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肉牛、大米都来了 瑞丽怎样把缅甸农产品摆上我们的餐桌?

编辑:云南信息报社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7-11-25 13:06:43 共149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西瓜、肉牛、大米都来了 瑞丽怎样把缅甸农产品摆上我们的餐桌?

11月初,是缅甸西瓜上市的季节。在瑞丽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一大早一辆辆满载缅甸西瓜的货车就开始鱼贯而入,而来自国内的大货车早已等候在此。市场内,充斥着货车的轰鸣声和搬运西瓜的缅甸籍劳工的吆喝声。在热闹的氛围里,中缅西瓜贸易开始了。

随后,装满西瓜的货车开往中国的各个城市,进入消费者口中。这些西瓜与普通的中国西瓜在外表上没什么区别,但吃起来更加香甜。

事实上,中缅跨境农业合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缅甸地势低平,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光照和雨水充足,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中国企业很早就利用邻国优势,进入缅甸境内种植瓜果农作物和进行肉牛养殖,之后又销往国内市场。

近年来,来自缅甸的瓜果、粮食、肉牛等农产品通过瑞丽口岸,摆上中国人的餐桌。而在缅甸境内则有大片中国人投产的西瓜地、桑树林、咖啡树等经济作物。这样的景象就是中缅农业跨境合作在中国西南边陲小城瑞丽的真实写照。

 

云企缅甸种西瓜,热销全中国

“缅甸西瓜每年11月上市,与国内西瓜产季错开,因为缅甸土地租金便宜,所以西瓜价格也很便宜。”刚在缅甸105码贸易区竞拍了几车西瓜的山东水果商黄老板说。

在与中国山水相连的缅甸,因为土地成本优势和气候优势,在中国农业用地日益紧张的同时,这个投资的处女地成了香饽饽,吸引着国内的农业种植户们。

瑞丽畹町长合商贸有限公司最初就是依靠到缅甸种植西瓜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一开始公司的初创者们就是看中缅甸的气候优势和土地优势才到缅甸种植西瓜的。西瓜每三年一种,而国内土地资源紧张难以供应,当时刚好缅甸有大片闲置土地,于是便开始到缅甸租地种瓜。”长合商贸综合发展部经理刘洪芳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在缅甸的曼德勒和105码自有的西瓜种植基地已达5万多亩。在缅甸105码地区,有80%的水果种植户都是中国人。

几年前,缅甸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水果交易市场,西瓜成熟以后,大部分都是通过朋友推销介绍,拉往全国各地售卖。随着到缅甸种植西瓜的量不断增多,西瓜的销售成了一个难题。

“缅甸全国各地都在种植西瓜,最远的到缅甸南部,但是基本上都是销往中国市场。西瓜的产量增多了,销售量也随之增多,我们就想不如自己做贸易更方便。”于是在2011年,长合商贸诞生了。除了种西瓜外,该公司主要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货运代理、货运信息等业务为主。在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公司的业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刘洪芳介绍,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缅甸西瓜进入的旺季,而年前年后是西瓜交易最热闹的时候。除了云南的客商,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来到这里拉货,其中以河南、北京、上海等地的客商最多。

说到西瓜的交易模式,刘洪芳说,公司在缅甸105码建立了交易平台,客商们看货交易,在人多的时候,1000多名客商在看台上选西瓜,最终通过竞投,在手机上按出价格给商家看,如果双方无异议就达成协议。

“成交价包含从产地到畹町的运费。”刘洪芳说,西瓜到达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完成交货,而且西瓜通过边民互市的贸易形式进来,可以为企业节省17%的增值税。

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作用,助推中缅跨境农业合作项目健康发展,瑞丽检验检疫局积极鼓励、引导、指导企业和认证机构全力推进进口缅甸西瓜认证工作。

瑞丽检验检疫局对在境外种植的西瓜基地进行了GAP认证。刘洪芳介绍,截至目前,畹町长合商贸有限公司位于缅甸的6000多亩西瓜种植基地已通过GAP认证。此后通过GAP认证的缅甸西瓜带着溯源标签抵达畹町口岸,检验检疫人员只需“扫一扫”就能知道西瓜的产地、种类等信息,加快了通关时间。

随着中缅跨境农业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云南瑞丽口岸已成为缅甸西瓜入境的最大陆路口岸,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口岸目前已建成占地400余亩、年吞吐能力200万吨的进口水果国检监管区,以提升质量安全监管及通关便利水平,促进中缅跨境农业合作。

