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挂帅“海水稻”项目首次测产 最高亩产达620.95公斤

编辑:青岛经视新闻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7-09-30 11:04:12 共1606人阅读
文章导读 袁隆平挂帅“海水稻”项目首次测产 最高亩产达620.95公斤

来源:青岛经视新闻

【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海水稻”试验田今日收割测产,最高亩产达620.95公斤,我国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今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团队培育出的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在山东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即墨区金口镇即发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30多名从事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专家对海水稻的产量进行了测评。经过去皮、去杂、去水后测算出0.3%盐碱度的亩产量分别达到620.95公斤和714.59公斤。

目前,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如果按照亩产400公斤计算,收获后产量将相当于2016年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9%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眼下,这些“海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穗已经金黄。随手捏开一粒稻谷,籽粒十分饱满。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张树寅认为,把野生稻的耐盐碱基因鉴定出来,通过现代育种技术,与现有优质品种相结合,进行品种培育,特别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培育出杂种优势强、产量高、质量好、株型优、能够产业化推广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海水稻”就研发成功了。

专家们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联机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并推动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助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