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公交与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2-01-03 13:25:56 共2171人阅读
文章导读

厦门公交与我

一座城市的草根民众要生活、工作,必然离不开出行,交通工具是仅次于“衣食住”的第四项基础需求。作为城市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车,兴衰与否?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厦门公交也如此,它与我结缘需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7年9月,史无前例的动乱,由于停课,从缅甸回国在南宁华侨补校求学的我,凭学生票从鹰潭乘坐一天一夜的火车首次返回故里——厦门。当火车哐当哐当慢悠悠的驶在海堤上,集美“南熏楼”的美景映入眼帘,开始零距离接触故乡。

我在厦门梧村火车站下了车,三、六两表兄早拿着我的照片正在核对出站的乘客,由于三表兄脸型有些像家母,我主动上前询问:“您是表兄吧?”

“是的,是的。”虽然当时乘坐公交车只需5分钱,但无法直达大同路。于是,表兄租三轮车沿着狭小的厦禾路到达大同路姨妈的家。

1969年1月,我从南宁回乡至高浦插队落户,当时厦门公交车分市内、郊区两部分。市内只有1、2、3路车;思北路浮屿是往返郊区的总站。我外婆家住高浦,到厦门来走亲戚,乘坐公交车须提前买对号入座的4角钱车票,然后步行至曾营乘坐没空调的公交车至浮屿,她老人家老爱坐靠车门的位置,好下车又免遭人多拥挤之苦。车只能从海堤行驶往返,沿途尘土飞扬,耗时需一个多小时。当时,公交车设卖票员岗位,负责检票,沿途还须吆喝着乘客买票;有乘客赖皮的或车票丢失的,与卖票员争吵屡见不鲜。外婆一趟往返厦门,腰酸背痛,好辛苦。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后,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厦盛小巴士等巴士公司叱咤风云,五毛钱一站到底,比起公交车贵,但小巴有空调,公交车则无;公交车固定线路,小巴横冲直闯,随招随停,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

随着厦门经济的腾飞,厦禾路的拓宽改造,厦门、集美、杏林三条跨海大桥的先后建成,公交车进出岛马路的改善,车辆与班次增加,均安装了空调,撤销了买票员,改为乘客主动投币及易通卡刷卡制,方便了居民与游客。BRT快速公交线路的开通,更是锦上添花,大大缩短了城市间交通出行的时间。民众出行,乘坐公交车,从前门上,后门下,遇见白发苍苍的老人主动让座的风气蔚然成风。2013年12月,早满65周岁的我领取敬老易通卡,免费乘车,彰显了政府及社会对老人的呵护与关怀。

展望2018年,地铁的建成与通车,厦门的交通工具将更加方便、快捷。仙逝多年的外婆及已故者定含笑九泉,为不能多活几年,赶上厦门的腾飞而惋惜。

特此,我赋写了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七绝·易通敬老卡

  届逾六十年加五,

  喜获乘车易卡通;

  迪一声来称敬老,

  免钱出访笑容融。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