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 情牵中美友谊 这7个人的故事值得一看
面孔 |情牵中美友谊 这7个人的故事值得一看
外交部16日发布消息,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前国际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美关系进入新的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此次访美非同寻常,意义重大。
今天,小编就趁着大大访美之际,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为增进中美两国外交情谊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吧!
1971年7月8日,一个闷热的夏日,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突然“肚子疼”,被送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远在深山的官邸,而他真实目的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中国。次日,他秘密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专机飞抵北京南苑机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访的第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经过之后48小时的访问,基辛格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大门,也为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奠定了基础。
基辛格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对促进中美外交关系友好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曾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世界和平结构。哪怕是在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也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
2.打破中美外交坚冰:尼克松
1972年2月17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正式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总统,也成为了打破中美外交关系坚冰的第一人。他的这次中国行也成为了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对此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时。”
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的一周时间,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多次会晤、访谈,为打破僵硬的中美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而努力。他在和毛泽东的会晤中表示,中国与美国的联手将改变世界。
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则向周恩来“兜底”: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会逐渐从台湾撤出来,并且在撤出来的过程中,美国要看好了不让日本去取而代之。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东西方握手最终跨过一万六千英里和20年的“敌意”的鸿沟。
为了促进中美友好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完成访问中国的破冰之旅后,中国政府于当年4月赠送美国两只熊猫“玲玲”和“欣欣”,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玲玲”和“欣欣”不辱使命,不仅成为美国国家动物园的镇园之宝,而且还是传媒宠儿。从那时起,中国一直向美国赠送和租借大熊猫,以表达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3.一顶牛仔帽,邓小平改变外界对中国印象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天,美国总统卡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们在为邓小平访美积极准备。我决定在肯尼迪中心为他举行盛大宴会,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到现场参加。”“我还准备安排他去休斯敦看看,但得先听听州长和市长有何建议,我不想让邓小平在美国期间有任何尴尬。”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访美的领导人,邓小平1979年的出访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74岁的邓小平以其特有的魅力,在美国吹起了一股邓氏旋风:在邓小平访美期间,美国主流电视每天的黄金时间变成了“邓小平时间”或“邓小平频道”。白宫为邓小平一行举行的盛大宴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美国三大电视网同时实况转播,被人们称为“全世界大多数人都睁大眼睛注视的宴席”;据白宫资深的礼宾人士说,这种热烈场面对他们来说也是空前的,是二战以前接待英国丘吉尔首相以来再没有过的,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1979年2月2日晚, 邓小平一行到达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骑术表演场,两位女骑士来到邓小平副总理面前,把两顶牛仔帽献给了他。邓小平面带微笑接受了这一礼物,向美国人挥手致意,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中美关系的史册中。对于美国人来说,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这一入乡随俗的举动,表达了他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两度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成为当年最让美国公众感兴趣、关注度最高的外国领导人。邓小平以他的坦率、热情、从容和智慧,让美国、让世界领略了中国领导人的风采和开放意识。
当时,国际社会都真切地感到,中国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它正以踏实的步调走向世界。1979年2月邓小平访美结束后曾对翻译施燕华说,他已经完成了外访任务。此后,在他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出过国。
4.北京市荣誉市民“马政委”
说到美国蓝球明星和中国的渊源,就不得不提“马政委”(马布里)了。马政委对中国的热爱用“狂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不,马政委都评上北京市荣誉市民了。
马布里获得北京“荣誉市民”称号
马政委这个绰号也是因他对中国狂热的热爱而来。据说当时虎扑有个网友做了一副图,叫“向马政委学习”,马布里看了以后十分高兴,还拿此图做了自己的头像,于是这个绰号便传开了。
除了马政委的绰号外,热爱他的中国球迷们还给他起了很多别的绰号,像什么“马求恩”(指他乐于助人)、“马指导”(他喜欢在球场上指导队员)等等。很多球迷打趣他说,若不是有国籍限制,以马布里的觉悟,都能入党了!
