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侨华人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林清风张平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9-19 10:45:21 共1605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华侨华人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林清风张平

作者:林清风 张平

缅甸华侨华人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之一)

缅甸是佛教国家,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信奉佛教。据缅华侨史学者指出,华侨在缅甸聚居二百余年以来积极参与地方的佛事活动,所做的善事布施,如施斎僧侣俗众,举行求恕会、敬老会、筑佛塔、建寺庙亭榭、修桥、铺路等。华侨先辈们借助佛事活动,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认同当地的佛教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一、大金塔上的华侨古迹

以下所要介绍的也包括大金塔下及其周围一带区域。

(一)瑞大光佛塔巿场,缅语称“市陀雍”,位于大金塔南门,当时是为了给大金塔上的香客和周围的居民以购买香烛副食品和衣物的便利。该市场早已被拆除另辟一座小花园。经缅文传媒《先锋报》和《雷电报》报导披露,才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段史实,即是一位华侨富商独资捐建洒水布施献赠的,估计在清光绪年间,这位施主,华侨的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

(二)大金塔东门的龙华古寺,估计建于清光绪年间。几十年前因事己毁坏了,是华侨捐建,现已没有文字记录可查考。

(三)中华藏经楼,位于龙华古寺附近。1933年,仰光中国佛教学会成立,为了更好地保存大藏经,由该会于1934年5月倡议兴建藏经楼(另有一说法,是于民国二十四年春,即1935年发起募建)。当时华侨反应热烈,其中,黄登科毅然将自己在仰光巴罕区的宅地献出作为建楼之用。至于捐钱捐物更是踊跃,其中尤以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最为突出,胡文虎为兴建藏经楼作出过重要贡献。两层高的仰光中华藏经楼于1940年11月1日举行揭幕仪式,当天参加庆典活动的有万人之众。

藏经楼贮藏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献赠“瑞光古佛”宝幡和全部大藏经共计719部。

(四)大金塔上的福惠宫,由仰光海滨街永吉号士产商陈文郑捐建献赠,建于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该座庙宇是纯粹中国式建筑。福惠宫的殿上有一座石香炉,于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捐建献赠。

(五)八关亭,位于大金塔南门大殿前一座最大的斎亭,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一位姓李的华侨捐建献赠的。

(六)大金塔的佛龛,于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由广东台山华侨陈乃荣建筑献赠。

(七)静修亭,位于大金塔前由缅甸侨领曾妈庇(又名曾广庇),估计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捐建,供善男信女们坐禅修道之用。

二、佛事活动中的华侨

以上是根据郑祥鹏编《黄绰卿诗文选》一书中的《金塔上的华侨古迹》一文,并参考其他资料整理而成,使相关数据较集中,有利于专家学者参考。

缅甸华侨先辈们捐建献赠的古迹,是缅华侨史学者记录下的珍贵史料,反映了先辈们借助佛事活动所做的善事洒水布施献赠的古迹,由于当时多由缅人建造,没有立下中文碑文;其㳄,当时华侨习惯于多用缅妇的名义捐建敬献的,由于年代久远,今日很难查考到华侨先辈们的真实姓名了。

主要参考书目:

1、郑祥鹏编《黄绰卿诗文选》于1990年12月由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出版。

2、冯励冬着《缅华百年史话》,由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香港缅华互助会联合出版,于2002年3月。

3、郑炳山主编《在缅甸的泉州亲戚》,由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与缅甸福建同乡总会合作编撰,于2002年6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4、方雄普着《朱波散记——缅甸华人社会掠影》,于2000年10月,由南岛出版社出版。

5、《胡文虎研究专辑》,主编李逢蕊,副主编江斌,龙岩师专胡文虎研究室,于1992年7月出版。

 

缅甸华侨华人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之二)

一、胡氏宅心仁慈广济博施

胡氏是指缅华侨领胡文虎先生,胡氏一生奉行“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之素志,数十年来,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胡文虎出生于缅甸仰光,创办永安药房于仰光,1923年始迁星洲,以销售胡氏所发明之虎标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四大良药,遍销南洋各地。胡文虎不仅是药业大王,而且也是报业巨子,从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先后在东南亚及中国办过十七家报纸。

