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同慈爱 里仁为美 ——中缅友协出席第四届慈展会

编辑:中缅友协办公室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5-09-21 13:52:34 共1394人阅读
文章导读 齐同慈爱 里仁为美 ——中缅友协出席第四届慈展会

 

齐同慈爱 里仁为美

——中缅友协出席第四届慈展会

2015年第43期(总第154期) 2015年9月20日

    9月18至19日,中缅友协雷歌叶理事出席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

    此次慈展会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慈善联合会等机构联合举办,设立扶贫济困、国际公益、社区公益、生态公益等十多个主题展区,共2500多个国内外机构参展。

 

 

    活动期间同时举办22场专题论坛,邀请200多位国内嘉宾和60多位境外嘉宾及境外机构代表参与论。民政部长李立国、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等领导莅临,数万人前来参观、 学习。

    中缅友协以“齐同慈爱  里仁为美”为主题参加此次展会。在国际公益展区内,中缅友协展出了在缅甸所做的代表性的公益项目:惠及民生的中缅友谊泉项目,中国蓝天救援队行动、向学校、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等内容。一方面让观众和其他参展机构认识、了解中缅友协,另一方面中缅友协通过慈展会的平台,结识新的朋友。

    19日上午,雷理事出席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国际化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是“国际视野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公益国际化的历史和现状,机遇与挑战,分享了扶贫基金会走向国际的经验。

    随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主持“名家对话”环节,重点讨论如何促进国际项目与本土情况的有机结合,探索务实性的国际化路径。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用“走出去-请进来-再走出去”三部曲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公益国际化的进程;雷歌叶理事和大家分享了中缅友协的实践经验(后附为此次论坛准备的演讲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张伟杰则诠释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公益慈善”相辅相成的关系;缅甸地方资源中心主任米尔金从缅甸转型后NGO的发展与法制建设为题发表演讲。

    此次讨论中有一个“巧合”,大家都以缅甸为例做了很多说明。主持人阮宗泽曾因工作原因多次赴缅,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缅甸已注册分会,缅甸嘉宾米尔金更是以缅甸为主题进行探讨。

    耿会长发起的北京志远功臣关爱基金会应邀参加了此次慈展会,并对功臣关爱项目做了演示和解说。

    来源:中缅友协办公室

    时间:2015-09-20

      附:雷歌叶理事演讲全文

    中国公益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

    我想以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以中国缅甸友好协会的实践经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中国公益国际化的看法。

    首先,从概念上中国公益国际化这个命题是单向的。可能正因为此,有些民众不容易理解,我们自己还有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的人,干嘛要把钱捐到国外去?反之,受助国家有些人会问,你们要来干什么? 换个角度,从人类、人性角度出发,也许更好理解一些。

    慈善的善字也是人性善恶中的善字。东西方文化中都有超越家庭和国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无论世界哪个角落发生灾难,我们的员工都跑到我们部门表示要捐款捐物,要说美国街头也有不少流浪者,也有吃不饱饭的或看不起病的。我感觉这和美国的百年慈善文化影响有关,更是人的善良的本性使然。

    中国的文化中也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常说“大爱无疆”,但对其内涵可能没太仔细琢磨过。最近读星云大师编创的文集,有这样一段话非常形象:“大慈当与一切人生的安乐,大悲当救一切人生的苦痛,救人应当救各国各种的人,救世应当利益于一切的生物”。二战期间上海人民接纳受迫害的犹太难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发达国家很多公益组织或个人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在中国),刨去有政治目的的,做什么的都有,如扶贫、支教、拯救动物、治理环境。地球其实不大,如果有些国家生态出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全球气候,反过来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或者,如果邻国战乱、落后,也肯定会影响到自身的安全和发展。所以,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公益慈善应是超越国界全球性的。有个现象也能说明这一点:世界各地的慈善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其氛围比政治家、企业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更平和、更包容。由此,说到中国的现状和前景。中国富裕了、强大了,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到全球公益中去了。对此,我认为可以几项工作齐头并进。

    一是,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日本在缅甸就做的很好,值得学习。

    二是,做好中国大众的引导工作和国际社会的宣传工作;

    说到这,我想举例,投资缅甸的中企其实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如建医院、挖水井、办学校,过去很少宣传,都是多做少说或多做不说,缅甸媒体就说中国人不为当地着想;

    三是,推动中国政策的调整。前几天听说有中国慈善组织落地非洲,但募集资金是个问题。其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向不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这也应该算是公益)。值得提一下的是,几十年前贫穷的中国向非洲慷慨援助种下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但政府部门人数少,对被援助的国家和地区无法深入了解,不一定能精准公益。如果能把部分资金交给了解情况的民间组织去实施,也许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政府和民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向着更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公益的方向去努力。

    最后是,行动起来。终日说善事,不如做一事。也许大家理念上不完全一致,也许政策的调整需要时间,但很多事都是边做边往前走的。中缅友协恢复成立四年多,在缅甸做了不少公益项目。我们本着“齐同慈爱、里仁为美”的理念,尝试着不同的办法:

    一种是:用自己的钱去做项目。举例,当缅甸遇到灾难时,我们出资,由中国蓝天救援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未来还会为缅甸当地培养救援人员; 还有就是:出面协调,请企业和个人直接对接项目;例如,为缅甸农村安装太阳能水泵系统,解决乡村的饮水和灌溉问题;

    再就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教育部、云南、江苏等地政府合作,为缅甸青年争取大学、职业教育的留学生名额。    

    这些做法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好评。

    总之,希望能为中国参与到全球公益中去尽一份力量。

    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全球公益这个话题。

    谢谢!

    雷歌叶  2015年9月19日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