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缅甸合作中心在内比都正式揭牌
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缅甸内比都耶津镇区缅甸林业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国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驻缅甸大使洪亮、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常务秘书钦貌义、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陈进等出席揭牌仪式。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官员、驻缅甸使馆外交官、中科院科研人员和中缅主流媒体等50人出席了活动。
白春礼院长在仪式上致辞表示,缅甸从远古时期就拥有大量的热带稀有生物物种,这些生物系统给缅甸人民提供了健康食物、药材、新鲜空气甚至是精神信仰。随着全球变暖和工农业方面的过度开发,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中方希望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缅甸的成立,能够为实现缅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大帮助。
钦貌义常务秘书表示,新落成的研究中心将为致力于加入研究项目的所有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并将成为在亚洲地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研究的核心机构。中方的支持和帮助将大大促进缅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领域的发展。
揭牌仪式结束后,洪亮大使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中国的发展以及和其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经验,能够实现沿线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发展。只有把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缅甸在转型,未来前景非常广阔,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实现缅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缅甸绿色发展的能力,也是为了落实昂山素季国务资政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该中心建立后,不仅搞生物多样性研究,也可以是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心。我们希望能够开拓中科院与缅甸方面的合作领域,让科技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环保,使我们的发展更加绿色。
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或“SEABRI”)是中国科学院设在内比都的境外科教合作机构,为促进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聚焦缅甸,面向东南亚各国,致力于开展和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及科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东南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东南亚中心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TBG)负责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行,联合昆明植物所、昆明动物所等中国科学院12所科研机构,与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等机构合作共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