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儿的第二封信

编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4-11-15 05:20:50 共7034人阅读
文章导读 佛法中那么多的经典,只要你我能真正领会其中的一点精神,就可以让你我的一生变得了不起,放出美丽的光彩。自己更有看破“红尘”的腐败虚伪,提升对“无常”的彻悟性,更有大智慧,人更有大魅力,我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戴光耀

无题诗

亲缘缘尽本不由心,人生聚散亦不由人。

山水一程各有天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注释:善和恶各自有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违背 。

孩儿啊!首先希望你能精读以上爸爸为孩儿所赠的《无题诗》。富有精辟哲理,意义非凡啊。

法句经篇有“不作恶业胜,作恶后受苦,作诸善业胜,作善不受苦。”的教导。

孩儿啊!做人不懂得感恩,属于最大的犯罪之一。你我都需要用诚心去领悟“道”与“正”,学会感恩。对我们的对方多一点大度,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大爱;少一点放肆, 少一点私欲,少一点挖苦,少一点揭短,少一点心计;多想对方给自己的恩情,多想对方给自己的诚意,多想对方给自己的机遇,多想对方给自己的台阶,多想对方给自己的礼让。能做到这些对你来讲被动也就能转化为主动,改过就好。你付出什么,会得到什么;付出爱,得到爱;付出慈悲,得到关怀,得到众人对你的爱;付出智慧,得到结晶;付出伤害,一定是既伤对方又伤自己。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世上却有多少人还不懂啊!

孩儿啊!咱们中国古代有位大圣贤叫老子,他是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他是道教创始人,道家也称他为太上老君。老子是一位博高深莫测之士,上知宇宙,下晓地理,对于世界、人类、自然、人生、的认识无所不知,也因此有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经中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是说“道”这个东西不好理解。给他定义的名字就叫“道”,但是用“道”这个字又说不清楚它,是在不好说的状况下,又不得不去解释它的玄妙又玄妙之处。因此,你我需要虚心地去领会它的真谛。不同的人,身份不同,学业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欲望不同,目的不同,各人的立场,观念,理解,感受,总结和解释也都会不一样。我们在认识以上这点的同时,还必须深刻领悟人世间就算再正确,再伟大,也都会伴随着历史岁月年代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大自然规律的风化,时代文明的更换等等,而对原先的认可问题上产生复辟和新的不断探讨给予重新认可。老爸老妈也就是在说:最终人类所创造的任何文明终将消失,人类终将灭亡,地球终将毁灭。一切“红尘”均在“无常”之中化为无常 !

孩儿啊!人生短暂几十年,今世前缘为人子。你为何不珍惜这来自不易的父母恩?非要抢词夺理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呢?你应该清楚这样的行为,必为天下所耻,你认为这样做值吗?佛陀为解脱人生苦海,求得“正觉”战胜来自四面八方的魔邪美色的侵袭后,最终悟道成佛。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在大雷寺取得真经,终于修得正果。荣封“旃檀功德佛”。父母明了我儿就如史上的唐僧正在历经多重苦难一样,只要我儿立下壮志,痛改前非,抛弃色欲,脱胎换骨,重归正道,必成大器。回来吧孩儿!回到父母这温暖的家,全家人都在等待你回家,俗话说:无规矩而不成方圆,而不守规矩无以成人。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该懂得行为的边界和底线,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只有学会如何正确看待一切,而从看待万类万物的高度和广度不同,才能得悉世间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就如释迦牟尼佛对总跟他唱反调,总是在讲歪理的堂兄提婆达多的公开评说是:“ 其实,提婆达多也是佛菩萨的化现。”就像两个人比赛一样,如果没有一种对比,连佛陀都可能停顿下来。这就说明没有对比难寻真相,吾生也有涯,而生也无涯,就如同红花与绿叶的对比,生命在相互映衬中更加鲜明。“ 想想看自己打坐,静静的多自在,不与人争,不去说法,清净闭关,自由自在。就像中国古代圣贤们讲的“超出界外,不在五行中。”自在悠然如闲云野鹤,这其不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解脱之路的一种精神向往吗?于是,释加牟尼佛对堂兄提婆达多是这样理解的,你讲你的歪法,不管是不是我的业力,我要付出更多更大的正心、正念、正行……来对抗这个业力。今天色魔正在折磨你,你应该付出更多更大的正心、正念、正行,来对抗这个业力,战胜这个业力。这才是面对业力带给自己迷惑、烦恼的正确做法。而不是抱着“我承认这个业力。把在我思想上出现的色欲,错误地认为是前世的情缘,所以这一世来找我,那我投降好了。”所以当我们对人生之中的烦恼,哪怕是业力的时候,没关系,先好好静心,接着好好静修才能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高度和广度不同,一切都会变化。