缅甸仰光是胡文虎的出生地,又是他的药业和报业的发祥地。因此,以下谨就胡氏在缅甸从事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简单介绍。

胡氏对当地侨教的赞助,最著名的有仰光华侨中学、仰光中国女子公学、竖榜华侨公学等。对于中国女子公学,1935年胡氏曽为修饰校舍,到星洲聘请体育专科教员,所有体育用具,全年消费,往来川资等,均由胡氏负担。

胡氏宅心仁慈,广济博施,热心慈善事业。

(1)缅甸蒙音医院,院宇作缅甸古式建筑,庄严富丽,有如宫殿。

(2)仰光天主教养老院。

(3)仰光杜宇尊养老院(吉葛散怜示光区),于1936年2月16日在虎标药房养老室举行揭幕礼

(4)缅甸曼德勒(华侨俗称瓦城)老人院。

(5)缅甸直通老人院。

(6)1930年5月5日,仰光发生强烈地震,罹灾甚惨,尤以勃固埠同时震动尤烈,继以大火,全埠成瓦砾场,死伤者不计其数。大火延烧至二三日之久,亦殃及伟大之金塔。事后胡氏获悉,即电令仰光虎标永安堂捐款赈灾,以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注:本文是根据主编李逢蕊,副主编江斌编《胡文虎研究专辑》一书有关章节的资料,并参考方雄普着《朱波散记》有关资料加以补充整理而成。

二、林振宗热心公益与协德园沧桑

林振宗祖籍福建同安。他的父亲大约在清光绪初年就在缅甸经商,建立相当的基业。父亲逝世后,林振宗继承遗产,后在仰光唐人坡设立“协德号”,代理“微荷丝”(B.O.C)的汽油和蜡烛。由于林氏经营有方,使代理经营业务取得较大发展,英商看了眼红,并收回代理权。林氏遭此打击,但仍不甘屈服,决意要与英商抗争。由于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歧视政策,以及英商的巨大资本压力,力量悬殊,林振宗的汽油经营事业终于惨败。

林氏是一位老华侨,生长在缅甸,在缅甸经商,在他发迹后,坚持以“取之于是,用之于此”的素志,他与缅甸人民同遭殖民地垄断经济的压迫,因他所受剌激太深,结果一病不起,于1923年11月2日含恨辞世。

林氏生前热心公益事业,他除了为建立妇产科医院捐助巨款外,为缅华社会培养英语人才,独资创办了“林振宗中西学校”。

协徳园是林振宗的旧业,位于距仰光市六英里的高解区,矗立于燕子湖畔,在南洋中学高中部斜对面,是一座中国式的富丽堂皇的园庭楼阁。而今,园庭依旧,物主已非,协德园也已易名为“甘蒲莎宫”。林振宗逝世后,协德园几经易主,后为缅甸珊邦事务部所承购,并特辟为迎宾馆。

1951年12月09日,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率领的中国文化代表团访缅,当时的缅甸政府在该迎宾馆接待中国文化代表团。

注:本文主要参考郑祥翵编《黄绰卿诗文选》一书的有关章节提供的数据及参考其他相关数据,加以充实整理而成。

小结

据史料记载,二百多年前中缅两国人民就已经建立了华缅联姻之谊。缅甸是佛教国家,全国总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缅族人是虔诚的佛教徒,缅甸的华侨华人绝大多数也是信奉佛教。缅华先辈们早已就借助佛事活动,适应当地的生活习俗,认同佛教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缅华先辈们也大都能立足于当地,与当地人民融洽相处,文化方面也处于相互交融贯通的地步。

从以上介绍的诸位人物纪事中,我们看到了缅甸华侨华人热心于缅甸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他们的宅心仁慈,广济博施,赢得了缅甸人民的赞赏,缅甸华侨华人兴办公益慈善事业,不仅有利于缅甸人民,而且也有益于华侨华人,更加有利于长期生存和发展。

2017-09-14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