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舐犊情:我与中国女中及缅甸的华文教育-林芳彦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6-14 16:42:52 共2060人阅读
文章导读 难忘舐犊情:我与中国女中及缅甸的华文教育-林芳彦

作者:林芳彦

我1930年4月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禾山林边社,出生时父亲己随亲戚到缅甸仰光谋生,不在乡下。我与祖母和母亲在乡下居住。幼年时在村里私塾读书,四书五经都背得滚瓜烂熟,但什么意思都不懂。

1938年日寇侵佔厦门市后,与母亲乘“丰庆”号海轮到仰光和父亲团聚。父亲不会经商,只在平民学校当校丁,收入微薄,母亲要替人缝衣,以补贴生活费。

我在父亲工作的平民学校由初小第三册读起。当时班主任为王漢暉老师(曾任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滨之胞兄),我喜爱学习,每次考试都在前三名内。

1942年日寇南侵,佔领缅甸,学校停办。在日寇统治期间随父亲沿街叫卖糕饼度日。

1945年中,日寇投降退出缅甸后,华校陆续复办,我在华侨公学及民众小学修完小学课程。

1947年缅甸华侨中学复办,随即进入华中就读。当时华中教师多数是由昆明进入缅甸和复员返缅的进步文化教育界人士。我的班主任是华中校歌作词者张学林老师,他是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其他给我印象较深的老师还有李行健、陈峰、黄連和辛维庚。我喜爱语文课,喜欢阅读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编壁报和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初中毕业后继续上高中,后因人数少暂停,等待下一班升上来合并。停课期间,受李国华校长留任为教务员兼教初中一年级算术课。1951由于在校时,收集壁报习作。每周一次在新仰光报出版“缅华学生”副刊,因经常送稿,校对而结识各位编辑。不久,新仰光报编辑部欠缺人员,由学校董事林荣泉到校与李国华校长商量,叫我到新仰光报编辑部任职。由校对、记者、收音而至编辑等各项工作。

1955年离开报馆进入教育界,先在新侨公学任教两年,亦在华侨女中(“中正”中学)兼课。1957年应周颖如校长邀请进入中国女中附小(后改中国小学)任教。

初入中国女中附小,我任高小班主任,主要教授语文和史地等课程,並协助体育教师培训运动员参加华侨运动会,也协助排练音乐舞蹈节目,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培训学生参加各种文艺竞赛,如唱歌比赛、演讲比赛等。

到中国女中附小后,体验到学校各项工作都按制度按规律进行。比如各科老师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好备课工作。学校领导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课堂听授课老师讲课,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听课。对学生要求较为严格,经考核后,成绩不合格、达到留级学分者都要留级,不讲情面,不再给予补考升级。因此学生程度较高,毕业后参加中学入学考试的成绩都很优异。每年只招收幼儿班新生,其他各班没有招收插班生。每年招收的幼儿班新生都比毕业离校的学生多,学生年年增加,有人满之患,每年都为校舍问题伤透脑筋。

我初进学校,担任高小语文和史地课程,协助文娱和体育活动。大约1959年受委任为副教务主任。后来又受委任为教务主任,以后由于人事稍有变动,适应当时情况,学校把教务和训导工作合并,设立教导处,我任教导主任,有三位副教导主任,分别协助教务和训导工作。起初我的工作是带好我负责的班,做好备课工作,教好每一堂课,协助体育和文娱活动。后来负责行政领导工作后,除仍担任少部分语文课外,工作重点转为做好管理和检查工作,保持并发扬学校原有的优点,不使学生的素质下降。

后来为形势需要融入当地,学校为适应和衔接缅校学制,加强缅文课,需把缅校全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中文课程有所删节,当时我把各有四册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课本精简为各二册,经油印后装订成册代替原来课本使用。

学校每年都参加华体会举办的小学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文艺演出,中国女中附小的文艺演出是最受欢迎的,也排练各种节目参加各种演出活动。

学校里有举行教学观摩,互相交流,也有选派老师与友校进行教学观摩借以提高教学技能。

缅华教师联合会主要联络缅属各地和仰光各校教师。每年暑假和寒假,接待缅属各地教师。为缅属各地华校介绍、聘任、调动、安排教师、提供文体活动材料、培训工作做得较少。我当过几届教联工委,任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我初进中国女中附小时,林希智老师已离开学校,赴缅属任职。当时校长为周颖如,教务主任周稚宝、训导主任林希贤,总务主任(财务)蔡人伟。1960年,周颖如调缅华教联工作,林希贤回国。由周雅宝接任校长,教务处和训导处合并,我担任教导主任。1963年,林希智老师又回到仰光,学校即刻邀请她回校担任副校长。后来由于形势改变的需要,全缅私立学校均需向政府教育部办理注册手续,中国女中附小注册正名为“中国小学”。当时可以说是缅甸华文学校中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全校(包括幼儿园)有30多班,每班48-50人,学生总数超过1500人,一年级有甲乙丙丁戊己六个班。完全没有复级班。

学校财务管理有序,学生人数多,收支稍有盈余,不需由董事会补贴。这在当时华校中是绝无仅有的。学校在银行亦有存款,且无私地提出部分存款支助友校。亦提少部分作为福利金,在学校国有化前发给教师。后来幼儿园迁移华夏后,幼儿园收入全部归华夏,中国女中附小每月需由银行存款支出少许补贴。学校虽然经费充裕,教师待遇却不很优厚,与其他友校相差无几,不及外文学校和华中、南中。

