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抵倫敦 英最高禮遇迎接
習近平抵倫敦 英最高禮遇迎接
来源:香港文匯報
導語
北京時間19日16時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乘專機離開北京,於倫敦當地時間晚上抵達倫敦,正式展開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應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邀請,習近平於19日至23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訪將是1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中方面向歐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中歐關係更上一層樓。關注習近平此次英國之行的歐洲人士認為,歐洲越來越認可中國是國際和地區舞台發揮戰略作用的一方。歐中關係建立在深厚、不可替代且彼此需要的基礎上。中國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經濟體,英國和歐洲都需要來自中國的貿易和投資,以實現共同發展。
據悉,訪英期間,習近平將出席近20場公開活動,包括多場會見、重要宴請,也有參觀多所學校、企業、出席峰會等。
另外,在習近平訪英前夕,英國首相官邸昨日表示,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獲得英國首相卡梅倫欽點,將擔任其商業顧問。馬雲將為英國中小企業如何拓展出口,以及特別是透過阿里巴巴等各家平台進軍中國市場,提供特殊的協助和建議。
中英同中歐關係相輔相成
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也是中歐建交40周年。習主席在出訪前強調,中英關係和中歐關係發展面臨繼往開來的重要機遇。英國是歐盟重要成員國,中英關係同中歐關係相輔相成。
對此,歐盟智庫「歐洲之友」政策主管莎達.伊斯蘭認為,歐洲越來越認可中國是國際和地區舞台發揮戰略作用的一方。歐中關係建立在深厚、不可替代且彼此需要的基礎上。中國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經濟體,英國和歐洲都需要來自中國的貿易和投資,以實現共同發展。
伊斯蘭表示,中歐關係經過40年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未來歐中有望在「一帶一路」倡議相關領域、參與歐洲投資計劃、5G通信、城市化、能源、智能城市、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拓展合作。此外,雙方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有着廣泛的對話與合作空間,因而在全球治理領域,中歐合作前景也十分廣闊。
系列改革將續讓世界受益
英國基金公司安石集團研究部主管揚.德恩近日接受採訪時說,過去幾十年中國逐漸成長為最成功的出口驅動型經濟體之一,而當前中國進行的系列改革將繼續讓世界受益。德恩認為,回顧過去的成功歷史,有三大要素支持中國經濟:廉價勞動力、西方國家債務拉動型消費和中國具有競爭力的匯率。但隨着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西方國家開始債務去槓桿,相繼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本幣貶值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且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也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隨即將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驅動轉向消費拉動,推出系列高瞻遠矚的改革舉措,為長期經濟願景以及世界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英媒:隆重歡迎 揭雙邊關係「黃金時代」
據環球網報道,習近平展開對英國國事訪問具有里程碑意義。英女王在「Twitter」上連續發文向世界展示中英「前緣」,英國的街道旁也相間插上了隨風飄揚的中英兩國國旗,英國首相卡梅倫更是表達了滿滿的期待。英國的積極熱情讓不少人嫉妒紅了眼,指責英國政府是在向中國「卑躬屈膝」。英國《金融時報》昨日發表社評指出,「英國隆重歡迎習近平沒錯」。
文章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晚飛抵英國,此訪有望成為英國多年來最重要的外交來訪。英方精心策劃了盛大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白金漢宮下榻,乘坐皇家馬車,罕見地對英國議會上下兩院的大約600名議員發表演講,並在卡梅倫的陪同下訪問曼徹斯特。不過,此次訪問的關鍵重要性超越迎接的皇家排場,也超越習近平主席的隨行人員可能簽署的交易。此次訪問必將標誌着英國從根本上重新校準自己的大國關係。價值數十億英鎊的中國對英投資計劃,將引領中英雙邊關係進入「黃金時代」。
「倒向」中國不是權宜之計
文章寫道,英國「倒向」中國似乎不像只是權宜之計。2012年卡梅倫決定在倫敦會晤達賴喇嘛導致中英關係降至「冰點」後,英國在恢復關係的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都流露出「精心栽培」。威廉王子今年較早時親手把女王的邀請交給習主席,也促進了雙方間建立信任。但中英關係的最大提振仍是英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帶頭申請加入亞投行,為其他西方國家的加入鋪平了道路。英國不斷示好中國,已經在外交政策重點上與美國產生裂痕。
習主席此次訪英之行將表明,英方在對華關係方面付出的可觀「首付款」會不會帶來切實回報。中方表示,計劃在倫敦發行人民幣債券,將該市列為中國時區以外首要的人民幣業務金融中心。中國還計劃在倫敦證交所和中國的證交所之間實現互聯互通,為潛在的雙向證券投資流動奠定基礎。此外,雙方預計將在習主席訪英期間簽署百餘筆商業交易。
習訪英帶動人文交流升溫
習近平在訪英的4天行程裡,除了將簽經濟「大單」外,也會到訪帝國理工學院、參加中英創意產業交流、出席全英孔子學院開幕式。顯示出人文交流在中英合作中所佔分量。
政治安全、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是中英關係三大支柱。過去外界目光多聚焦兩國經貿、政治合作領域,實際上,人文交流對雙方合作具基礎性作用。
中國教育部國際司歐洲處處長楊曉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英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有差異,需要雙方國民、政府共同努力推動彼此的文化、理念相互了解,尊重對方。「只有把人文領域交流夯實,才能把另外兩個領域做好。僅有兩個支柱,大廈是不穩定的。」
在政府層面,雙方對人文交流的引導性已有體現。2012年,中英建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2014年以來,英國政府對華政策,在定位於「共同增長與改革的夥伴關係」的同時,開始強調「中英合作關係遠不局限於經濟領域。」
英將派8萬人來華學習
在民間,中英人文交流有着悠久歷史。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英兩國就有學生交流。目前,中國在英留學生已逾15萬人。英語教育在中國學校普及,漢語熱也在英國悄然升溫。英方表示,將增加學習漢語的人數,未來5年將派8萬人來中國學習。
電影合作成為新亮點。中英於2014年簽署《中英電影合拍協議》,聯合製作的影片將享受國產片待遇。2014年,英國舉辦了馮小剛電影回顧展,在華舉辦了首屆「英國網絡電影節」。2015年,中國從英國引進《帕丁頓熊》等電影。
英國有世界級製片水準,也有成熟的海外發行經驗。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發展勢頭強勁。雙方攜手,合作潛力巨大。
在體育、科技、媒體領域,雙方亦有合作空間。楊曉春說,面向兩國民眾的「黃金時代」關係,人文交流應繼往開來,使中英人文交流更具有廣度、溫度、深度。 ■中通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