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于缅甸民族音乐与缅华音乐史研究的台湾研究员-吕心纯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4-06-10 10:56:56 共2143人阅读
文章导读 醉心于缅甸民族音乐与缅华音乐史研究的台湾研究员-吕心纯

 

醉心于缅甸民族音乐与缅华音乐史研究的台湾研究员-吕心纯

(转载自台湾醒报-记者李昀澔)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心纯(右1)曾深入缅甸民间,学习当地传统乐器演奏技巧,并曾多次参与每年4月台北中和缅甸泼水节的演出。(photo by吕心纯提供)

研究民族音乐 吕心纯深入缅甸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心纯(右1)曾深入缅甸民间,学习当地传统乐器演奏技巧,并曾多次参与每年4月台北中和缅甸泼水节的演出。(photo by吕心纯提供)

【台湾醒报记者李昀澔台北报导】

    「研究民族音乐,一定要亲自学习当地语言、乐器,才能理解其创作概念、文化及社会互动。」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心纯以音乐、人类学及民族史学观点,解析缅甸华人及缅甸古典音乐文化,5日获中研院颁赠年轻学者著作奖。吕长期深入缅甸平民生活并学会多种乐器,终于揭开缅华及以缅族为主的古典音乐家等两大社群,有关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的神秘面纱。


    「音乐、特别是乐器,往往是某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从小在中和缅华小区长大的吕心纯自1998年起,几乎每年至少花2个月待在缅甸;「缅甸的音乐讲究即兴,特别在现场演奏时会以类似对话的『竞奏』呈现,」吕心纯解释,竞奏虽是即兴演出,但一定要「有哏」,演奏的曲调都有隐喻或抒发情感等特定文化意涵,若非参与竞奏者都对该国文化有深刻认识,是没有办法合奏的。


【缅政府干预音乐】

    缅甸音乐的即兴特色,也造成研究该国民族音乐的困难重重,「不能只是参加几场庆典,或听几张唱片就算数,」吕心纯分析,缅甸系由军政府控制,对音乐出版品的审查「比我们戒严时期还严格」,并透过举行国家文艺竞赛及筹办音乐学校进行文化「同化」,「音乐学校完全采西式五线谱教育,即兴特色恐将荡然无存。」


    正因占缅甸近7成人口的缅族对其他近150个民族施行高压统治,许多「真正」的音乐人只好走入「地下」;吕心纯指出,唯有设法取信、并亲赴音乐人的小区、家庭,才能真正明了他们是如何将对生命的感触,以及对政治的体认融入日常演奏的音乐。吕心纯曾追随一位放弃缅甸国家乐团要职的传统鼓大师流亡纽约,目前也正筹拍其纪录片。


【缅华风俗变迁】

    「缅甸华侨『音乐喜好』的转变非常有趣,」吕心纯表示,早期可由仰光中国城华人社团在庆典时的「音乐大对抗」,轻易分辨出谁亲国、谁亲共,而自1960年代陆续出现排华暴动后,原本水火不容的社团开始同舟共济,过去被缅华称为「时代曲」的华语流行音乐大战「红色歌曲」的景况已不复见;另有部分缅华举家搬迁来台,不料台湾社会对其并不友善,因而出现「反动乡愁」的状况。


    「节庆时的音乐表演,最能反映反动乡愁的现象,」吕心纯解释,缅华在缅甸时尽管饮食、信仰都早与该国人民殊无二致,只是当年唱的是华语流行歌曲,抵台后反而开始学习过去他们较不重视的缅甸乐舞,更在1998年首次举办缅甸泼水节后,让缅华小区成为中和、南势角一带的特色之一。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