孩儿啊!我建议你先好好静修的目的是通过禅修让你得以精力集中,静思考维自我分辨是非,树立必胜的自信念头于心中。这种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正是禅的力量。咒语的历史,可追述到了五千年前的古梵书《 吠陀经 》,它是古印度的知识之源,吠陀吟唱已于2003年被世界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l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lCH,又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孩儿啊!在这里我把释雅都阿欣吴伟所达述帕奥大禅师讲解《皮带束缚经》的其中一节来与你分享:

“当未曾闻法的凡夫看待五蕴为‘这是我的自我’时,这就是身见执;当他看待五蕴为‘这是我的’时,就是爱欲执;当他看待五蕴为‘这是我’时,就是骄慢执。无明经常与这三种执着同时生起。无明与身见蒙蔽他的慧眼,使他无法如实地见诸法。身见犹如束缚在他颈上的皮带;爱欲犹如绳子,将他绑在五取蕴的柱子上。在身见爱欲与骄慢这些烦恼的影响之下,他造作善业或恶业。这些根源于烦的业力有潜力,能在死亡后产生下一世的生命,有了新的生命之后,就会再生起病、老、死与愁、悲、苦、忧、恼,所以他无法解脱生死轮回。”

是故佛陀对众弟子说:“诸比丘,应当经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长久以来,这个心就一直受到贪、瞋、痴所污染。’诸比丘,众生透过心的烦临而染污众生透过心的清净而净化。”

畜生界众生的多样化反映出造成牠投生畜生们的过去业的多样化。而业的多样化又根源于爱(tanha)心所得的多样化。

鹌鹑、鹧鸪等畜生在过去世造种种业时并不会如此想:“我们将要变成如此这般多样化。”但是,当过去某种恶业的业力成熟时,就造成他们投生于相称的鹌鹑、鹧鸪等物种(yoni)当中。他们的外表型态、生活方式等差异都根源于物种。投生于某一物种的众生就相称该物种而有多样化的差异。因此差异在物种中形成,而物种反映出过去的业。

例如,若你在过去生累积了投生为人的善业,当那个善业的业力成熟时,你就会投生于相称的人类物种里,而且根据那个物种而产生五取蕴。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通常有相似之处的理由。

同样地,如果你在过去生累积了投生为鹌鹑的恶业,当该恶业的业力成熟时。就会使你投生于相称的鹌鹑物种里,而且依照该物种而产生五取蕴。因此差异在物种中形成,而物种反映出过去的业。

当你在过去世累积善业时,如果有着在未来世享受感官快乐的强烈欲望,当那个业力产生今世的果报时,你就会有享受感官快乐的强烈欲望,成为具有贪色淫欲性格的人。

当你在过去世累积善业时,如果有着在未来世瞋恨与埋怨的强烈傲慢欲态,当那个业力产生今世的果报时,你就会成为我行我素瞋恨给予纠正自己错误行为的父母及一切善人,具有瞋恨性格的无比傲慢的人。同样的因果关系可以运用于具有愚痴性格、啃噬性格、嫉妒性格等等。

当你在过去世累积善业时,如果对佛、法、僧三宝、业果法则等具有坚强的信心,当那个业力产生今世的果报时,你就会成为充满信心、具有信心性格的人。

当你在过去世累积善业时,如果那个善业伴随着强而有力的慈爱,或者被慈心那所围绕,当那个业力生今世的果报时,你就会成为充满慈爱、具有仁慈性格的人。

当你在过去世累积善业时,如果那个善业被强而有力的智慧(如观智)所围绕,当那个业力产生今世的果报时,你就会成为利根性、具有智慧性格的人。再者,如果是像行舍智那样强的观智之业力产生今世的果报,你就会具有证悟涅盘的强而有力、敏智的智慧。如果修行止禅与观弹,你将能快速地彻悟四圣谛。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佛陀如此开示:“因此,诸比丘,应当经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长久以来,这个心就一直受到贪、瞋、痴所污染。’‘诸比丘,众生透过心的烦临而染污;众生透过心的清净而净化’”。

孩儿啊!你知不知道什么是业力?

