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热血青年的故事(平思)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0-03-16 11:53:36 共2061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一羣热血青年的故事(平思)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那时中国大陆正在发生史空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反华事件勤劳守纪守法的华侨华人都倍受困扰。

Y国华侨华人一向遵纪守法,在异国他乡默默耕耘,融入当地住在国的华侨华人,学习当地文化语言、服饰穿着、尊崇当地佛教丶亦继承保留自己华夏传统文化及道德思想教育,在全国各大城市及镇市的华侨都自发组织力量,自吃其力地创办华文学校,形成有由基础小学(各大小城镇)至高中(在大城市)的教学和教育体系。华侨承传自己的文化教育及节庆习俗的同时,也学习当地的文化和英文,并热烈参与当地的佛教节庆民间风俗活动,独立建国节活动等,与当地人友好相处,相安共存。

但在这样勤劳朴实、与人为善,安分守纪地生活,仍然没能幸免当时排华政策的摧残。Y国华人历经了废大钞、华文报纸被停业丶包括华文学校在内所有私立学校被收归国有,禁止经营进出口商业,所有外侨私人商店被收归国有。所有外侨及华人华侨生活都遇到极大困难。国当时要走兴旺自己民族工商业,这也是可理解,应予支持。但他们缺乏经验.缺乏理性的深入研究 ,不是积极利用外侨力量,为自己发展工商经贸作支持和补充,而是处处采取排外政策 对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大量从业人员失业,广大外侨民生受影响。对经商人群没能提供生存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华侨华人的生活,也顿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学生丧失华文学习机会,家长与青少年思绪不安,又不知如何适从。青少年内心深处渴望有一条新的幸福和光明的前途,他们中有不少投奔正在文革的北方国,去求学深造,希望学有成将来参加社会建设;也有不少家庭依自己条件迁徙至港、澳、台、美,或其他异国他乡定居,寻觅谋生新路。

走不出的留在当地上华文补习班兼上当地公立学校。依然遵法守纪,没有为住在国添乱。很多华侨人子弟在这段时期离开侨居地出外升学。

 与此同时Y国经济也正逐渐陷入低迷难以自拔处景 ,其国内存在民族矛盾重重,局部战争不断。其中有一支势力较强的YG人民军,正兴起革命高潮。其中一大部公分活跃在该国中部山区;另一部在该国与比北方国接壤东北地区。当时曾听说很快将会迊来大革命的胜利,可能为Y国改朝换代……也不知这是造势宣传或是谣传,无从知晓,其实现在想来又那会有这么容易!

1969年初, 时值正逢北方国知青下乡接受再教育的社会运动。这时包括有不少Y国归北华侨知青,和北方国各大城市及两国边界区的下乡知青,在响应上山下后,不期遇上了两国接壤区的{国际支左}思潮,开始憧憬做一个{国际主义战士}的理想,并投奔{国际支左}行列。走上武装战斗,这些知青都信心百倍,十分勇敢,不怕苦和累,不怕流血和牺牲,有点儿类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热血青年和各类知识分子,满怀希望投奔延安的潮流;至于参加的原因可能有不同。有的可能是抱着走出国门去寻找更理想的出路;有的也许是受 “血统论”歧视甚至迫害 “揭竿而起”吧;有的可能是纯粹的抱着支持国际革命事业,当一名国际主义战士,实现革命理想,憧憬胜利后的幸福,其中由Y国归去的知青可能多数是抱着这理想而从军的。

据说有不少热血青年牺牲在丛林战中。笔者的朋友,他也有一个学生(男)也是牺牲在战斗中,还发给列士证,。更有王姓缅华知青学生,共三兄妹都满腔热情,分别奔赴这场革命,他们是王立丶王嘉玲,其中一位叫王行的也牺牲在战斗中。这三兄妹都是积极学习红宝书,追求进步的好青年,他们的父亲是位爱国爱侨的侨领之一。总共有多少人走向这条路呢?这不是局外人能详知的事。据听闻从军者们的傅闻,还有些熟悉的名叫张永发,当上政委的李忠祥,洪x立,洪x轩,高某某,张某(女), 陈x邦, 林X明 胡x璋 周xx……等等。值的关心的是:侨生朋友圈里听说也有近一百八十人多人投入这场国际革命事业,牺牲的也有五十几近六十个(不包括外派顾问之类),。

而然这场轰轰烈烈革命,据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更,其领导政党内外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YG人民军到最后于1989年3月全完解体。

YG革命队伍解散前的1971至1976间,1975年经济也已出现困难。此间包括Y国归去的知青在内的好多知青,又遇上在北方国文革趋近结束,逐渐掀起招工与升大高考招生新潮(招工农兵大学生)。于是知青们又来到一个转角处,开始依自己的个人条件的人脉关系,重新思考选择人生路线。好多知青选择安全离队分赴东南亚各国,美国和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升学或从工,或从商贸。遗憾的是,望眼欲穿终不归的烈士忠骨埋丛林,亲人无法寻找,留下绵绵不断哀思。

对这段曾经轰轰烈烈的战斗史(1969-1980)末,思来想去,也有其客观积极意义吧,如反向地促使两邻国政府间的关系恢复正常,及友谊增长;横扫清除了两邻国边界的蒋匪残余部队长年捣乱。但又十分尴尬的是,这段史实未能走入任何一方的正史,战斗中的英雄烈士英名也只能畄在战友和亲友的心中,留在脱险归来的亲历战士写的著作中,如 王曦  所著的《红飞蛾》或其他书中。有李必雨的《亡命异邦》;南风(刘书明)的《赤色之旅》;徐军的《S国敢死队》这些书可被视为不入正史的弥补吧。因此希望能有多几本,与这段史实有关的纪实文学书出版问世,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史实,以告慰牺性的战士及其亲友,并为世人留下真有事件的墨迹,毕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留给后人借鉴。

雾里看花,因雾而难见真。不管如何,平心而论,对这些Y国知青(当然也包其他国知青),为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理想,满腔热情,毫无愄惧地投奔革命,他们当时是想做一个有作为的青年。脱险归来后,也不因理想未竟而气馁,而是勇敢走向社会,面对现实,一切从头开始,努力奋斗,且其中也不乏商贸业有成,或学业有成,或专业有成的人士,他们为所在社会作出了贡献,也为他们自己羸得幸福各安康。

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年的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他们从来都走在正道上,他们勇敢,刻苦上进,力求有作为的的精神,值得欣赏和赞扬。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