马政委也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国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他说他最感谢两件事情,第一,感谢上帝给了他篮球天赋;第二,感谢上帝指引他来到中国。
马布里说,这张图表明中美两国文化在自己身上交汇
说起他最初来中国的动机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竟然是“卖鞋”,当时他试图为自己创立的廉价品牌打开中国销路。而在此之后,老马逐渐喜欢上了中国。马政委的敬业、执着、坚强和勤奋征服了所有球迷,他也完全融入北京人的生活,他听相声、看国安,坐地铁,泡功夫茶,吃凤爪、牛蛙和涮锅,并且在首都买了房子,信誓旦旦说:“我的余生将在这里度过”。
马布里说CBA球迷比NBA的球迷可爱得多,他要一直打下去释放毕生的激情,直到打不动为止。总决赛屡次三番忍痛抽膝盖积液,夺冠后忘情地失声痛哭,还打算退役执教中国男篮——马布里有一颗冠军的心,更有一颗中国心。“归化马布里”成为媒体不厌其烦热炒的话题。
马布里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在CBA赛前升国旗放国歌的时候,马政委远比大部分中国球员还要严肃认真!马布里和北京,就是一个人与一个城市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典范,老马对于北京、对于中国的忠诚、仗义和眷恋,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从纽约到北京,跌宕的人生轨迹,真挚的中国情缘,让马布里无法被复刻,也给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画上了美丽的一笔。
5.科比入选《外交政策》报告
北京时间1月26日,美国权威杂志《外交政策》网站发布题为“太平洋力量指数”的榜单,列出推动中美关系上发挥最重要作用的50人,在这份榜单中,体育界只有一人入选,那就是湖人当家球星科比。推选理由是“他帮助NBA在中国受到持续追捧”。报告把科比描述成中国的NBA大使,“在年度休赛期的中国行期间,科比每一次露面都能制造狂欢,各大城市都有他微笑的广告牌,从上海到山东到处可见。”
美国体育界不乏巨星,其中NBA就有包括詹姆斯在内的多位超人气偶像,但在中美文化交流的影响力方面,科比独一无二。科比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即便是詹姆斯等球星也难以相比,以2014年科比中国行为例,尽管科比已经不是那个单场独取81分的巅峰飞侠,尽管湖人已经沦为弱旅,但科比的人气丝毫不减,所到之处无不是引发球迷的山呼海啸。
科比能够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影响力,除了他个人的魅力以及成就之外,与NBA在中国的推广也有很大关系。NBA在中国正式全面铺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乔丹第二个三连冠时期,那个时候主要是电视传播,还缺少网络等新媒体的参与。在乔丹退役后,网络传播兴起,NBA球星通过新媒体以更大的力度呈现在中国球迷面前,1996年进入NBA的科比恰逢这个阶段。
1996年至今,科比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美球迷走过青春,给他们带来难忘的记忆。
6.叱咤美国的中国标签:马云
阿里巴巴去年在美国的上市,使马云这个名字成为美国商界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商人名字。去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确定“年度人物”的8位最终候选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唯一的中国人入选。《时代》杂志对马云给出的介绍是:“他曾经是一位英语老师,现在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2014年创造了250亿美元的IPO记录。”报告称,“马云是中国崛起的标签,他看起来瘦骨如柴,却最终成立了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企业,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中国化的呢?”
童鞋们想必都有听说,阿里在纽约启动的全球路演,遭到美国投资人的疯狂哄抢……路演仅仅两天,股票订单就超过了全部发行规模。马云所到之处,都会引来阵阵轰动。
很多见到马云的美国人都被其强大的气场和英文演讲能力震住了,再加上美国媒体的大肆渲染:白手起家,没爹可拼,胸怀梦想,勤恳努力,永不言弃、人格魅力,商界领袖,比肩乔布斯、比尔盖茨……小马哥已经把‘diao丝中国梦’成功地移植到了美国人脑子里。
马云曾在美国CNBC的采访中表示,中美两国要彼此了解,彼此欣赏,彼此帮助,他对此很有信心。对了,这次习大大访美,马云也是随行之一哦。
马云和老美谈梦想,谈情怀,谈普适的中产价值观,说得让美国人民都忍不住鸡冻起来。他们喜欢马云表现出的诚恳和谦逊。小马哥已经带着他的阿里和中国情怀,走进美国人的心里。
7.中美关系中一抹亮丽的殷红:米歇尔和她的“夫人外交”
仲春时节的北京,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故宫的红墙黄瓦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明艳。在太和殿前,彭丽媛同米歇尔及家人合影。
2014年3月2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76岁的母亲玛丽安·罗宾逊和正休春假的两个女儿玛利亚、萨莎如约而至,应邀抵京。此次访华让米歇尔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单独访华的“第一夫人”。
在专家看来,米歇尔“独当大任”访华,是现代美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夫人外交”政策的发挥,由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日彰,米歇尔此行或再掀起美国“第一夫人外交”的旋风。
不过,在美国民众看来,他们更期盼米歇尔说好的“每日微博行踪”;中国网友则热心为米歇尔准备好“庆丰包子”和“习连套餐”等美食菜单……
为了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米歇尔不仅苦练汉语,而且,面对美国学生推荐的“拌海蜇、凤爪、鱼头”等菜式,一向以“吃货”自居的她也放言自己愿意“冒险”品尝这些中国特色菜。她还在出行前两周就亲自在白宫网站发布博客文章,公布消息,并以发布文图、视频更新等方式来“求关注”,表示自己和白宫方面对此次出访的重视。
短短一周时间,米歇尔在中国过得有声有色。不仅在彭丽媛的陪同下瞻览了中国的古迹美景,看到了“棒极了”的猴戏,吃到了许多中国特 的美味小吃,还学写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毛笔字。她更是走访了许多中国的大、中小学,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倾心交谈。
她鼓励学生们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并现身说法,与学生们大谈留学。她说:“通过出国留学,你们不仅在改变自己的人生,也在改变你所遇到的每个人的人生……你们大家都有这么多可以给予世界,我热切期待着你们未来的成就”。
米歇尔此访是中美两国第一家庭友好交往的创新,也是两国元首交流的有力补充,是中美关系中一抹靓丽的嫣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