举例而言:有人供养烛光给佛像,发愿来世成为比丘。根据佛陀导示的《阿毗达摩藏》,并没有真正的比丘存在,只有名色法 (精神与物质)存在而已,她认为有比丘存在,这就是她的无明。渴望得到比丘的生命是爱欲。执着比丘的生命就是取。依靠无明、爱、取的缘故,她供养烛光给佛像这是一种善业,其中包含行与业力。如此总共是五种因,即无明、爱、取、行、业。如果他能修行缘起,就能照见供养烛光给佛像时有三十四个名法 ,这些名法一生起后就立刻坏灭;没有恒常的行法存在。然而它们留下了某种潜在力量。当那个力量成熟时,就能依照他之前所发的愿望而产生比丘的五蕴生命,这种力量称为业力。因此,只要五种因还存在的话,生死轮回就还会一直继续。他无法解脱痛苦。由于心的强力大化造成业的多样化,然而,当他受获佛陀开示后,“善闻法的圣子得以见到圣者,善巧与调伏于圣者之法;得以见到善,善巧与调伏于善士之法。他不认为色是我,或我有色,或色在我之中、或我在色之中。

他不认为受、想、行是我,他不认为识是我,或我有识,或识在我之中,或我在识之中。

他不再从色到色、从受到受、从想到想、从行到行、从识到识、一再地奔走、流转。

由于他不继续在其中奔走、流转,因此他脱离色、脱离受、脱离想、脱离行、脱离识。

今日的孩儿为啥一直徘徊在烦恼 、尴尬、瞋恨愚痴之中?你可静坐三思佛陀是如何开示诸比丘的。一旦你领悟后,你也就不再从色到色、从受到受、从想到想、从行到行、从识到识、一再地奔走、流转。由于从今往后的你不继续在其中奔走、流转,因此你也就能脱离色、脱离受、脱离想、脱离行、脱离识。

由于心的强力大化造成业的多样化,不同的业导致众生的种种差别。佛法正是为了能让人人从根本上解决人生的面对的问题。当一个人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道理,再去学会避免一些问题,这个人就大不一样了。孩儿啊!你我天天要洗脸,天天要刷牙,为的是去掉灰尘去掉对自己有害的毒素一样。你我所以学佛应该学佛的大智慧,学佛的大慈悲,学佛的大度,学佛的大包容,学佛的大感恩,学佛的坚韧不拔的信仰。佛陀的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吗?你说呢?

下面让你我来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学习探讨好吗?不要总有“小人之心”。一个大度的君子之心,会先想着对方的优点诚意。用“小心眼儿”的私欲,总是会对自己周边的好心人造成有意无意间的伤害。用慈悲之心思考和观察所有的人,你就会觉得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好意。特别是不可用斜视的眼神,疑心疑鬼的眼神去观视周围的人,顶撞对方的良心之言。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会对任何关爱自己的人都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点结论你赞成吗?

在结合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感恩。放弃无意义的放肆对方的心态;放弃无意义挖苦对方的心态;放弃无意义报复对方的心态;放弃无意义的感情用事行为,而用慈悲之心去面对现实中善良的,正常健康的,合乎逻辑性的一切。想到我们曾经接受过的好处和恩惠,放下对方曾经给我们的那些不足之处,甚至是故意忘掉,那才是真正懂得感恩,才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我能成佛,众生都能成佛。”所以,如果孩儿能按照以上方法来好好学习和自我修养,自我领悟就能看破红尘,你也能取得一定成就。

