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穷小伙娶缅甸姑娘 县委书记结对帮扶脱了贫

编辑:山西晚报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8-03-14 11:14:20 共1028人阅读
文章导读 沁源穷小伙娶缅甸姑娘 县委书记结对帮扶脱了贫

缅甸姑娘马小月在云南打工时与沁源县景凤村农民高保红一见钟情,20岁的马小月带着对中国生活的美好憧憬,不远万里嫁到了景凤村,开始了她的异国生活。10多年来,夫妻俩拉扯着3个孩子,靠微薄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以来,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与她家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多措并举精准扶贫,使这个困难家庭顺利脱贫。今年的元宵节,脱贫后的马小月参加了景凤村的秧歌队,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小月的秧歌扭得特别带劲,幸福的笑容感染了所有的人。

马小月扭起秧歌,特开心。

会说中国话还会扭秧歌

3月12日,记者到沁源县景凤村。刚进家门,热情好客的马小月迎了上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记者大为惊讶。除了黝黑的肤色外,她完全就像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2007年我在云南打工,我们俩是在工地上认识的,当时高保红是大工我是小工,我俩平常就在一起工作,接触比较多。”马小月说。“你们两人如何确定恋爱关系的?”记者问。“他这个人比较老实,也挺好的,认识几个月后我就答应嫁给他啦,也愿意和他一起回山西老家。”马小月略带羞涩地说。马小月的中文名字就是她和丈夫认识之后,丈夫帮她起的。“对你们结婚这件事父母持什么态度?”记者问。马小月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妈有点不同意,因为丈夫比我大十几岁,父母可能觉得年龄上不太合适,其他方面倒是没有什么。但是我愿意,父母也就没再说什么了。”马小月接着说:“因为需要办一些手续,结婚时,我家里人没办法过来,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办法把我爸妈接过来。”从马小月的神情中,记者看到了她的遗憾和失落。由于条件有限,结婚11年来,马小月只回过4次家,而父母也从没来过中国。“等以后条件好了,我一定要把父母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她憧憬地说道。10多年来,马小月不仅学会了说中国话、做中国菜,还学会了唱中国歌、扭中国秧歌,成了地地道道的沁源县景凤村的媳妇儿。

马小月一家五口。

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马小月的丈夫高保红平时在村里打零工,收入不高,两人生育了3个孩子,马小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人口多、收入低,他们一家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被村里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马小月结婚以来一直没有把户口迁到中国,每半年需要到长治市公安局办理一次签证登记。谈到这个问题时马小月无奈地说:迁户口需要中国和缅甸两地跑,家里条件不好,来回跑花钱太多。

在外面喂牛的高保红回到了家中,向记者诉说家里的情况:“2005年,我父亲生了病,看病买药开销大,经济也困难,欠了两万多元的外债,我就去云南打工去了。2007年,母亲也生了病,又欠外债3万多元。看着母亲病重,我就想着说,完成她老人家的心愿,带个儿媳妇回家。因为跟马小月结婚,又不得不借了3万块钱。”

精准扶贫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希望

2017年,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在沁源大地展开。

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得知马小月家的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并与她家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首先捐资3000元用于孩子们的学业,并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说到自己的3个孩子,马小月开心地指了指满墙的奖状说:“孩子们挺争气的,学习还不错,大女儿现在读五年级,二女儿读二年级,我儿子也上幼儿园大班了,一定要让他们好好学习,找个好出路!”

脱贫攻坚工作因户施策,多措并举,先帮助马小月办了结婚证,给3个孩子上了户口。她做绝育手术时,因为没有中国户口不能按贫困户标准正常报销,经县领导多方协调、特事特办,给她救济了5000元。在县乡村三级干部和扶贫工作队、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马小月家进行了危房改造,顺利住进了新房。

2017年,马小月全家的收入稳定达到22000元,顺利脱贫。同时,住房、教育、医疗都得到了保障,日子也开始红红火火。

脱贫之后的马小月,表达了对致富的渴望:“牛会一直养下去,等条件稍好点儿,我打算做农家乐,希望早点儿实现这个愿望。”(记者 张文举 实习生 杨勇 张瑨琪)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