据统计,2016年1至6月,瑞丽口岸共进口缅甸西瓜40.6万吨,货值近10亿元人民币,进口量与去年同比增长20.1%。2017年,境外种植基地达30万余亩,预计产量可突破70万吨。瑞丽畹町口岸进口缅甸西瓜已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周边物流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印刷、餐饮住宿、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多行业发展,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而进口水果贸易已成为瑞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下一步,瑞丽检验检疫局将继续发挥认证作用,逐步扩展认证区域,扩大产品认证种类和认证数量,对认证产品实施更多的简化流程、快检快放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带动生产经营企业积极通过认证手段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品牌效应,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

政策护航,缅甸牛合法进入中国

“缅甸跟我们只有一河之隔。站在河边就能看到缅甸的山,但那边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完全靠人工投入,管理水平也低。缅甸的优势主要就是气候环境比较好,土地资源比较辽阔。”说到去缅甸发展农业种养殖的情况,瑞丽农业局办公室主任赵加平感触颇深。他说,更多的还是瑞丽的民间企业“走出去”,把国内先进的技术、肥料、种子带到缅甸生产,让缅甸的土地流转起来。

近年来,中国市场对于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国内市场无法供求的情况下,缅甸市场的肉牛因便宜的价格通过地下市场和走私进入中国,这使得中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好消息是,在今年5月3日,中国国家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发文,支持瑞丽市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

缅甸政府的态度也比较积极,10月9日,缅甸商务部发布通告,缅甸联邦政府正式批准活牛合法出口。

缅甸金农公司在南坎县境内规划2000多亩土地,目前已完成了300多亩隔离场建设用地的征地工作,其他规划用地计划用于养殖基地建设。中方走出去的企业还有缅甸康亚吉峰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缅甸金瑞巴瓦白兰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在缅甸八莫、曼德勒省皎色市等地建立肉牛养殖基地,积极参与试点项目建设。

目前,瑞丽口岸弄岛通道为肉牛进入中国市场的指定通道。据悉,该口岸临时查验场办公和生活用房的建设已基本完工,标准化查验场预计于2018年4月30日前完成投资建设。

对于肉牛养殖和屠宰项目,境内外两个环节分由两家公司承担。

7月26日,湖南大康国际农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康农业)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政府在云南签订了《关于瑞丽市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投资协议,大康农业将作为瑞丽市唯一签约的肉牛进口屠宰深加工实施主体。据瑞丽市农业局局长李正发介绍,在国内,现在所有进口牛均由大康农业进行统一屠宰。

据大康农业公告显示,该项目总建设内容按投资和建设进度分为三期,包括进口隔离检疫场与总计50万头屠宰能力的规模屠宰厂、牛肉熟食加工厂和皮革及内脏处理等工程项目等相关经营配套设施。

而在国外市场,主要依托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操作。比如瑞丽阿牛哥牧业有限公司携手缅甸牛博士有限公司与缅甸仰光畜牧协会世皇商贸有限公司签署了肉牛养殖、肉牛贸易运输、饲料生产、肥料生产等项目合作协议,为德宏州畜牧养殖企业与缅甸畜牧养殖企业开展合作树立了典范。

缅甸牛博士有限公司是走出去较早的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杨红星介绍,此前已经在缅甸做了20年的贸易,现在境内境外都有公司。“我们一直努力疏通,解决疫情,让缅甸牛安安全全地进来。”

杨红星说,缅甸市场每年有320万头牛出栏,销往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国,从地下市场和走私途径进入中国市场的量占50%,近150万头。如果能全部合法合规出口,按照一万元一头的价格计算的话,缅甸每年出口中国的肉牛能创造150亿元左右的贸易额。

“现在缅甸的肉牛养殖基本还是以农户散养为主。”杨红星介绍,现在国内企业还没有过去缅甸进行规模化的肉牛养殖,但一些到缅甸的中资企业已经带着改良技术和品种进入缅甸,并指导缅甸养殖户种植饲料等。

杨红星表示,缅甸一头牛的成本价格大约在4000元-5000元左右。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如果成规模化养殖的话,成本会更低,肉质也会更好。目前这些条件也正在吸引着中国企业过去缅甸养殖肉牛。

接下来,瑞丽政府在瑞丽境内肉牛产业化发展布局中,将结合瑞丽市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充分利用瑞丽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基地+专业户”的发展模式,计划在弄岛镇、姐相乡、农场、勐秀乡、户育乡、畹町镇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大力提升瑞丽肉牛产业化发展步伐,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市存栏肉牛5万头,出栏10万头。

打造跨境蚕桑种养殖加工产业链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碌着,在工人的操作下一个个的蚕茧经过挑选、煮茧、缫丝、烘干、成品包装五道工序成为符合出口标准的生丝。

