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育瓦地区甘多村搬迁的故事

编辑:新华网 文章类型:生活 发布于2016-11-11 16:18:41 共1258人阅读
文章导读 蒙育瓦地区甘多村搬迁的故事

“我们现在每天能看上电视,还用上了空调,这是以前完全想不到的。”住在缅甸北部实皆省蒙育瓦地区甘多村的吴布芒向记者说起现在的生活,显得颇为激动和满意。缅甸的电力缺口很大,即便是大城市也经常停电,农村地区能够通水通电相当难得。

吴布芒一家三代9口人,原本居住在2公里之外的甘多村旧址,由于中缅合作开发的莱比塘铜矿项目征用了他家的土地,他和村里的130多户、700多人一起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新址。

蒙育瓦莱比塘铜矿是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几个大型项目之一,2012年莱比塘铜矿因征地补偿、环境等问题受到当地部分民众的抗议,被迫停滞了两年多。获得当地村民支持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项目的中方投资人万宝矿产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村民的理解,于2016年3月成功实现投产。

吴布芒说,相比旧村的茅草房、竹篾房,新村全是木板房,结实整洁。

记者看到,吴布芒家里有电视、电饭煲,甚至还在卧室装上了空调,冰箱是中国的长虹牌。吴布芒说:“中国的电器价格便宜,而且还挺好用的。”
万宝矿产仰光公共关系部主任董云飞告诉记者,村里的供水跟公司用水同源,全部免费,有些村民喜欢用传统的井水,公司除铺设供水管线外,还会帮助村民打井。受铜矿开发影响的另外32个村庄,无论是已经搬迁的还是留在原址的,都已经通上了水电,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缅甸是中国的邻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也应该是最先受益的国家。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让他们掌握新的生活技能,万矿产还给受铜矿影响的村庄提供了中小企业帮扶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帮助村民成立砖厂、水泥厂、养鸡场和运输队等,由村民自己运营。

吴布芒的大儿子吴呑呑就是甘多村的运输队队长,他手里掌管着32辆汽车和63名来自附近村的队员。吴呑呑说,运输队生意非常好,购车的贷款,只用了不到两年就已经全部还清。他还买了两辆价值几十万元的装载机,停在自家院子里,足见这两年他家收入之高。

2012年吴呑呑对于莱比塘项目还有诸多不理解和不满意,而现在,作为铜矿项目的受益者,他已经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颇受村民尊重。

吴布芒的二儿媳泰泰佐在铜矿工作,她有个中文名字叫李伊伊。李伊伊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跟中国同事学会了标准的中文,而且能读会写,被全家人称为“奇迹”。李伊伊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很想学中文,会中文在铜矿工作就很有优势。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李伊伊觉得要感谢万宝矿产两件事。第一,是公司为村里开设幼儿园,不仅全免费,而且吃的住的都很好,院子里有大型玩具,教室里还装了空调,全年都能把酷暑挡在门外。第二,公司在当地援建了设施完备的医院,她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附近村里妇女也都愿意来这家医院生产。

记者采访时刚好遇到万宝矿产从仰光请来的“流动医疗队”在甘多村出诊,医生明吉告诉记者,医疗队有两组人,一周工作6天,在每个村子出诊一天或半天,两三周把33个村子流动看一遍,看病和开药全部免费。每天至少要给五六十位村民看病,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

村民们非常喜欢医疗队,一位前来就诊的老大娘还特意为医生们带来了水果和点心。吴布芒说,找“流动医疗队”看病已经成村民主要的就诊方式,“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连缅甸政府都做不到”。

这几年,甘多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医疗、基础设施等也逐渐完善,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中国企业投资带来的实惠。从最初的抵制到现在争相到铜矿工作,公司招聘的时候,一个职位甚至会有一百多人前来应征。缅甸政府对铜矿的发展也非常认可,表示希望把该项目作为样板工程,为其他外商在缅投资和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参照标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