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欢会上回忆昔日的学生时代学习生活》——伊江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11-25 12:10:11 共186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在联欢会上回忆昔日的学生时代学习生活》——伊江树

缅甸仰光福建女师学校

东枝 伊江树

    2017年11月23日,福建女师校友会假座威盛霸酒家举行敬师联欢活动。老校友们、老同学们好久不见,大家欢聚一堂,互相问候,了解分手多年后互相之间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回忆当年同窗学习的情况。但由于年代久远,有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靠着互相印证、补充,总算绘画出了当年我们的一些学习情况。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            

当年,我们是怎样融入缅甸主流同学之中      

    1967年6.27惨案发生后,缅甸教育部关闭了仰光市内31所华裔学生较集中的学校,由福建女师转换而成的南勃陶镇区国立第二初中(No.2 Basic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 Lanmadaw)也在关闭之列。所有被关闭学校的学生被彻底分散分配到各个不同镇区的学校之中。我被分配到的学校是德贡镇区国立第二初中(No.2 Basic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 Dagon)。

(一) 寻找学校和朋友们

    老实说,我们虽然从小就住在仰光市,但对仰光市了解却很少,“德贡镇区国立第二初中”究竟座落何方,我们就完全不知道。我们经常去活动的旧跑马场的对面倒有一间叫做“德贡镇区第二高中”(No.2 Bas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 Dagon)的学校,这是一所名校,在英殖民主义时代就以“谬玛民族学校”(Myoma National School)之名闻名于全缅。我被分配到的学校和该校只有一字之差(初中和高中之差而已),说不定就是这间名校的分校。但去询问,却不是,问该校的有关人员第二初中在何处,他居然也不知道,可见不只是我们,一些政府人员也应列入“井底之蛙”的行列之中了。

    后来几经寻找,才发现第二初中和第二高中其实相隔不远。在旧跑马场南面,第二高中的斜对面的居民区,被人称为民棉兰(Minma Naing)区,民棉兰区的东部边沿就有一所初中学校,这就是德贡第二初中,也被人称为民棉兰学校。缅语民棉兰,意思就是“帝王都管不了”的意思。第二初中和第二高中相比,差别实在太大了。第二高中是名校,校园宽广,建筑物雄伟。第二初中却是简陋的平房建筑,甚至可以说是草房建筑,只有校长的办公室是砖房建筑。家人见是这么一所学校,老大不高兴,希望能够申请转校。我却觉得无所谓,申请转校困难重重,希望不大,最后还是决定就在这所学校勉强读一年看看。

    找到学校之后,我的第二件事就是打听有哪几位朋友分配到的学校和我相同。结果发现我们原福建女师1967年就读七年级的同学中,只有四位被分配到这德贡第二初中学校。除我之外,其他三位同学是:庄瑞源、吴志明及廖振发。原来150多位灯塔班友现在只剩下四人,好不孤单无援!

(二) 怎样尽快和原校同学打成一片

    除了来自原福建女师的四位华裔学生之外,我们发现还有几位来自其他华文学校的学生,估计这学校的七年级中大约有十来位华裔学生。其中有一位还是和我同住在15条街的,这样每天上下课都有伴了。而且该校虽然是纯粹的缅族同学占绝大多数的学校,但他们当时并不那么排斥外人,我们和他们相处并不那么困难。不过该校七年级有五个班,我们几乎全部被打散分配到各分班去了。我当时被分配到E班,和我同班的华裔学生就是那位和我同样住在15条街的华裔同学了。

    第一次月考之后,由于我们华裔学生成绩都比较好,马上就获得了全班同学们的尊重和钦佩。特别是数学,我们的程度都远高于他们。有时他们想了半天都无法解的习题,我们在两三分钟内就可解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也对我们刮目相看了。还有英文,这虽不是我们的强项,但还是远胜于他们。尤其是造句和作文方面,我们在原华校时都提倡独立造句,这里的缅族同学只会死背老师给的范例。我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时,教英文的老师在我们考地理之时,居然匆匆忙忙地跑来问我(英文是提早一天就考好了的),考试中的那一篇英文作文是谁教我写的;我当时一愣,说是我自己写的。他感叹地说能这样自己写实在太难得了,我们这里的同学就是不会自己写------

    应该说那时这间学校的教育风气还是十分纯朴的。也许该学校的师生们的程度都不是很好的,但他们起码知道“死记硬背”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而在今天,有很多学校的老师居然特别提倡要学生们死记硬背,连缅文作文都只能按照有关规范来写)。对于我们能够独立思考,班上同学都非常羡慕,有人就特别来请教有关问题,我们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就这样,我们很快和原校的同学们融成一片了,刚到此校时的“孤单无援”的感觉,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三) 春节拜年风波

    1968年春节到了,这是我们进入缅校后的第一个春节。由于我们在这德贡第二初中学校学习较顺利,和原校的师生们感情也较好,所以我们华裔学生决定按以往在华校时的传统,给我们的授课老师送礼拜年(本来是有向全校老师们拜年之意,但因考虑到老师人数过多我们负担不起照顾不来,所以只决定给自己的授课老师拜年)。

    可是在社团活动内部(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加入了当地华人社团活动)中,我们这一举动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批评。

