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中缅友谊之桥(黄信祺)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3-05-18 19:39:41 共2186人阅读
文章导读 架起中缅友谊之桥(黄信祺)

 

架起中缅友谊之桥

黄信祺

 作者与云南少数民族合影像

    “怒江—萨尔温江的江水浩浩荡荡汇合灌流在两国的土地上,中缅的边境连边境,又是朋友,又是亲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胞波”情谊长久共存……”。小时,我在缅甸仰光南洋中学上学期间经常唱的那首《中缅友好之歌》,它又把我带回了那幸福、快乐和难于忘怀的岁月。

一、缅甸是我出生成长的第二故乡。

    我从小出生长大的侨居地缅甸是一个美丽、富饶的东南亚国家,它属于亚热带气候,景色优美,物产资源丰富,佛塔庙宇林立,素有“千塔之国”美称,闻名遐迩的大金塔、和平塔金碧辉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当地民众大多笃信佛教,心地善良,助人为乐,我在缅甸生活了整整20个春秋,那里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1942年5月,日寇铁蹄践踏入侵缅甸,我们那幸福、安宁美好的日子完全被糟蹋,被破坏了。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到处抓人,无恶不作,经过日以继夜的狂轰乱炸后,我们和邻近的几家房子被炸,财产被毁,当时整个城镇乱成一片,房屋倒塌,尸体遍野,到处一片火海,人心惶惶,有如死神降临,为了活命,我们举家老少八口带着一些简单的行李跟随一批难民到处奔跑,到外流浪,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逃亡途中我的二哥被日机炸死,二弟染上重疾,得不到及时医治,不幸死亡,至今,我们不知他们的尸骨到底被埋在何方?我们的父亲几度死里逃生,母亲和二姐的大腿被日军炮弹击伤,行走艰难,时至今日,我们真难于想象当年我们那年迈衰老的老外婆和父母亲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爬山涉水,拖儿带女把我们几位拉扯到缅北小镇八莫乡下的,在农村日子依然不平静;日寇时不时到处抓抗日份子,到处抓人杀人。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在我们危难时刻,幸好我家得到一些热心善良缅甸友好朋友的同情和帮助,妈妈的身体不太好,经过战争的摧残,房屋被毁,钱财两空,沿途长途跋涉,吃不好,睡不好,加上兄弟俩接连去世,她自己本身又受弹伤,对她打击实在太大了,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我们一直担忧妈妈的身体,万一她真的不在了,我们该怎么办?当地朋友了解到我们家的不幸遭遇后,不断安抚我们,关心我们,经常给我们送水、送饭,给我们烧火取暖,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下,妈妈的病情逐渐好转,心情也踏实多了。

    日本发动的那场不义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同样也给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的房屋被炸,畜牧被抢, 亲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对日军的暴行他们也是同仇敌忾的。他们对我们这些难民,态度不一般;尤其是见到我们这些善良的华人他们总喜欢称呼我们为“胞波”,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情同手足。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间逐渐增进了友谊,交上了朋友,每当防空警报拉响,他们就赶紧喊我们躲进他们自家挖的防空洞里避难。

    弹指一挥间,二战结束已过去68年,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悲惨,战争所带来的不幸是无法在人们的心中抹去的,我们十分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幸福的日子,坚决不允许战争的重演,应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游云南澄江留影相 

二、我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960年3月,高中毕业后,为了回国深造,报效祖国,我离别了老外婆、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离开了那温馨、和睦、祥和的家庭,离开了曾经养育、关怀、栽培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缅甸,自身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回国后,我的心中一直牵挂着那热心、善良、纯朴、无私的缅方朋友们,这种世代的深厚情谊和感情,时至今日,情意绵绵,百感交集,难以忘怀。

    在北京,我考上了北二医(今首都医科大学)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1968年初服从祖国统一分配到云南省永善县艰苦山区工作10年,1978年初调到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直至退休。

三、我被分配在彩云之南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和护侨工作,调到昆明工作的那一年,我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亲身经 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拔乱反正、正本清源,”社会政治稳定,秩序井然,政通人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不断翻新,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十分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端正医德医风,先后获得多项奖状和全国归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了工作上的需要,我加入了中国致公堂,成为一名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争取祖国繁荣富强,和平统一和维护华侨利益的参政党成员,我前后当选为云南省侨联委员,致公党省委委员,政协云南省委兼提案委员会委员等职,我有了很好学习实践和拓展自己的平台。

四、云南是一块四季如春,神奇迷人的绿色宝地

    在昆明工作期间,昆医附二院党政领导多次派我到离缅甸边境很近的腾冲、龙陵、梁河,保山等地进行医疗技术指导和抢救伤病员工作,工作结束后,当地有关领导安排我们医疗队员到芒市,瑞丽等边境一带观光游览。最令我难忘和收获最大的是有一回我参加了云南省政协委员代表团队到缅甸边境一带瑞丽、畹町、芒市、保山考察和调研,我还走过中缅友谊桥并到几家边民家参观,认真听取了当地政府官员给我们做详细的工作报告。不久,我又自费到缅甸边境一日游 ,当天去,当天回来,办理边境出境手续十分方便。

    我在云贵高原,美丽的彩云之南工作已有45年头,上天有眼,它把我安排在四季如春且离我的第二故乡不远的地方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我本人的信任和支持,由于我从小出生成长于缅甸,“文革”期间,工作分配前夕,有人反映说我“海外关系复杂”家人都在国外,深怕我会跑到缅甸去,不同意把我分配在离缅甸很近的县城工作,要不是粉碎“四人帮”,要不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我是不会有今天的。

    缅甸同美丽、神奇、富饶的彩云之南山水相连,仅隔一江之水,方圆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如同一幅美丽的彩虹把两国人民紧紧相连。云南省拥有26个少数民族,在中缅边境线上,居住着不少跨境而居的民族,例如我国的傣族与缅甸的掸族,我国的景颇族与缅甸的克钦族都系同一个民族,他们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婚缘关联,情意融融,千年不断的文化底韵,“胞波”友谊把两国边民组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望着两国边民们居住的傣家竹楼,他们的生活习俗,相互沟通的语言,甚至那一草一木,棕榈树、风尾竹、椰子树,还有那芬香的泥土同我小时逃难到缅北小镇八莫是多么的相似,它又沟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此时我不禁又想起了陈毅元帅那首《赠缅甸友人》的诗文,“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缅甸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中最先与我国建立外交的国家之一,为了妥善解决我国同邻近国家间存在若干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倡导并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利;五、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周总理前后9次不辞劳苦访问过缅甸,1960年,两国签署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圆满解决了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同时也给各国之间解决边界争端问题做出了良好的范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不渝地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不称霸,从不侵犯别国领土,对周边国家尤其对缅甸进行了长期无私授助和支持,与缅方共同努力,保持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近年来,通过东盟贸易自由区发展,双方在经贸,农业生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当前国际形势动乱不安,东海、南海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们同一些国家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我们将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互利双赢,共谋发展,相信中缅之间的情谊,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做为一位曾经居住过缅甸的归国华侨,我愿为中缅友谊长期共存,繁荣稳定,共谋发展做出一点奉献和努力。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4 条评论

大卫 11年前 回复TA

祝黄老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缅华网网友叶 11年前 回复TA

祝贺你为边彊少数民族服务!改开後,在钱的诱惑下,很多白衣人士收红包成了风气,不知你有无受到感染?老学長-句諍言:希望你保持南中艰苦奋斗精神,洁身自好,做-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大夫,为母校増光.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