有回家,但还是在暑假回家的第一天又被老爸修理了一番。

    哥哥从小怕爸爸,甚至到了见了爸爸就瑟瑟发抖的地步。尽管他的勤快和孝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但也是没少挨爸爸的打。我也是直到结婚生子之后,才对家有了亲切感。在此之前,在外时会想家,但每次走到大门口,就不禁后悔,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家门。

    现在爸爸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仅态度和蔼可亲,和我们开玩笑,也时常关照我们的事业生活心里的方方面面。对待孙子更是疼爱有佳、无微不至,尽全力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我们常聚在一起感叹,爸爸现在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打牌,跳舞,衣着时尚……。尽管如此,哥哥在潜意识里依然对爸爸心存畏惧。

    但爸爸对亲朋/同事/学生,都好像至亲般关心呵护。

    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时,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一次的饺子,但爸爸都让初一来家里亲朋们享用了,通常我们只能吃点剩饺子喝点汤解馋。尽管每年我们都说,明年我们一定要早点吃饺子,但每年这一小点的心愿都泡了汤。

    爸爸对亲戚朋友都很真诚,对待他们子女也是关爱有加,而对同龄的我们总是冷眼相待。特别是姨妈家的几个姐妹,见了爸爸常常是挽着胳膊拉着手,好像有着说不完的话,那亲热劲都别提了。而我们兄妹三人唯有默默相随的份。

    很多学生都很热爱爸爸,认为爸爸是循循善诱的师长,同时也是最知心的朋友。时常能听到一些学生讲,你们太幸福了,有这样一个朋友似的父亲。但在我们心里,总是暗自神伤。

    现在,我们渐渐明白,当时生活的艰辛和压力,让爸爸无暇顾及子女们的内在需求。人的爱和精力毕竟有限,他把心中的那份关爱给了学生、亲朋和同事,也正因为此,我们家才有今天这份辉煌和荣光。

    勤俭持家的贤内助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离不开一个贤惠的妻子。

    在今天大家都在谈说爸爸的时候,让我更加感受到妈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妻子和母亲。

    以前,家里实在太穷,妈妈说她发誓不让别人看不起,要让孩子们都吃得饱穿得暖,所以她总是从早忙到晚。爸爸说过,他曾有过写一写妈妈的冲动,觉得她实在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女性代表,勤劳、俭朴、善良,吃尽了的苦头……。

    每天早上,妈妈或许是全村起得最早的一个,她煮饭、打扫屋子、照顾孩子们,再匆忙地赶去出工,别人出早工回来了,她又一边走一边打猪草;回来后又要喂猪,等别人都要上地了,她才赶忙抓个馒头边走边充饥。

    劳累一天了,晚上还在河边洗衣服的肯定是她。接下来还有一堆的衣服鞋子等着缝补。那时电常常是半夜才来,妈妈就在来电时再爬起来,在缝纫机前做着东家西家的活计。也因为此,给妈妈留下了后遗症。直到现在,妈妈总是前半夜瞌睡很紧,但到了后半夜就怎么也睡不着了。

    大家都知道,好多年了,爸爸从来不做任何家务,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全由妈妈一个人操劳。不仅如此,爸爸不管深更半夜回家,或清晨离家,都喜欢吃些面条,而且一定要现活现擀才行。多少年了,妈妈从来都没有二话,总是尽力满足爸爸的需求。所以在我们家,通常一餐要煮好几样饭,爸爸吃干面,哥哥要吃汤面,早晚总还得煮些稀饭,烙点饼之类的。来了亲朋那就更不用说了,但从来没听到妈妈有任何怨言。

    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总要等着爸爸把自行车蹲在门口的那一刻,才能下锅煮面,否则他会认为面条不新鲜或太糊了,反正是不行。记得有一次,妈妈身体很不舒服,人又劳累了一天,那天爸爸回来后,妈妈又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准备给爸爸做面条。爸爸说那今天就算了吧,吃点饼喝点稀饭就行了。惊喜得妈妈连声说“呀,呀,谢谢!谢谢先生了!”

    现在日子好了,妈妈总想着以前困苦的日子,所以如果别人有什么困难的事,她总会尽力帮忙。像早些年她在厦门帮我看孩子,每当我采访归来,头痛着不想写稿子时,妈妈老说:能给人写,就赶快给人写了吧。她就是这样,总能换位思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

    现在我们三个子女,也都早已为人父母,才更加明白,在当时家庭生活如此困苦艰难之时,父母为我们奠下了广阔的社会资源,和无穷的精神遗产,这是一笔多么难能可贵的财富呀!

    在这里,请让我代表兄妹三人,衷心的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健康长寿,愉快幸福。也感谢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乡党、老师、亲朋好友们,祝大家都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写于2008年正月初九,父亲宫平义生日宴会上。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