孩儿啊!当我们能看透人世间自然规律和法则后,很多事情我们就自在多了,放得下了!也不执着了!之后就能解脱了!但是,这一切要先基于善恶分明,慈悲之心,不贪、不淫、不争、不斗、不抢、不欺、不骗、不害、不阴、不虚、不衅、不狡和不捧;只想大度、只想包容、只想宽恕、只想诚助、只想给予、只想放下。这样你的人生就不会有紧张压力感。因为这社会上十有七八的人,都是会直接或间接或变相地或心计设剧地说,拿来拿来,我要我要,再要再要;而你是分的清分的清,给予给予,你就是完全放松的。再结合上“修养提高再提高”,就开始改变了我们的生命体了。比方过去是A、B、C结合而成的一个人体,但现在变成是钻石、玛瑙、红宝石组成的人体,当然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的不光是信仰认知上的东西,而且也是需要实修实践的提升。

在这人世间社会上充满着可怜又可悲的名利倾轧,有很多源于视角狭窄,抱着过于极端自私的西方价值观,无止境地追求金钱色欲利益的大有人在。这种人一般都是城府极深,油嘴舌滑,手段卑鄙,狂妄贪婪,左右逢源,拉帮结派,喜怒无常,出卖良心,彻头彻尾,不释手段地侵吞国家集体的公家财富,他们之间也免不了分赃不均,而产生嫉妒嗔恨勾心斗角,如同走火入魔的局境,个个自身难拔。这些也都属于恶业。整个自然界同样会把这些记录下来,社会和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这些恶业的信息被记录下来后,它就已经有了这种行为的后果,也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所以这些都必须由他本人受到后果关系的惩罚,甚至连累到子孙为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之苦。而持有正心、正念、正行、不触犯恶业的就能给多一份平和善念,使人用更高远的视角,更广阔的心胸,更高尚的价值观去看待世间一切,这样很多磨擦担忧都会消失,焦虑情绪也将减少许多,只有这样每一个人的人生才能得到灵感的启发。

孩儿啊!你年老的父母这么苦口婆心,语重声长,由浅入深地运用佛理,中华哲理,中华文化传统精神等诸多方面的思想来与你平等交流学习,希望你能有点滴收获。求达到知识的真理啊!当随着柔软清新的春风吹遍人间社会的家家户户时,而如果你还是对自己关门闭户封窗冻壁的话,那么,三界神灵都将记录下这个业了。希望你开窗迎春!让春风沐浴孩儿的心房!

孩儿啊!我们也想听听你是怎么理解“灵感的启发?”你也说一说这方面的智基好吗?作为年老的父母我们也非常羡慕孩儿的学知及高见(交流交流好吗?)。

爸爸和妈妈的人生体会如下:我们应该怎样用佛理去理解它呢?怎样才能得到这种灵感的启发呢?那就是要用诚心加上虚心。你想得到父母疼爱,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打虎亲兄弟,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学校老师疼爱,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上司领导疼爱,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生死之交的知己好友,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身体健康,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大智慧,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大慈悲,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人生成功,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单位提拔,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五福,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社会回报,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别人尊重,用诚心虚心。你想得到家庭美满,用诚心虚心。诚心虚心是合二为一,你对别人需要诚虚,你对任何有恩之人要诚虚,你对真理正义要诚虚。一个人对坚守诚虚要坚定。我们讲得做人道理你如果还没听懂的话,也没关系,孩儿可以慢慢去领悟。我们也没完全看透佛,但我们相信祂是大慈大悲的佛。我们就跟定了!这就可以了!我们也常愿你心中有佛,佛在心中。领悟“道”“正”“善”,于今日起远离恶业这就可以了。

最后,下面就来谈一谈智者与涅盘的关联来完成此文的结尾吧!

智者证得须陀涅盘之名,就永远免离坠入四恶道危险,只会在天界或人界流转。证得斯陀含果的智者,只会再投生于欲一次。证得阿那含果的智者不会再生于欲界,只会投生于梵天界。证得阿罗汉果的智者,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不再投生。

证得圣果的智者能够进入所证得的果定。何谓果定?果定就是所证得果智相续不断地生起,一心安业于涅盘(寂灭)。在果定当中,果智受用涅盘的寂静之乐。涅盘是解脱生死轮回的不死之境 。

佛法中那么多的经典,只要你我能真正领会其中的一点精神,就可以让你我的一生变得了不起,放出美丽的光彩。自己更有看破“红尘”的腐败虚伪,提升对“无常”的彻悟性,更有大智慧,人更有大魅力,我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愿吾儿阅读此文后受益无穷。谢谢!

( 完 )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