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缅甸体育代表团访问广州(张新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4-04-12 07:43:44 共1716人阅读
文章导读 回忆缅甸体育代表团访问广州(张新民)


 

回忆缅甸体育代表团访问广州

         张

    1960 年10月是中缅友好年,这一年,中缅两国签订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边界问题协定,两国的友好关系推向新阶段,中缅双方都派出庞大的代表团进行互访。缅甸派出了政府代表团、文化艺术代表团和体育代表团等访问北京、上海和广州。

    1960 年10 月,由缅甸藤球代表队和拳击代表队组成的领甸体育代表团访问广州。由于代表团由军人领队,接待工作就由广州军区司令部负责。我当时还在中山大学外语系学习,被请去当翻泽。缅甸体育代表团从上海乘火车来广州,我到火车站接车,代表团的一名乐队队员在上海患了感冒,一下火车就被送到陆军总医院治潦(当时总医院还是对外保密的单位,所以没有告诉缅甸友人那是军队医院)。由于语言不通,我不在的时候,病人和护士、警医生只能用手势表达意思,经过精心护理,这缅甸友人很快就出院归队了。他对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护理深表感激。

    缅甸体育代表团下榻爱群大厦,宴会则在广东迎宾馆举行。代表团在广州体育馆进行藤球和拳击表演。体育馆内座无虚席。队长吴巴顶带领7 名队员进行各种踢法表演,有6 人围成一圈的踢法,也有单人或双人表演踢藤球的技巧。广州观众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藤球运动,感到很稀奇。实际上,藤球运动算得上是缅甸的国宝,它最先从缅甸产生,成为缅甸的民间运动,它不分季节,不分室内外,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在缅甸,不论农村还是城镇,都很普遍。藤球是用6-10条藤编织成的,每个球有12 个空格。踢藤球不能用手相助,只能用脚趾、脚跟和膝盖来接球或踢球,尽量使球不要落到地面。这种玩法,很像中国的踢毽运动。但缅甸藤球的踢法更精采。在广州体育馆内,只见藤球在7 名运动员中飞来飞去,他们轻巧熟练地用各种姿势把将要落地的藤球踢起,这样一传一踢,十分精彩。曼德勒的觉觉表演个人踢球的技巧,姿式优美,变化多端,有前踢、后踢、望月式、弓形反击式、孔雀撑翅式、头顶、转身等等,真令人叫绝。

藤球表演之后,接着进行拳击表演。缅甸的拳击与其他拳击不同,有它独有的特色(与泰国的拳击有点相似)。拳击手不戴手套,而是赤手空拳对打,可用拳击,可用脚踢,除了不能踢下身阴部外,可以踢打身体的任何部位,甚至可以抱着对手的头,提腿用膝盖猛撞对手的下颔和脸部,决定胜负的不是看对方有没有倒地,而是看有没有把对方打出血。有把对手打出血,才算取胜。这样的拳击,看来相当残忍。

    拳击表演赛在随团的缅甸民间乐队用鼓、锣、木琴、竹拍演奏的乐声中开始。缅甸拳击除领队外,共有二十名拳击手,他们是在来华访问之前,经过全国比赛后挑选出来的。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肤色黑,身体健壮,有的已成职业拳击手,经验丰富。先后有三对拳击手出场表演每一对打三个回合,一个回合五分钟。第一、二对打得凶猛有力,双方都毫不示,飞脚踢胸部,踢腿部,击头部,打脸部,或抱住对手的头,提腿用膝盖猛撞他的下颔,在乐队急促的乐声鼓动之中,双方打得不分上下,打完三个回合,因没人被打出血而打成平局。最后,第三对出场。这是缅甸最著名的拳击手,身体高大魁梧,他俩打得更精彩,更凶猛,打完两个回合,胜负仍未见分晓,到了第三个回合,只见一个拳击手耍了一个绝招,飞腿一踢后迅速转身再向对手的右额猛击一拳,对手来不及防护,顿时额头被打裂,流出了鲜血,他终于取得了胜利,结束了当晚的拳击表演。

    在拳击表演期间,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场外如临大敌似地等候着,准备随时给受伤的拳击手进行紧急治疗。事实上,考虑到缅甸拳击太过凶残,中方曾建议缅甸拳击队不要进行拳击表演,以免拳击手受伤。但他们表示没关系,在拳击比赛中有人受伤是常有的事。在乘车回爱群大厦途中,我看到拳击手都被打得脸肿鼻青,我问他们痛不痛,他们都笑着说没问题,习惯了。

    缅甸体育代表团访问广州,增进了中缅传统友谊。事隔四五十年,至今还留下美好的回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