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展览首次走进法国 展示欧美人见证的历史

编辑:国际在线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6-10-26 14:24:09 共1437人阅读
文章导读 南京大屠杀展览首次走进法国 展示欧美人见证的历史

《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于当地时间10月22日在法国诺曼底冈城和平纪念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12月15日。这是法国首次举办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展览,也是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后首次在欧洲展出。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然而鲜有西方人知道这段史实。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南京大屠杀不应该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记忆,也应该是全世界人民的记忆。  

在南京,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逝去  

法国欧亚传媒创始人刘伟丽是当天的参观者之一。她告诉国际在线记者,她在法国生活了二十几年,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周游世界,但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令人震撼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展览。  

“现场有一张图片让我泪流满面,上面写着:‘在1937年的冬天,在南京,每12秒钟就有一个人被杀害。’旁边还有每隔12秒就滴一次的水声,以示一个生命的消失,在这样的画面和情景前,任何语言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刘伟丽回忆道。  

  刘伟丽参展用时3180秒(即53分钟),这段时间相当于265人被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并在随后的6周里,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30多万人不幸遇难。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

  遭日军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堆积在长江岸边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南京汉中门外尸体成堆 图片来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

向井敏明(左)和野田毅(右)在南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杀人比赛,并被日本报纸报道(1948年,两人在中国南京军事法庭被判处决)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刘伟丽说,但是总的来说,西方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南京大屠杀,法国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只有几行文字和一两张照片,总共还不到一页纸的阐述,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根本找不到。而对于犹太人大屠杀的教科资料和普通教育宣传,在欧洲则隨处可见,“举办这样的展览意义非凡。就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说的:‘忘记大屠杀就等于二次屠杀’。”  

据刘伟丽介绍,当天参观展览的人以法国人居多,当地人对这段以前不了解的史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很多当地人前来参加展览开幕式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可能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当代历史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之一,但却是西方二战记忆中所不知晓的历史事件。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同年12月13日南京被攻陷,在此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构成了中国记忆中最痛苦的事件。我想向欧洲人民客观地呈现这段历史。” 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馆长、法国知名历史学家格里马尔迪在展览开幕式中的致辞如此描述他的初衷。  

共同见证:西方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中法纵横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婧是此次展览的驻法执行负责人,她告诉国际在线记者,这个展览准备了5个多月,展览使用法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设置了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欧美人士救援难民、西方媒体早期报道、中外人士共筑和平等四个部分。展览面积800多平方米,共展出270多幅历史照片、50多件展品和视频资料。

  展览一角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据王婧介绍,2010年的时候,因为在南京大学有一个跟艺术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所以她跟一批法国专家一起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看到法国人现场的反应就是他们对这段历史真的不了解,但是看完后对我们震撼都很大。加上这几年日本右翼对于这段历史要么否认,要么遮遮掩掩,所以我觉得举办这样的展览意义重大。我们希望除了记者和历史学家以外,更广泛的普通西方人也能了解这段史实。”  

岗城和平纪念馆在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拥有大量的欧美观众,触及的观众面很广,所以是一个理想的展览举办地。  

王婧介绍,这次展览是从客观、中立的史实角度来做的,重点通过当年身处南京的欧美人士的日记、书信、文件、照片以及影像,以原文呈现第三方档案的方式,展示西方人士共同见证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比如展览中展出了法国神父饶家驹在战时协助留守南京的欧美人士建立安全区保护难民等图片,饶家驹神父被称为二战东方战场上的辛德勒。

  法国神父饶家驹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此次展览以“见证历史的镜头”为设计理念,展出了多幅美国牧师马吉拍摄的图片。马吉于1912年来到中国传教。南京大屠杀期间,他用一台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记录了日军实施大屠杀后的现场以及受伤的南京平民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场面。

  马吉使用的摄影机 图片来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

  马吉牧师与难民在一起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王婧表示,有两幅照片让她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幅是南京沦陷前一个妈妈抱着一个宝宝的场景,“你能看到,没有战争的时候,人的精神是很放松的,是很美好的。后来日军轰炸南京,有一张图片就是父亲抱着死去的孩子,这个强烈的反差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生命很珍贵,每个人的生命权都应该得到尊重。”

  南京沦陷前,一位母亲与孩子(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南京沦陷后,抱着死去的孩子的父亲 (法国欧亚传媒供图)  

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也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他说,历史不会改变,历史不会被遗忘,历史可以昭示未来。铭记战争的残酷才能理解和平的宝贵。“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永享和平。”  

正如其中一位法国参观者在留言簿中所写的:“深受触动。感谢主办方向我们介绍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此次展览点赞,让祈愿和平永驻!”  

2014年12月,我国首次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纪念大屠杀的遇难者,也纪念所有在日本侵华期间罹难的人。2015年11月,南京大屠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