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讨论会上没说清的话(了因)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9-07-17 19:30:05 共1735人阅读
文章导读 生活随笔:讨论会上没说清的话(了因)

了因

在<华语学习班>筹备讨论会上,有个认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那就是人类对”语言和语言文化”接受的”前后”问题。有位先生提出,出生在缅甸的华人子弟,并不需要特地学文字,从小就会说缅语,然后进校才学的文化,在美华人子弟亦复如此。这是对的,是接受第一语言(母语)的自然过程。

了因在前文中曾提及母语的传承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完成的,在缅语的语言环境中婴儿从小就接触那样的语音,长大的过程贮备了大量的该语言的词语词汇,当他们把该语音和义自然结合,就能在那样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如。

了因们说的缅语文化是拼音文字,拼出的音,就是语言的某个代符,和义连起来就是字。英语也是如此。汉语就不同,(形,音,义)多了必须认的(形),认方块像形的汉字,是公认的”困难”,这是单音文字特点。

学习笫二语言缺少的就是语言环境,笫二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教学,是从做为注音的汉语言拼音开始,专家们说这是授以学员一柱拐杖,在学习过程就靠这根拐杖走路。可见,拼音符是为了注汉字<形>的音,这是<形音>的结合是视觉语言。当学员进入初级的<听>的学习时,必须要有语言的大环境,了因们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了因接触到的教材,把<形,音,义>同时进行,让音,义的记忆有所寄托而能长远,这是语言文字对学习者的事半功倍的效益。有人提议先让学员记住形的拼音符和音及义,可行,但在没大语言环境下,会很困难,只在二个小时内学习,没有应用练习,记忆就不牢。这是事倍功半的事。

有专家说:文字是语官的载体,语言是文字的表现形式。不了解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就无法辩认该语言的语音和书写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

所以,语言和文字,在人类是同时接受的。这个自然规律不会变。有人说单教拼音,或单教语言,分别教行不通的,除非你处在汉语大环境中,你的母语定汉语。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