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华中(叶国治)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1-01-04 11:44:42 共2446人阅读
文章导读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华中(叶国治)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华中

(叶国治)

    1948年华中复办。当时有一首代校歌:重建旧华中,扬我新校风,整肃而能动,致实更持公。作曲是音乐老师傅明基。作词我猜想是杨章熹老师(因为杨在缅时间长,比其余老师更了解华中,而且他有文艺素养。)

    1948年华中被国民党势力胁迫下,欲开除的进步老师有:李行健、杨章熹、陈白澄、徐曰琮、陈振华……他们都转入新创办的南洋中学。他们都是倾向解放区的民主进步势力。华中复学后由政治倾向不很明显的李国华主持。不过,后来华中又聘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如姚黎明老师,他是广东南方日报的编辑,1949年仰光暑期,他是给学生们介绍讲释<虾球传>报告。当时重建的华中,教职员工总共不到60人。当时还有从国内被白色恐怖迫走海外的音乐老师徐守廉,他在昆明搞民主运动,在闻一多被暗杀前逃亡缅甸的。

    华中,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缅文化交流方面,起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上,中国国民党对华中有过鼓励和支持,但是,在内战失败后,龟缩台湾,却把华中抛弃了,不提华中了,不是我瞎说,有书为证。

    这本书,就是台湾省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出版的一套丛书中的一本<缅甸>单行本中。这套丛书是讲国民党在海外各国的华文教肓,以国为単位出单行本,分:印尼、泰国、马来亚、印度、缅甸、越南、美国……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

     <缅甸>这本书我看过。作者是芦伟林。他曽经在缅甸仰光国民党报纸<国民日报>当过记者和编辑。也是这个芦伟林,1950年他带领一帮崇德学校不明事理的学生去冲击南洋中学,企图挑起纠纷。在<缅甸>这本书中,他说缅甸有华文学校一百多间。在仰光才有中学,他只讲到亲蒋的中正中学和崇德中学。而仰光两所赫赫有名的最高华文学府华侨中学和南洋中学,他一字不提。华文小学,他只提到21条街的国民小学。国民小学原校长是陈孝奇。他参加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他在学校的课本教材选择上与校董内的国民党顽固派有过争吵和分歧,所以芦伟林在书中拼击陈孝奇。

    <缅甸>一书不提华侨中学,是不是就抛弃了亲新中国的华侨中学呢?想到当今在台湾省的中国国民党想搞独台,连“中国“两字都想删掉,一点也不奇怪。

    华中,是历史的产物。百年历史的华中,也是在历史的潮流中成长、壮大、变革的。看待百年的华中,也要用历史的眼光。华中的变,是在1948年的学潮中。这种变,不是学生们不听话,不是学生们受盎惑,是学生们追随着祖籍国人民的脚步在前进。时代变了,祖国在那里?祖国就是新中国。祖国首都就是北京,就是天安门。所以,新中国一成立,海外学子就涌起一股回国潮。1948年入读华中的学生就很多,施振财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缅文系教授缅文,王子宗回国后在云南军巴教授缅文,郭焕珍回国后在北京新成立的北京午蹈学校当教师,陈玮瑛当钢琴伴奏。在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都有缅华学子。

    在北京有华中的老校友告诉我,王辉(48年华中学最恨的国民党仰光支部书记)的儿子从台湾到大陆参观旅游,北京侨委人员一视同仁亲切接待。说明两岸一家亲。同文、同种、同脉。中国应统一。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