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流域国家语言提升实践项目启动
12月9日,由以晴集团红河以创科技有限公司、红河学院国际学院共同举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语言提升结对实践项目(泰语、老挝)启动仪式在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研发中心产品展示厅举行。标志着我省面向GMS国家小语种翻译机器的研制与开发又进入了新阶段。
出席仪式的蒙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万建起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云南红河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各领域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小语种人才需求巨大。为此,以晴红河研发中心与红河学院合作,依托小语种人才优势,共同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语言提升结对实践项目。这既有助于为红河州培养合格的小语种专业应用型人才,也能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参与语言实践项目的学生们“1+1”结对,即每对由由一名留学生和一名中国学生组成。他们的实践任务是共同收集语料,用于小语种机器翻译语料库的建设。为了提升积极性,完成语言实践任务学生们将获得相应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后可兑换相应奖金、奖品等。”红河学院国际学院院长杨文伟介绍,国际学院目前开设了对外汉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等专业,留学生达282人,分别来自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印度等国家。 为开发研制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小语种翻译智能机器提供了基础。
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共胜则认为,集团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这次与红河学院国际学院语言的合作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为企业开发面向GMS国家的智能翻译机器储备人才。同时,还能不断完善面向GMS国家的翻译机器的语料基础。
据了解,以晴集团是一家产业涵盖光电高科、智慧城市、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多元化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集团先后携手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华侨大学等进行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以厦门为中心,以福建以晴连城生态科技园、以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香港为研发和销售网点的产业格局。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世学 通讯员 赵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