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基金会:让世界在抗疟疾中聆听中国经验
健康界 缅甸投资
中国在抗疟疾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全社会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媒介生物控制项目、团队、技术的相互整合、配合和支持;三是中国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战略。
提起疟疾,很多人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主要原因是,中国最近这些年疟疾发病率迅速下降,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现在除了每年3000例左右的输入病例之外,中国本土传播的疟疾接近为零。
但在全球范围内,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媒介传播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构成了全球疾病负担的17%。中国抗疟疾的经验如何让其他国家受益?这是3月27日举办的首届亚洲媒介生物控制国际会议主题之一,也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下称盖茨基金会)的目标。
让世界听听中国的经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总结,中国在抗疟疾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全社会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媒介生物控制项目、团队、技术的相互整合、配合和支持;三是中国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战略。
这些经验也是盖茨基金会想带给全球的,特别是非洲国家和缅甸、老挝等亚洲国家。“因为全球90%的疟疾病例都在非洲,而缅甸、老挝等国家是中国输入病例的主要来源。”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解释,疾病无国界,把中国的经验输出去,实际上也间接保护了在这些国家的中国公民。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李一诺
将中国的经验带出去,一方面是希望中国在全球抗疟疾的活动中有更多的声音,另一方面是让中国的抗疟的药物和产品走出国门。现有的抗疟疾产品主要是蚊帐、杀虫剂等。李一诺介绍,医疗卫生产品是一个高监管的领域,要想进入全球市场就需要通过WHO的预认证。为企业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则,让企业准备申请进入联合国采购目录正是盖茨基金会正在推动的工作。
“除了帮助已经上市的产品通过WHO预认证,我们还希望更多的企业提前了解WHO预认证的要求,从而在研发产品和药物阶段就按照其标准来执行,打造真正的国际化产品。” 盖茨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副主任吴文达说,“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浪费临床试验。”
中国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李一诺同时也指出,虽然中国的经验可以输出,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完美了,中国自己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实际上,近些年来受人口、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媒介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很多疾病比如登革热、寨卡也在中国出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刘起勇介绍,他1985年到北京搞蚊虫研究时,一周左右才能抓到可传播登革热、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的白纹伊蚊,而现在根本不用找,稍一暖和就能在白天看到白纹伊蚊。2017年,山东还出现了一例登革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 刘起勇
此外,蚊虫的抗药性也是一大难题。通常,一种新药出来,只需要半年,蚊虫就能进化出抗药性。对此,屠呦呦也曾表示担心疟疾会在未来十年泛滥成灾,呼吁尽可能地延迟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
另一方面,从事疾病控制的人员不断减少也是盖茨基金会担心的问题之一。李一诺在采访中提到,现在的疾病控制是一个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是一个沉默的守卫者,很多人不愿意做。因为对CDC来讲,没有新闻、没有人关注他们就是最好的事情。
“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希望没有新闻发生,但没有新闻是需要大量工作、大量投入的。” 李一诺说。来参加首届亚洲媒介生物控制国际会议的很多人都是从事疾病控制二三十年的专家,“很难想象这些人退休后,还有没有人来做这件事情。”盖茨基金会在倡导和支持疾病控制方面工作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重视公共卫生,并吸引更多的人投身这份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