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遗之路——研讨会随感-卓叶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6-20 15:33:08 共1758人阅读
文章导读 香港非遗之路——研讨会随感-卓叶

作者:卓叶

2017年6月16日,由香港“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会”主办,“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亚太树叶演奏欣赏网络”、“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等六单位支持的“香港非遗之路研讨会”在香港大会堂如期举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香港跟随中国实施公约,并于2009年聘请“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进行全港非遗普查,于2014年6月公布了第一份非遗清单共收录480个项目,经国家文化部审批,确认其中十项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2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又推荐十个项目,并进行三个月的公众咨询,再次引起社会对非遗的重视。

研讨会邀请三位从事和研究非遗工作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和探讨香港非遗的发展方向。

胡炎松先生(现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香港潮州商会会懂,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秘书长)主讲了《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之传承与创新》。大量的图文说明,清晰地展现了“香港潮人盂兰胜会”的悠久来源和在民间所起到的历史作用。获得大家的赞许。

孟兰节,俗称“鬼节”。它是香港本土民俗活动,蕴藏丰富的潮州民俗特色。看似“迷信”,但其中的所含元素的出发点是“孝道”。比如,市民夜晚在路边烧纸钱,是给无人问津的“游魂野鬼”以慰藉,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盂兰胜会、太平清醮、春秋二祭、花牌扎作、香港奶茶等非遗项目,彰显香港人长期以来竭力保留、传承、发展着传统文化,让人看到“东方之珠”的历史变迁。

民间组织具有灵活性,在政府的协调下,正以公私营合作的模式,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使更多持份者积极肩负传承、推广和发扬的责任。

邹兴华先生(伦敦大学考古学硕士,长年任职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古迹办、文化博物馆,现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主讲了政府《在保护与传承香港非遗的角色》。向与会者阐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公约的保护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方针”、“香港的保护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计划”,清晰介绍政府的角色,积极与社区和民间组织加强合作,深化与国内保护机构的交流。结合鲜明的图片展示,廓清大家心里许多疑惑,收获匪浅。

李元庆先生(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非遗文化专家,深圳市政府特殊人才,国家研究馆员,罗湖区非遗保护办公室主任,民间音乐非遗锯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非遗文化使者),主讲了《非地非遗概念对香港的启示》。

李元庆先生重点阐述了深圳和香港均是移民城市的特质,不少非遗项目是由“外地人”带入,这是客观事实,毋容置疑。比如,深圳市申报了国家级“郭氏正骨医术”这一项目,河南省提出异义。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协调后,又批准河南省拥有该非遗项目,不仅公平,亦是合理。因为它不是“专利”,是人类共有,可以多地多人拥有。

李元庆先生用锯琴现场演奏了《甜蜜蜜》名曲,优美婉转的锯琴声, 使得从未欣赏过的嘉宾们感到特别惊奇,感叹锯琴演奏技艺竟能如此博大精深。与会者纷纷拍摄录音,掌声不断。李元庆先生总结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技艺。不是实物,不是锯琴,而是表演技艺。深入浅出的比喻,揭示了深刻的含义。由于时间关系,李元庆先生省略了“非遗活动的良性循环”话题,略表遗憾。

赖德辉先生(“亚太树叶演奏欣赏网络”创办人、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讲师,香港树叶演奏积极推广者),即兴请上卓忠明先生(吹奏树叶62年,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树叶演奏传承人、专家,曾为联合国官员演出,上了世界著名网站美国TEDx,三个树叶-金叶吹奏光盘已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世界华人华侨博物馆等数馆珍藏),和韩先林女士(放下工作一心学习几个月后便能上台演奏)共同为大家表演了环保绿色的树叶吹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梁祝》。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宫廷演奏技艺,无孔无线无调无音,全凭嘴皮子掌控的树叶吹奏,发出委婉动听的天籁之音,同样震撼着整个会场,收获了阵阵掌声。

至此,“研讨会”几乎成了“精彩绝伦的非遗演奏会”。与会者们共同享受了撼动心灵的非遗音乐。

接着,大会给三位主讲人赠送了栩栩如生、甚具纪念价值的主讲者肖像面塑。作者是三代面塑传承人,“深圳非遗文化保护协会”的王建林先生。

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与会者们鉴赏了感性的锯琴表演、树叶演奏和面塑精湛的非遗艺术,必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次研讨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2017.6.16 卓叶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