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舐犊情:原中国女中主要校董和著名校友简介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6-29 12:16:04 共1935人阅读
文章导读 难忘舐犊情:原中国女中主要校董和著名校友简介

胡文虎

(1882~1954)

原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1882年1月出生于缅甸仰光。其父胡子钦是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1892年胡文虎被送回永定,接受客家文化的传统教育。故乡的乳汁滋养了他爱国爱乡、求真求善的情怀。4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1908年,父亲病故,胡氏兄弟继承父业。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制成“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5种虎标良药。以其价廉物美、服用简便、功效迅速、携带方便而深受欢迎,畅销东南亚、印度、中国等地。

1914年,胡文虎永安堂总行迁至新加坡,除了继续经营药业之外,又投资经营报业。至1952年,他先后办起了10多家报纸,各报均以星字冠头,组成了他的星系报业王国。胡文虎以商业立场办报,为民众作喉舌,不以营利为目的,专以服务于社会为重要事业。在抗战期间,更是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竖民众之信念。

胡文虎不仅是誉满全球的“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同时又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大慈善家。他一贯奉行“人为本,财为用”的人生哲学,他常说:“我是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

他热心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除了在新加坡捐建10多所义务学校和中小学外,在国内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广州岭南大学、福建学院等数十座大中学校。从1935年起,他以“普及教育扫除文盲为职志”,宣布捐款350万元,10年内在全国各地建立1000所小学。全面抗战爆发前,该计划就实现了30%。后因日寇入侵,及战后国民政府币值大贬而未能实现。

胡文虎先生与中国女子公学颇有渊源。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他便出任中国女子公学董事长,多次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出手相助。除了兴建校舍,他还多次为学校购置校产,用于补贴学校日常开支。在林侠华校长离任后,他积极支持陈秀莲、林希智等校友组建“七人小组”接受学校管理,并支持中国女子公学开设中学部,更名为中国女中。

1949年,胡文虎先生再次牵头资助中国女中在五十尺路重建因抗战被炮火损毁的校舍。以后他因为工作及身体原因,未能再回仰光,他于1954年离世,享年72岁。

胡文虎一生对自己克勤克俭,朴素节省,然而对于金钱财富的理解和分配则豁达慷慨。他是一位客家人,其一生映照了“客家子弟不平凡的一生”这句话。

 

林九级

(1898~1950)

1898年出生在福建厦门灌口。出身贫寒,少年时独自跟随友人乘帆船下南洋,到缅甸仰光谋生。曾学过木匠,在造船厂做工。成年时由于为人忠厚勤勉,得人资助,改做碾米生意。后发迹自营米厂,生意有成。

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热爱祖国,热心社会进步。早年他曾积极参加中国同盟会驻缅分会的活动,拥护共和。后来又参加中国国民党驻缅总支部召集的抗日活动,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热心缅华公益事业,战前就是仰光林氏宗亲的召集人之一。战后缅甸仰光林氏九龙堂复办,他出任首届理事长。

他还热心支持缅华教育事业,曾资助兴办过仰光共和小学及同盟学校。从二十年代起,他就积极支持中国女子公学的建校及发展。他不仅送自己的女儿到中国女子公学读书,还多次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参与胡文虎先生资助学校的活动。1946年11月,中国女子公学战后复办,更名为中国女子中学及附属小学,他接替胡文虎先生担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

1950年,林九级在缅甸仰光病逝。他的一生是缅甸华侨创业、求存、爱国、进步的写照。

 

曾顺续

(1893~1951)

1893年出生于福建同安,父母病逝后,1910年乘船到槟榔屿投靠经营橡胶园的伯父曾查某。1911年禀准伯父,转道抵缅。初在敏甲光荣福泰杂货铺当学徒。后来到仰光经营米厂和代购稻谷而发迹。后因卷入ABC米厂购粟案,涉讼法庭,因答言不慎,引火烧身,不能自脱而不得不回国。1924年又返回仰光。1938年经营群英酒店。

1937年对日抗战发生后,曾顺续积极参加缅华救运工作,如抵制日货、推销公债、捐募筹款等。1944年在仰光被日军侦骑所拘缉,幸亏颜夫人奔走营救才得以获释。同年,邀集亲友,创建瑞兴公司,经营百货和进出口业务。

1946年华商商会复办,被选为副理事长,连任3届。

战后他对缅华社会公益事业贡献甚大。战后中国女中五十尺路校舍新建,门市公会会所、兴商交易场、“中正”中学(原华侨女中)校舍的落成,都离不开他的奔走呼吁。

他曾出任中国女中、“中正”中学(原华侨女中)副董事长。同时还担任任华侨中学、新仰光报董事长。他还是福建同乡会理事长,洪门和胜公司一哥,米厂公会、配卸职友会、店联、粟联、伊江合唱团顾问。

1949年秋回国观光3个月。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支持缅华民主运动。祖国展开抗美援朝运动以后,他激动地说:“祖国到今日,才确实强大。以后我们中华国民,可免再受帝国主义之欺侮。”