    当时华裔学生们被分配到各镇区的国立学校中去,并不是每一间学校都像我们那么顺利的。有的华裔学生因为不穿沙龙(缅甸人民的传统服装)而穿长裤去上课而遭到训斥甚至鞭笞体罚。有的学校在进行捐款活动(例如举行颁奖典礼及尊师大会)时要求

    华裔学生多捐钱。现在春节到了,有的学校老师就向华裔学生索要“红包”,一些缅族学生也顺势一哄而起,要华裔学生们也给他们一份春节礼物。这些消息传出来,引起大家的愤慨。这时我们德贡第二初中却准备自动给授课老师拜年,自然引起了大家的侧目和争论。

    其他很多学校的华裔学生准备采用抵制的方法,就是不给老师们拜年或送礼,春节这一天就当做普通日子一样过。在春节这一天要不要去上课,我们倒没有什么异议,但给老师拜年,我们却认为应该。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们不了解,但在我们学校里,华裔学生和老师们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应该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加我们师生的情谊。而且这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当时我们的看法没有得到社团中广大华裔青少年们的赞同,最后争论还是没有结果,大家不欢而散。我们则是照自己的既定计划给自己的授课老师拜年,但本来准备的集体活动改为个人的个别活动,每人都个别向老师拜年,有的给老师送糕饼,有的送一些简单的日用品等等。

    在向老师们进行拜年活动时,我想起了一年前1967年春节之事。当时福建女师已是变成南勃陶国立第二初中学校。我们一边在这国立第二初中上课,一边还上由福建女师老师们举办的中文补习班。1967年春节到来时,补习班老师就教导我们也应向缅校老师进行拜年活动,我们照着做了,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1967年6月底发生的惨案事件却给许多人带来极大的刺激,有人开始肆意宣传扩大民族仇恨。我们却遵循着原来华校老师们的教导,相信广大缅甸人民是善良纯朴的。一些人尽管受到环境的蒙蔽和唆使,对我们华人同胞可能有不友好的举动,但只要我们耐心地向他们进行说明解释,以实际行动表示我们友好的态度,最后一定能使他们改变错误的偏见的。我们在德贡第二中学和当地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就说明了这一切。

(四) 迎战1969年的八年级会考

    1965年5月我们进入福建女师学习时,中文班是读初中一的课本,缅文方面则是五年级。当时缅甸的学制是5:3;3制,即小学5年,中学3年,高中3年。小学是幼稚班1年,然后是一至四年级。初中部则是五、六、七这三个年级。故中文初中一年级对应的是缅文五年级。1966年4月学校收归国有时,我们升入缅制六年级。1967年7月转到德贡第二初中时则是七年级学生了。

    但这时缅甸政府已对学制进行改革了,将初中阶段延长了一年,高中阶段则减少一年,变成5:4:2制了。小学照旧是5年,初中则变成4年了。对这学制的变动,当时的一个说法是,因为缅甸很多地区的学生中学毕业后就无法再上高中(当时高中学校还很有限,并不是全国各县市都设有高中的),所以为了使他们多学一点知识,故将初中延长一年。所以以前七年级是初中毕业班,现在变成八年级才是初中毕业班了。同样,过去初中毕业会考是七年级会考,现在变成八年级会考了。

    1968年5月,在德贡第二初中的我们升入了八年级。这一年学校将八年级分成三个班,上一届的八年级则只有一个班40余人,但在会考时只有40%左右的学生及格,留级生有20多人。我们七年级升上来的一百多人,合共130多人分成三个班,这当中A班完全集中了成绩较好的同学。七年级时我们十来位华裔学生被分散在五个班内,现在全部集中到A班来了,大家都有“久别重逢”的感觉。校内老师们更对我们寄以厚望,希望我们能发挥出良好的水平,在1969年的八年级会考中“为校争光”。

    原来“德贡国立第二初中”学校又被称为“帝王都管不了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程度实在太差强人意了。在有史以来的初中毕业会考中,录取率都很低,而且从没有人得到过优等。现在我们十来位华裔学生“加盟”此校,给他们增添了新血。而且我们的学业成绩都较为优秀,特别是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更令老师们侧目,认为有我们这一批“生力军”存在,学校参加初中毕业会考一定能洗刷过去“屡战屡败”的耻辱,开创出新的局面和成绩来。

    长话短说吧,由于有我们这一批华裔学生生力军的影响,德贡国立第二初中学校在1969年的八年级会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会考前,学生们没有任何精神负担,都是“轻装上阵”。成绩好的同学固然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成绩差的同学也是面不改色,“考塌了明年再卷土重来,何足道哉!”而会考成绩发榜后,我们有四位同学获得了数学优等。这四位同学中,除了一位是该德贡第二初中的原学生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来自原福建女师的学生。我们在为这德贡第二初中学校实现了“零的突破”,改写了该校从来没有学生在会考中获得优等的历史之外,也完全实现了我们的心愿:融入了缅甸主流同学之中,和他们一起在学习的道路上拼搏前进!

    饮水思源,在福建女师存在的最后一年内,由于老师们精心地给我们上有关英缅文课程,使我们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转入缅校继续学习时,大部分同学(不仅仅是我们转到德贡第二中学的同学)都能很快地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当年周总理对我们华裔学生的殷切期望:“面向当地”,“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之中”!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