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舐犊情:愿把一生都献给华文教育事业——记原仰光中国女中的曾玛瑙老师-宁华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6-30 13:55:36 共1718人阅读
文章导读 难忘舐犊情:愿把一生都献给华文教育事业——记原仰光中国女中的曾玛瑙老师-宁华

作者:

提起原仰光中国女中的曾玛瑙老师,所有的校友都印象深刻。

这首先是缘于她名字。在华人中,起名“玛瑙”的人并不多见。玛瑙是玉石的一种,中国文化中常用“珠玉玛瑙”来比喻“珍贵”、“永久”。而更让中国女中众校友钦佩的是,曾玛瑙老师几十年来对华文教育事业的奉献和追求,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无惧世事飘渺,唯清心血玉常在”。

曾玛瑙老师祖籍福建,1934年出生。她是中国女中1946年复办后第五届学生。由于日军侵缅耽误就学,所以曾老师上学较晚。在班里,她属于大龄学生,比同届学生要大两三岁。由于年长,又由于性格温柔细致,品行善良,所以她在学校深得老师们喜爱,成了老师教学的助手。她承担了许多班务工作,任劳任怨的为同学们做事。

1951年4月,曾玛瑙老师于中国女中附小毕业。同班近20名同学,有的选择回国升学,有的直接就业,而她则考上了位于仰光九文台的华侨中学。在华中读书六年,曾玛瑙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回小学时的母校教书。那里有教育她长大成人的师长,是她得到人生启蒙的地方。她希望能够把自己所学所长,回报给自己的启蒙学校。

1957年4月,华中毕业后,曾玛瑙如愿以偿地受聘于中国女中附小,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华文小学老师。和她一起回母校任课的还有小学时的同班同学:司徒炎和杨丽蓉。

从1957年到1967年,曾玛瑙老师在中国女中附小工作了10年。这10年,她长期担任初小的级任老师,同时还兼任语文、算术、历史等课程。除了任教,曾玛瑙还主动承担了许多学校的社会工作。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各种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手工比赛,人们都能看到曾玛瑙老师辛勤的身影。逢年过节的文艺汇演,她也积极参加了,从道具、服装,到后台管理,事无巨细,只要学校召唤,她都尽力而为。她常说,我没有表演天分,做不了台上幕前的大事,但我可以尽自己本分,做好台下幕后的服务工作。一些小演员没有登过台,看到演出场面就心情紧张,曾老师拉着她们的手,鼓励大家勇敢上台,为家长和同学做精彩表演。一些参加过文艺演出的校友回忆说:当年在后台,曾老师就像我们心里的“定海神针”,看到她和蔼的笑容,我们的心就一点也不紧张了。

在中国女子附小任教10年,曾玛瑙老师亲身见证了当年缅华教育事业的兴盛和顶峰。当时全缅甸有4~500所华文学校,在校教师近3000人,在校学生达4万人。每年缅华教联都要组织各种培训及盛大的文化活动,华人华侨子弟可以自由地学习祖籍国的文化,大家都为自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从1962年开始,当局实行了极端政策,在全社会推行了“国有化”浪潮。1966年5月,中国女中附小(当时已更名为“中国小学”)也被收归国有,非缅籍人士不得在学校任职,学校不得教授外文。看到自己的学生失学,曾玛瑙老师十分着急。她积极参加了缅华教联倡议的华文补习班活动。按照当局许可规定,通过举办小型补习班为华人华侨子弟传授华文课程。

遗憾的是,时局的骤然变化,连这种极为简易的华文教育方式都不得以中断。在1967年劫难之后,缅华的各项事业跌落了低谷。许多人不得以离境,留下来的人则陆续改变国籍,开始了从华侨族群向华人族群的艰难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它的直接结果就是系统华文教育的断层。在这期间出生长大的许多华人子弟,竟然不识汉字,甚至不会说汉语。

当时,看到华人族群这一日渐普遍的社会现象,曾玛瑙老师心里沉甸甸的。在她的心目中,华文是华侨、华人、华裔的标识。丢掉华文,就会丢掉华侨、华人、华裔的根。

她常和一些过去的同事议论,是不是华侨、华人、华裔?不应该只是看面孔、也不能只看他的“遗传基因”,而是应该看他们的“心”。“心”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看他们有没有“中国心”,首先就是看他们身上还有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痕迹。如果连祖先最基本的标识都没有了,是不是华人、华裔也就没有意义了!

想到了,就去做,就去改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在当局实行开放政策后,曾玛瑙老师就和过去的同事一起尝试采用家庭补习的形式,小范围地在亲友间为他们的子弟教授华文。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曾玛瑙老师把这种华文传授方式当成一项重新起步的神圣事业。她为之投入了无比的热情和爱心。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她说,我的力量十分微薄,但是我能教会一个孩子认汉字,就是一个成功。她深信,积少成多,积水成渊。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玛瑙老师的年纪也逐渐增加。她的子女到美国落户,多次接她到美国休假,动员她在美国定居。但是曾老师总是放心不下缅甸的华文补习班。每次出行,她都要事先安排人代课,千叮咛万嘱咐,生怕耽误了学生学习华文。到美国,住不了两个星期,她就急急忙忙想要订机票返回缅甸。她放不下她的学生,放不下她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啊!

由于曾玛瑙老师对缅甸华文教育的贡献,2007年和2014年中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两次授予她“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

我们说,曾老师的获奖,可谓实至名归!因为她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自己的理想。她让我们懂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汉字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标识。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海外华侨华人就很难维系自己的血脉亲情。而这正是海外华文教育的最大意义所在!

2017年6月28日  写于北京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