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申遺成功一一緬甸文化搖籃之地(青楓)

编辑:青楓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0-04-28 13:59:53 共162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蒲甘申遺成功一一緬甸文化搖籃之地(青楓)

蒲甘申遺成功

一一緬甸文化搖籃之地

青楓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2019年7月6日報導,在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蒲甘文化地區通過審議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蒲甘文化地區成為緬甸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

蒲甘是緬甸的文化古城,位於緬甸中部瀕臨伊洛瓦底江東岸。它建於九世紀中葉,是古代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的京都。

在這座古城中,有着幾乎一切形式的緬甸建築。這里有成千上萬座寶塔和許多精湛的宗教建築,其中包括建於十一世紀馳名的瑞西貢塔(SHWEZ1GON PAG0DA)(一座巨大的鍍金寶塔)和阿南陀寺(ANANDA(它是一座約一百米高的白塔,從塔頂可觀賞古城全景),顯示了緬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現在有人估計仍保存有佛塔五千多座,。在大約二十五平方公里面積的古都遺址中,有着豐富的古代文物。在蒲甘博物館里還陳列有一塊中文古碑,它是中緬兩國人民從遠古時代就建立了“胞波”情誼的一個歷史見證。

在蒲甘王朝(1044一1287)存在的243中總共建了大小佛塔4400餘座。據民間一項非正式統計顯示,蒲甘王朝歷代帝王共建4446733座佛塔,故稱「萬塔之城」。現保存下來的有5000餘座。據一項非正式的估計,現保存下來的有2200座。蒲甘王朝給蒲甘地區帶來黃金歲月,蒲甘也因此成了「萬塔之城」。

蒲甘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於19655月,筆者接受當時仁安姜石油城仁安學校董事會的聘請,前往緬甸中部石油産區仁安羌埠仁安學校執教。當時跟我一同前往的是吳老師。

從仁安姜去蒲甘路途並不算遠,又是緬甸文化的發祥地,是緬甸文化的搖籃,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地區伊洛瓦底江中游一帶。蒲甘原來是驃族人最後的京都。後來被緬族人取而代之,建立蒲甘王朝。

有許多人問:“為什麼蒲甘有那麼多佛塔寺廟?”阿律耶陀統一全緬甸,建立了蒲甘王朝,也統一了佛教。印度的佛教由孟族人帶入緬甸之後,當時人民對宗教很虔誠,為了死後能上天堂,到極樂世界,貴族及奴隸主們致力於興建佛塔,耗費鉅資,這並非一般勞苦大眾所能承擔得起的。

筆者有機會到蒲甘一遊,視野所及之處,都是佛塔寺廟,當時估計約4400餘座。一千多年來因風化及地震原因,現僅存2230餘座。當時用来砌磚的材料只是石灰、牛皮膠、榲桲果及白皮合歡樹皮混合成泥醬來接磚石,沒有用上鋼筋水泥和鐵釘(其實當時仍還沒有此類建築材料)。但蒲甘的佛塔寺廟至今仍非常堅固。然而,為什麼當時老百姓的住房和皇宮建築均沒有保存下來呢?據說,當時皇庭不允許老百姓用磚石來建房屋,只能建簡陋的屋宇,所以在蒲甘地區今天才看不見民房,而只看到佛廟了。

蒲甘是緬甸十大手工藝的集中之地,同時又是與東南亞聞名於世的古蹟之印尼的波羅浮屠、柬埔寨吳哥窟等并列,同負盛名。在蒲甘的寺廟內的牆壁上還繪有精湛的壁畫,這些壁畫都是以佛的本生經故事為題材。釋迦牟尼在印度誕生、成佛、湟磐。佛教由印度傳入緬甸,而緬甸當時的藝人工匠多數為印度人,所以最早的佛像,尤其是臉型,以及寺塔等建築受到印度建築藝術,直到十三世紀才逐漸擺脫印度建築藝術的影響,出現緬甸獨特的建築藝術型式。

緬甸佛塔的裝飾,一般以獅(象徵權力)、象(象徵戰勝一切敵人)、猴(保護神)、蓮花圖案(象徵純潔)為基礎。

在仁安姜埠任教的那幾年,我曾兩次到蒲甘旅遊,觀賞了精湛的宗教建築,並且作了一些考察,這一切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祝賀蒲甘申遺成功!

 2019-07-12 於澳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