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是怎样来的?作者又是谁?

编辑:作家亦君 文章类型:生活 发布于2019-09-30 12:49:34 共1954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是怎样来的?作者又是谁?

作家亦君

我和我的祖国

李谷一的最初原唱

“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近日,新华社联手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短短几天,这个问题就列为知乎热榜的第一名。通过对回答的词频分析,出现次数最多的歌是《我和我的祖国》!如今,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不断被唱响,华夏子孙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已经诞生整整35年了!我曾问一些人:是否知道这首歌的由来和作者?回答多是一脸茫然。这也许是歌曲传播的一个特点:优秀歌曲经久传唱(也捧红了歌星),但词曲作者却少为人知……

我是个歌词创作的爱好者,也写过几百首歌词,我始终认为,“祖国”是文艺创作永恒的、最重要的源泉和主题。但“爱国”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假大空。生养自己的父亲母亲、家乡的山川草木、伴随自己成长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的民族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都值得每个人深爱。所以,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吸引:那真挚深邃的感情倾诉、娓娓道来的无尽回味、简明通俗的诗样词句,优美动人的美妙旋律……像是对人们心灵的轻柔抚慰,又如一束光瞬间照彻心底的记忆,令人抑制不住有歌唱的欲望!因此,我将这首歌做为研学的重点,尽可能多地阅读与作者相关的书籍资料……如此经天纬地的作品,怎么可以不知晓、不了解她的作者呢?文明的社会里,这也是对知识、对版权的基本尊重!

《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是张黎。其作品远比他的名字传播更久。他早年是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吉林省作协专业作家。翻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名的《战地新歌》(集体署名),里面就有他的词作《红太阳照边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党的光辉照延边》,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鼓浪屿之歌》、《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等,也都是他的作品。

张黎1932年出生在大连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少儿时受喜爱音乐的哥哥的影响。但快乐童年是短暂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他受到屈辱和惊吓,有一次还差点被日本兵打死,以至一段时间听到“日本鬼子”几个字就哇哇大哭。12岁时家道中落……16岁参加解放军后,成为一名文艺兵,并进入东北鲁艺学习。那些年,也是他无忧无虑、热烈而快活的日子。但从25岁起就被打成右派,在没完没了的批斗检讨、下放改造中艰难度日,就是写作也不能署名……这种日子长达20年!直到1979年才到了北京,成为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导、中国音乐文学会副主席。

尽管人生坎坷,但张黎对祖国的挚爱丝毫未改、歌唱“最亲爱的祖国”的追求也始终不变。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悠长的“歌”,使得张黎潜移默化、积思蓄愤,养成了鲜明的个性。他的创作天赋和才华之火从未泯灭,一直苦苦追求、终生不悔……这些都促进了他的艺术灵性升华和堪称杰出的创作。

歌词创作,是一门门槛低、容易写,但又很“难”写好的艺术。歌词界泰斗乔羽先生这样解释歌词创作的“难”:歌词虽然简短,却可以大到无限,方寸之地可容纳一个大千世界……他高度评价张黎:有着特殊活力,他的作品“既不能模仿也无法代替”。

张黎出名是在55岁以后,属于“大器晚成”!其实,他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早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他不讲究吃穿,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只为写词而痴迷。他说自己心中常有“五苦”:“苦于不新、不真、不广、不深以及深入不浅出”;我的“歌词是用生命写成的”。他不仅能把作品写得十分优美,还能写出很多人想说而说不出的内容。他乐感极强,熟悉音乐艺术,善于把文字与音乐结合。所以,其笔下常常溢出独特的构思、社会的深刻哲理、人间的大爱大美……

《我和我的祖国》的作曲是秦咏城,1933生。曾任辽宁歌剧院创作员,辽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院长。他在29岁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声乐协奏曲《海燕》。早期也为歌词谱曲,许多歌曲社会也十分熟悉,如《我为祖国献石油》、《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等。

张黎和秦咏诚相识很早。“反右”时,张黎曾写了一首《向左进行曲》,就与秦咏诚开始了合作。两人有着诸多共同点:年龄相近,分别于1932年、1933年出生;都是生长在大连的汉子,有着大海般宽阔的情怀;都是新中国前参加革命工作;都坚持写“情”,真情、深情、浓情,常常令人感动不已;都坚持写“美”,自然美、祖国美、感情美,总是令人美不胜收……能创作出《我和我的祖国》这样深情而富有内涵、轻盈而舒缓悠长的歌曲,并成为传世经典巨作,是他们走过千山万水后的精神收获,是在同一信念下的心灵默契,是在共同追求中的艺术感应,也是一种罕见的人生之缘!

张黎(左)与秦咏诚(右)

写歌一般是先有词后谱曲,但实际上国内外很多经典名歌,却是先有曲后填词的。而填词对于词作者来说,创作难度更大一些,挑战性也更强,要有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及对音乐的良好感觉和把握。《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这样的一首填词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源自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这是秦咏城1962年创作的。由于意境美、旋律美,又适合吟唱,张黎十分喜欢。1984年的一天,张藜打电话给秦咏诚,表示想为这首曲填个词。当时秦咏城正在北京学习,于是来到了张藜简陋狭小的家里。按照张黎“有两个转调,怕群众唱不了”的意见,秦咏诚将上行的原调改为了下行的曲调……秦咏城自己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改动,令他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于是,不到20分钟,一首乐曲就创作出来了!

炽热的曲谱令张藜爱不释手。但他没有马上填词,而是在兜里一揣就是半年……1984年中秋节前,张黎去广西,一路冥思苦想,烟头把火车卧铺枕头烧了个洞都不知道。住进天门山招待所,中秋之晨起床推开窗户,晨雾中的巍巍大山、山下静静流淌的大河,一下子都涌到他的眼前。憋了半年的思绪,被眼前的美景一下打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走过的万千山川河流……随即化成“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当天晚上,张黎在联谊会上第一次朗诵这首词,词一出口,自己的眼圈先红了!

《我和我的祖国》是张黎的“厚积薄发”,更是他的真实思想情感的迸发。他调动了一生的积累和沉淀,娴熟运用比拟修辞和韵律节奏,连续使用多个喻体,将深沉的感情变成了华彩的词章。配上秦咏诚的大气、舒展、悠扬的旋律,直击人们的心灵……李谷一拿到这份心血之作后,以卓越艺术家的特有的慧眼看好这部作品,肯定地说:“《我和我的祖国》能流传出去!”于是此歌成了她的保留曲目,一唱就是30多年,逐渐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不少人研究如何让一首歌红起来:词好、曲好、配器好、歌手好、推出时机好、有行政力量干预……都有一定道理。但能不能经久地传唱、真正受听众喜爱,根本在于作家的修养、情怀、境界,以及对生活的熟悉了解。有些作品很优秀,但最初却并不耀眼(《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这样的作品),一旦被群众了解并喜爱,就会被广为传唱;而有些作品,属于虚情假意、勉强造作的欺世之作,由于违反艺术创作规律,尽管有行政力量去“抬”去“捧”,最终都是徒劳的!人民群众和“时间老人”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张黎、秦咏诚分别于2016年、2015年逝世!两人离世的时间也很近……

如今,他们在天之灵一定会十分欣慰!倾注他们心血和一生情感的《我和我的祖国》,已在中华大地唱响,而且会世世代代地响彻九州云天……

心中装满祖国和人民的艺术家,不应该被忘记,也永远不会被祖国和人民忘记!

附:《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全文: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庄/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花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主要参考文献:《久别的人》、《那些词儿》、《音乐里的文章事》等。

图片来自网络。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