在我任教过的华校,在我所知道的华校中,学校经费无需补助而有盈余的,中国女中附小是独一无二的。毕业生的素质和程度都很优异,在华侨华人社会中颇负盛名,当然也会有少部分成绩较差的。有六七个年纪较大而成绩较差经常留级的同学,在升到毕业班时,为帮助和督促他们取得合格分数顺利毕业,在学期考试和学年考试期间,我把他们叫到学校复习功课,晚上九点半后留在学校宿夜,过天早上五点钟叫醒他们复习,每天买茶点和糕饼,给他们作宵夜点心和早餐,让他们取得合格分数顺利毕业,使毕业班没有留级生。

在学校行政领导中,和林希智副校长相处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她是跟我最合作得来的行政领导,很多困难问题都经由她处理解决,包括幼儿园迁华夏的事。

在中国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与某些进步人士观点不同,被视为思想有问题,排斥在外,被撤除在各侨团担任的各项职务,还戴过“牛鬼蛇神”的高帽。

在受排斥被戴高帽时,有些老师怕受连累,不大敢和我接近,是林希智老师经常劝慰我,关心我,虽然有些问题她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无论如何,她是我在中国女中附小最尊敬、最亲近、最合作得来的行政领导。

学校国有化后,学生分散在各处上课。我的行政职务虽然没有公开被撤除,可开行政会议不通知我,重要决定也不通知我,故学校国有化后的一些决策,及存余的少数部分资源如何处理我都不知道,也不想询查以免招惹一些莫须有的是非。校友会音乐队的乐器有迁出寄存于布商公会,也有进行练习和参加婚礼演奏,至6.26事件后才完全停顿,乐器四散,流落何处,如何处理,我也完全不知道。

据我所知在国有化前夕学校在银行尚有一些存款,某些人士主张把存款提出献给教联但负责签名提款的董事认为当时形势紧张,担忧发生问题,主张把存款提出,全部分发给教师作为遣散费,可名正言顺,避免产生麻烦,某些人士不同意发给教师,双方坚持不下,到学校国有化时,只好把存摺交给国有化接收人员。

6.26劫难发生后,所有补习班全部停顿。缅甸南部只有极少数暗中进行华文补习,华文教育停顿了近30年之久,遭到了重大创伤。直到上世纪90年代,形势有所好转。缅甸逐渐实行开放政策,早前离缅出外谋生的同侨,纷纷回缅探亲。

1992年初,胡林娣校友回缅探亲,约了几个同班校友,到我家访问,表示想和老师和同班同学会面,我给了她们甲、乙、丙三班的毕业照片和教师名单,她们通知了老师和同学,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联欢活动,并举行敬师仪式,从那年开始,每年年初都举行敬师迎春联欢活动,也由此以年青校友为主,恢复校友会的组织。与海内外各地老师校友联系。校友会公推吴继垣校友任主席,在他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会务获得发展,由1992年至今,每年都举行迎春敬师活动。从无间断。

1990年后,仰光华文教育逐渐以补习班形式恢复。1998年仰光九龙堂林氏家族会在林文猛族亲的倡议下和众族亲的支持下,创办九龙堂天后华文学校,以义务补习夜校形式教授华文,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一律免费接受就读。我担任校长,主持校政,学校获得发展,取得优异成绩。我应国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邀请先后多次到中国培训、参访考察和出席各种会议。2000年12月赴上海出席国际华文教育座谈会;2004年10月到昆明参加华校校长培训;2006年9月到北京参访考察;2007年11月赴青岛出席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2011年10月赴西安出席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并获颁授海外优秀教师终身成就奖。2008年8月还由王锦彪校友赠送往返机票,仰光校友会主席吴继垣校友及校友会补助旅费,赴香港参加缅华同侨联谊大会,与港澳地区及来自各地的校友和老师会面欢叙,也探望了在养老院的周雅宝校长。

老同事重聚首:林芳彦、曾玛瑙、曾柳枝、杜美华、陈清贵

2002年我参加了仰光“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的创校筹备工作,并于2003年正式上课后担任教务主任工作。

中国女中由1917年创办的中国女子公学─中国女子中学─中国女子中学附属小学─中国小学(1942年─1945年日军侵缅学校停办),风风雨雨经历了不凡的半个世纪,坚持传承中华文化,为缅华社会培育人才。有不少校友已成为社会栋梁。他们正在为缅甸国家、为缅华社会、为祖籍国作出无私的奉献,也有不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他们不忘母校的教育,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当地社会作出奉献。1966年学校国有化后至今(2017年)的半个世纪,是后起之秀的校友们,传承母校的优良传统,展现杰出的才能为社会作奉献的光辉时期,也是中国女中精神的发扬光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8年11月),应需求在有关方面默许下,仰光出版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华文周报《缅甸华报》,我担任责任编辑,曹润盛老师负责缅甸要闻的翻译和把每期的内容简要译送有关方面审批。这份华报出版至2004年底形势有所变动后停刊。

我一生都在文教界服务,不懂经商,子女成长期又遇到动乱时期,未能好好接受教育,我也终日在外奔波,关心不够,未能亦无力为他们创业。故落得至今两袖清风,生活清苦。虽然家乡有少许祖业,亦曾提出,却说无房契难于办理,只好作罢。几次自己暗中思量,是不是选错了路。

但几次回祖籍国,到处都可碰到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工作。在本地也经常碰到校友,看到他们事业有成,活跃在各个领域上,他们对老师也非常尊敬,非常关心,心里又感到无限欣慰。

在这中国女中百年华诞的吉祥日子里,我衷心地祝贺中国女中精神永远光辉灿烂!祝福校友会会务蒸蒸日上!祝福老师们,校友们事业大展!福寿康宁!美满幸福!万事顺意!

本文刊载于《难忘舐犊情——纪念仰光中国女中百年华诞》

2016年12月,缅华笔友协会澳门出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