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一带一路”惠及东盟
(资料图 位于柬埔寨的工业园区)
东盟10国媒体,上个月受邀参加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中心以及中国外文局举办的“2016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赴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以及西南边陲门户云南,实地了解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以及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往来。
以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传统行业为主的中国境外工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6个,东盟国家占了23个,共吸引421家中资企业入园,总投资约300亿新元。
随着中国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进程的加速推进,日益壮大的私营企业也加入到浩荡的出海大军,他们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一起,带动了中国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
2015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投资流量超过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其中非公经济类企业对外投资的比重凸显,占到并购总额的75.6%,首次在数量和金额上超越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凭着对市场环境的敏感和熟知,以及较为灵活的经营方式,将过去30年来积累的资金、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对接到包括东盟在内的新兴国家的产业发展中。他们在谋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试图将自身培育成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跨国企业。
上个月,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东盟10国媒体受邀参加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中心(中国称呼东盟为东盟)以及中国外文局举办的“2016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赴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以及西南边陲门户云南,实地了解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以及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往来。
西哈努克港特区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以纺织服装享誉全国的大型民营企业红豆集团,已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牵头投资建成当地最大的经济特区:西哈努克港特区。
目前,占地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已建有148栋厂房,吸引103家企业入驻,其中中资企业88家。园区产业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以及五金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
红豆集团副总裁陈坚刚对《联合早报》记者表示,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符合东道国工业化进程初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园区未来也将吸引包括金融、高科技在内300家企业。
与拥有数百年经营经验的老牌跨国公司相比,刚走出去不久的不少民营企业还缺乏国际化运行和规避风险能力。于是,像红豆集团这样实力较强的民企牵头投建境外产业园,带领了一些中小企业抱团出海。
目前,以中国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境外工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6个,其中在东盟国家23个,共吸引421家中资企业入园,总投资达213亿美元(约合300亿新元)。
江苏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在东盟10国媒体记者会上表示,红豆集团海外投资建厂,是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这也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走出去,寻求转型升级模式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受访时表示,民企实力日益壮大,走出去的民企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
他分析说,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会优先会考虑民企,“一带一路”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涉及民生的项目,都是民企所擅长的领域。
此外,一些国家的政策也为民企提供了空间,“他们对投资来源有明确规定,或要求由民企来做,或要求国企占的比例不能太大。”
扶持民企“走出去” 官方还有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2014-2015年,国有大型企业10亿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明显下降。
不过,虽然民企在海外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但中国对民企出海的扶持力度还远不如国企。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受访时表示,国企已有几十年走出去的经验,政府也有相应的支持经验,而民企走出去刚开始,“政府支持他们什么,怎么支持,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处于探索的过程中。”
他建议中国政府对民企走出去的支持,首要聚焦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包括向企业提供东道国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安全等信息,帮助企业获取投资机会的同时规避投资风险。
瑞丽口岸
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云南有13个少数民族与邻国语言相通,跨境而居;有92个公开的边境通道和边民互市点,除此之外,边民相互往来的小道、水路等也数不胜数。
其中,瑞丽是中国西南边陲省份云南对外开放24个边境口岸中最大的一个。
2015年,瑞丽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45.4亿美元,占中国对缅贸易额的三成,占云南省对缅贸易额的六成以上。通过瑞丽口岸,中国向缅甸主要出口手机、电单车等机电产品,从缅甸进口多为各类水果农副产品等资源性产品。
中国民营企业出海数量多、势头猛,今后走出去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国企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头羊、主力军。
王义桅分析说,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较大,很多地方政府无法提供担保,而国有企业有国家银行担保等中国模式的优势,能够解决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仅靠市场经济很难吸引到这么多投资”。
中国政府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佀蜀明,向东盟记者团介绍说,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拟为“云电外送”网络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但未透露具体数额。
作为较早走出去的电力企业,南方电网已实现对越南、老挝北部供电。
此外,南方电网还投建越南永新电厂一期和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BOT项目,总投资分别为约17.55亿美元及4.47亿美元。两个项目将于明后年运行,主要为越南南部和老挝中北部供电。
上个月,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皇家集团签署了电网合作谅解。南方电网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范围从越南、老挝、缅甸延伸到了柬埔寨。
中国企业改变以往负面形象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力求改变以往的负面形象,争取当地社会的认可。被视为“走出去”失败典型案例的缅甸密松水电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与民众进行必要的沟通而导致项目搁浅。
红豆集团柬埔寨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向东盟十国媒体介绍说,企业要在当地站住脚,一定要和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另外,还要积极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园区已有1万6000名当地居民就业,未来将提供10万个就业机会。
南方电网除了在提供就业,建设学校、医院、祠庙和解决移民安置的问题上,努力取信所在国民众外,还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公司制订的2016年至2025年留学生培养计划中,每年为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培养五名电力技术人员。
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日益壮大的中国企业由当初依靠外资实现本身发展,转变为纷纷走出去开疆辟土,并为他国提供资金与技术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或是迫于自身转型需要,抑或是为规避贸易壁垒,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但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他们已成为亚洲与中国周边经济格局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缅边境一寨两国
距离云南边陲小城瑞丽12公里,中缅边境的银井和芒秀,是国与国之间非常安宁的边境——这里没有密集的铁丝网,更没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岗,只有一块毫不起眼、刻有数字“71”“1960”的界碑。
如果不是看到中缅双语的“中缅边境严禁跨越,罚款500元”(人民币,约100新元)的警示牌,或许没人会注意到,只需抬抬腿就已经迈出国门。
银井芒秀鸡犬相闻
60年前,一条沟渠,灌木林和土梗构成的边境线将同属中缅的傣族村寨一分为二,划入中方的一侧称为银井,缅方的一侧称为芒秀。银井和芒秀两个村子近到鸡犬相闻,隔水相望,但却让人感觉明显不同。
在中方的银井村里,各种店铺林立,游人络绎不绝。有售卖缅甸翡翠玉石的门店,有打着缅甸特色小吃招牌的食肆;而在另一侧,划入缅甸的芒秀则安静冷清,除了掩映在凤尾竹、芭蕉树林里不多的几处民宅外,看不见任何一家店铺,也鲜能见到居民出入。
一位已在银井经营八年的王姓玉器店主坦承说:“如果芒秀开放且开发了,游客肯定都会跑去对岸,游人就是冲着缅甸特色来的,而那边才是纯正的原生态。”
不过,王老板并不担心被抢了生意,现在也不想去对岸做生意。他解释说,因为“高速、高铁都开到自家门口,游客越来越多了”。再者,“(芒秀)那边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车子回来后要好一阵子擦洗,麻烦。”
在云南瑞丽长达169.8公里的国境线上,这样“隔篱相望、隔沟相望”的“一寨两国”,是中缅边境独有的人文和旅游景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