正信公司2014年落户陇川,是一家蚕茧精深加工企业,也是陇川县产业扶贫和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目前,公司在陇川建立了4个小蚕共育基地,带动1500余农户栽桑养蚕,栽植桑园1万余亩。

“20年前陇川也曾经发展过蚕桑养殖,但是因为没有工业的支撑,农业非常脆弱,现在正信公司在陇川建立了缫丝厂,也带动了下游的制绸厂在陇川设厂。” 陇川县工业和商务局局长杨新江说。

蚕桑养殖最大的风险在于幼蚕的存活率比较低,正信在缅甸和陇川推广种养蚕桑过程中,将产业风险最大的环节留在了企业这边,蚕的前3龄在企业养殖,后2龄由农户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蚕的养殖难度,也降低了农民的顾虑。其次是企业给农民最低的保底价格,以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和保持养蚕的积极性。

正信公司副总经理项俊峰说,公司之所以从沿海迁到德宏投资建厂,主要就是看中这边的气候优势。他说,云南一年桑叶的生产时间比国内其他省长4个月,而以德宏为通道,也助力公司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缅北地区大力发展桑蚕产业。

其实,早在2013年,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山洪就带着100多名技术人员走进了缅甸,在缅甸贫瘠的土地上开荒,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桑树。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与技术不断成熟,在缅甸的种植板块越来越多,并以诚挚之心带动缅甸农业发展而获得了缅甸农户的信任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在正信缫丝厂内,流水线上熟练的操作工人基本上都是缅甸的年轻人。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专业的技术训练,并且能得到比缅甸更高的收入。这些缅甸工人非常好学、勤快,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正信陇川工厂就可以生产出5A级生丝(顶级是6A)。“这些缅甸年轻人有了存款后通常会寄回家里帮扶家用,而这些在缅甸时是想都不敢想的。”项俊峰说,良好的就业条件吸引着缅甸工人,目前工厂内有95%以上的工人都来自缅甸。

杨新江是正信公司落地陇川的见证者。据他介绍,目前正信处于工业加工的上游,就是将茧做成丝。为了延长产业链,陇川正积极引进下游企业,目前已有两家意向入驻。

据悉,陇川未来将打造农业闭环和工业闭环。在农业方面,桑树叶子喂蚕,制作桑叶茶;在工业上,达到产业的延伸:从蚕丝到丝绸再到服装生产。蚕蛹可加工制造成蚕蛹油,提炼蛋白制作化妆品,废弃的作为饲料消耗。此外陇川也将无限提升产业量,推动技术创新,做强做大国际市场。

德宏不断寻求跨境农业合作新突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瑞丽跨境农业也在向着新的方向继续前行。

记者从德宏州农业局了解到,2017年德宏州农业局按照“搭平台、建机制、强合作、谋共赢、创模式、出经验”的总体思路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积极与德宏州驻缅甸曼德勒、腊戌、密支那商务代表处沟通对接,组织农业代表团赴缅甸考察调研。

今年以来,德宏州农业部门相继派遣3批次5名技术专家赴缅甸曼德勒、密支那开展技术援助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水稻旱育秧、拉线条栽、玉米双行条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会5场次。培训缅甸农民、农业企业人员及政府机构人员200余人次。

近期,应缅方要求,德宏州农业局将委派3名种植业、畜牧业方面的技术专家到密支那开展为期一周的技术交流,将开展水稻、玉米、马铃薯、西瓜、芒果等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开展奶水牛繁育及饲养技术、肉牛生态养殖技术、生猪科学饲养管理以及牧草种植技术和技术等方面技术培训。

同时,德宏州农业局将继续派遣技术专家帮助缅甸曼德勒、密支那、腊戌等地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才,逐步完善缅北地区乡镇一级兽医体系,推动跨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德宏州农业局鼓励相关农业企业寻找缅甸合作伙伴,依法在缅甸组建合资公司。加挂中缅农业合作示范企业的牌子,增加中国元素,提升中国地方政府中资企业在缅甸的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支持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生产基地建出去,农副产品拉回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2017年,新增的瑞丽市傣福来生态米有限公司是德宏州农业局对缅农业合作项目依托企业,目前这个公司与缅甸澈丽珊朗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在腊戌、德尼、当阳、勐崖、皎梅、昔卜等地长期合作农业种植、养殖项目,种植稻谷、玉米、养殖肉牛示范等,第一年试验示范稻谷面积300亩,玉米种植600亩。第二年实施稻谷3万亩,玉米6万亩,养殖肉牛一千头。

瑞丽位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新形式下将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从民间往来到官方贸易,从最初的看重资源优势,开展上游种植产业到现在逐渐延伸产业链,开发下游加工制造的产业优势,目前瑞丽的跨境农业进入收益期,并带动中缅的农户获益。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