曾顺续先生因坚决要求“中正学校”采用思想进步的新华课本,遭蒋帮极端分子之恨。1951年6月6日下午7点半,在乘三轮车回家途中,被暴徒开枪狙击,因以身殉。出殡之日,参加执绋者,达一万五千多人。

曾顺续的离世,是当时缅华进步事业的一大损失。

 

徐四民

(1914~2007)

1914年出生于缅甸仰光。他父亲是缅甸著名爱国侨领徐赞周。父亲为国奔波的经历和精神,对徐四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6年,徐四民回到家乡,在厦门大学选读文科。鲁迅先生曾任教厦大,徐四民深受鲁迅的影响,写文章喜欢引用鲁迅名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返回仰光参加抗日活动。除了积极为国内调运紧缺物资,他还担任抵制日本货总会总干事,为打击日寇汉奸,不遗余力。

1949年9月,徐四民被邀请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代表。

50年代抗美援朝后,中国被封锁禁运。徐四民热心推进中缅贸易,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和胞波情义做出了积极贡献。当时中国领导人和代表出国作国事访问,经常取道缅甸仰光,徐先生也多有参与组织接待工作。

1962年缅甸时局发生变化,徐四民先生经营的企业也被收归国有。1964年他举家回国,定居北京。经历十年“文革”动乱后,他于1976年移居香港,创办《镜报》,宣传爱国,拥护改革开放,促进海峡两岸关系。  

徐四民自1982年至1997年曾任港事顾问、香港特区筹委会预备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区人民代表选举委员会委员和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在1997年7月1日特区成立日,为表彰其对中方与主权移交的贡献,他获时任特首董建华颁赠大紫荆勋章,成为勋章的首批得主之一。2002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表彰徐四民对国家的长期贡献,专门题词高度肯定他的爱国情怀:“以弘扬正气之笔,写爱国爱港之情。”

徐四民先生曾担任中国女中的多届校董,他的子女均为中国女中校友。徐先生不仅对学校多有资助,而且对学校的积极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07年,徐先生在香港辞世,享年93岁。


 

陈福顺

(1908~1995)

福建厦门人。1917年先后就读于集美小学和集美商科学校。1925年在缅甸仰光陈嘉庚创办的公司任职。

1935年他组织旅缅集美校友会。1937年响应陈嘉庚的号召,积极参加组织缅甸南洋筹赈总会分会,组织侨胞抵制日货,筹捐药品支援祖国抗战。1946年参与组织缅甸10个侨团反对内战、促进民主。

1947年后他参与创办南洋中学和仰光集美小学,并担任过多所华侨学校的董事、副董事长、常务董事和校长等职。1948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缅甸支部顾问。1951年后曾任缅甸华商商会常务理事和总干事、缅甸华侨体育会会长、缅甸《中国日报》董事长。他一贯热情为华侨服务,积极宣传祖国建设成就。

1967年因从事爱国活动入狱。1969年出狱后,担任缅甸华侨救济委员会主任,继续热心为海外华侨服务,为推动中缅两国友谊而积极工作。

陈福顺后定居于国内,曾任中国侨联常委、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常委。1995年在北京辞世。

陈福顺先生也是中国女中校董会成员,对学校的发展多有贡献。

 

陈秀莲

(1908~1974)

福建厦门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就读于中国女子公学,是中国女中资深老校友。至1974年辞世,她一直是中国女中校友会的召集人。

中国女中历史上历次重大的事情和变动,都是由于陈秀莲校友出面协调运筹,才得以化解,进而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1937年,时任校长林侠华赴港处理事务,致使中国女中遭遇严重管理困难,陈秀莲校友挺身而出,倡议成立了“七人小组”主持学校日常工作,使学校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延续,乃至发展成华校翘楚。

1945年日寇投降,离缅华侨华人纷纷复员,市面重新繁荣。又是陈秀莲校友出面呼吁,召集中国女子公学校友师生商讨学校复办事宜,并先后出任校友会财务和主席。于1946年11月实现复校,并将学校更名为中国女中及附小,这才有了学校的日后的兴盛和发展。

中国女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能看到陈秀莲校友的身影。1949年的校舍新建,1952年幼稚园创办,1959年的校舍扩建,1964年学校大规模安装风扇改善师生教学环境,1965年租赁新校舍等等有利学校发展的事宜,都得益于陈秀莲校友的辛勤奔走运筹。所有的中国女中老师都十分尊敬陈秀莲校友,并亲切地称她为“秀莲姐”。而小一辈的校友则尊称她为“秀莲姨”。

陈秀莲校友同时还长期担任缅华妇女协会的主席,在她的协调下,中国女中和缅华妇协如兄弟姐妹单位一样密切协调合作,开设夜校扫盲、举办事实讲座、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相互关系珠联璧合,十分默契。

陈秀莲校友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影响至今的中国女中校友会精神,即“团结友爱,尊师爱校,不离不弃”。

她是中国女中校友的楷模,是大家学习仿效的榜样。

以上简介刊载于《难忘舐犊情——纪念仰光中国女中百年华诞》

2016年12月 缅华笔友协会澳门出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