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介绍(十)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4-04-11 16:30:27 共4179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华网 河边卒报导

(十)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粟裕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率领部队挺进敌后。1938年6月,粟裕率部在镇江地区的卫岗伏击日军,一举成功击毙了日军土井少佐及其属下的20余名日军,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枝等军需物品。这是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首战告捷的一场处女战。虽然战斗规模不大,才击毙20余名日军,但影响却甚大。因为这个地区,是八一三淞沪会战以后,国民党军数十万大军崩溃以后,第一支中国军队进入此地区与日军战斗的。故当时陈毅还作了《卫岗初战》这么一首诗记载这场战事: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接着粟裕还指挥了一系列的伏击战,重创日军。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粟裕担任副总指挥。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这个时期,是陈毅与粟裕密切合作的时期,从这时开始,“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一句话开始流传开来,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

这个时候,国民党方面为新四军划定的区域非常狭窄,不利于新四军发展。当时新四军在江南地区要面对日军的进攻,同时背后还有国民党的军队虎视眈眈,情况十分不利。对于这一局面,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指出要在日本占领区扩大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提出要“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根据这个指示,陈毅、粟裕渡过长江进入江北地区,在苏北地区迅速发展。而当时留在皖南地区的新四军军部由项英负责,却不敢“放手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也迟迟不肯进入江北地区,只在国民党指定的地区内活动。结果当国民党突然发动“皖南事变”时,新四军军部9千余人几乎全军覆灭,只有少数突围成功。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留,而项英则遇害,新四军军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被宣布为“叛逆”,被取消番号。而中共方面马上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宣布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而之后,新四军在名义上都不再属于“国民革命军”了,而是直接听从中共中央的指挥了。

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虽然新四军军部被歼灭,但这时散布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还有9万余人,而且在江南的几支部队在1941年期间逐渐开到苏北地区,控制了长江渡口,新四军跨长江两岸,占据了有利的条件。之后几年,粟裕坚持在苏北地区战斗,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可以说是粟裕受到锻炼、成长的时期。

1944年3月,粟裕发起车桥战役。这是抗日战争末期一次较大的战役,在此战役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阵亡,24人被俘。汪精卫伪军483人死亡,168人被俘。这一战役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等地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紧接着,新四军于1944年在苏中发起一系列对日作战,先后歼灭日军、汪精卫伪军5万余人,苏中抗日形势根本好转。

1944年1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共曾率军四次横渡长江。第一次是在抗战初期率江南部队渡过长江开辟江北根据地。现在是第二次横渡长江,从江北进入江南地区,创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江南地区后,由于这里是国民党的“传统地盘”(蒋介石家乡奉化就在这地区内),所以与国民党军再次发生冲突。从1945年3月至6月,新四军在浙西天目山地区,和国民党军进行了三次战斗,均获得胜利。而且这几次战役也是使新四军从游击兵团转变为野战兵团的重要战役,新四军此后不再是纯粹打游击了,已能进行大兵团作战了。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谈判期间,中共方面让出了8个解放区,其中就包括粟裕在1944年底渡过长江后开辟的浙江、苏南、皖南等地区的根据地。对这一点,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这一篇文章中介绍道:“------国民党不安心,人家要回南京,------一些解放区,在他的床旁边,或者在他的过道上,我们在那里,人家就不能安心睡觉。”所以这时粟裕只好又率军退出这些地区,第3次横渡长江,回到苏中、苏北解放区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