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企!曾经让大家揪心不已的那个铜矿,稳了
提起莱比塘铜矿,很多中国人并不陌生。这一总投资达到11亿美元的中缅合资项目几乎成为这些年中缅两国关系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3月奠基以来,该项目面临着缅甸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带来的种种考验。从2012年年底开始,一些当地激进村民在外部反华势力的鼓动下,因项目用地等问题不断举行游行抗议,甚至曾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其间,莱比塘铜矿经历了停工、复工的坎坷命途。风雨过后,莱比塘铜矿2016年3月顺利实现投产。这两年项目发展得是否顺利?铜矿与当地民众的关系相处得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走进莱比塘铜矿一探究竟。
▲位于莱比塘铜矿项目的中国企业万宝公司标志。 谢戎彬摄
路障只有几个,没有抗议人群
从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出发,《环球时报》记者先乘坐一小时飞机到达该国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从曼德勒机场到莱比塘铜矿有130多公里,一般情况下,车辆行驶需要约3小时,因为全程没有高速,几乎都是双向两车道。
抵达项目现场后,《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公司大门口周围干净整洁,想象中排列密密麻麻的路障设施实际上只有几个,脑海中抗议人群的身影也根本没有看到。身着保安制服的缅甸小伙着装整洁、训练有素,记者车辆进入大门的一瞬间,他五指并拢敬了一个礼。
▲莱比塘铜矿矿山。辛木摄
莱比塘铜矿位于缅甸实皆省蒙育瓦市尹玛彬县沙林吉镇,隶属于中国兵器集团下属北方公司的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根据签署的产品分成协议,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是中方业主,缅甸合作方是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和ME1(缅甸矿业部第一矿业公司)。
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联合党委书记罗大庆是个老军工,走路健步如飞,说话声若洪钟,大家都叫他老罗。烈日当头,罗大庆首先带着记者来到采坑现场,这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300多米深的巨大矿坑中,额定载重235吨、轮胎比人还高的NTE260重型矿用卡车来回穿梭,卡车身上的“中国包头”四个大字分外显眼。罗大庆对记者说,除了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在莱比塘项目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因为“中国制造”本身越来越有国际竞争力。
▲莱比塘铜矿矿山设备。辛木摄
罗大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投产后,2016年产铜2万吨,2017年产量6万吨,2018年计划产10万吨阴极铜。从技术水平、项目面积、产品质量等方面看,莱比塘铜矿亚洲排名第一应不为过。这些高纯阴极铜,含铜量99.9935%以上,符合国家GB/T467-2010高纯阴极铜标准,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阴极铜A 级标准等同,主要用于铜产品加工,主要销售地是东南亚地区。由于近年铜价上涨,铜矿利润相对较好。在缅甸人最关心的环保问题上,莱比塘铜矿顺利通过环境评估。
种菜养鸡,想方设法为当地提供发展途径
离开矿坑,《环球时报》记者穿过如同长城般的堆浸场,参观了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加工厂。之后来到项目与村庄的交界处,这里竖立着钢铁隔离护栏(围挡)。罗大庆指着这些护栏,语气沉重地说,当年在项目用地问题上,虽然有合同,也有当地缅甸政府的支持,但一些当地激进村民在反华势力的背后鼓动下,不断进行游行抗议,让莱比塘铜矿生产搁置许久。为了架设护栏,公司付出巨大努力。他指着附近的一个三层瞭望哨塔说,这是公司修建的瞭望哨塔,缅籍保安三班倒执勤,主要用于警戒观察,防止违法犯罪分子进入矿区,盗窃、破坏内部物资及设施等。
▲莱比塘铜矿矿山设备。辛木摄
莱比塘项目在缅甸引发争议后,昂山素季领导的调查委员会于2013年3月发布报告说,“从经济、社会、环保和国际关系等各个角度综合考虑,建议采取整改措施,继续实施莱比塘铜矿项目”。缅甸英语媒体“密祖玛”网站曾报道说,调查委员会提出该项目应该能为缅甸政府创造更多利益,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补偿,中企对此建议非常重视,甚至将其作为该企业制作的一部20分钟短片的主题。
为给当地村民谋求更好的发展和就业途径,万宝公司建造了蔬菜大棚和养鸡场。这一蛋鸡养殖场是缅甸最大的养鸡场之一,里面共有7.5万只鸡,从养鸡下蛋到鸡粪变肥,全部实现自动化。令人惊奇的是,鸡舍并没有浓重的鸡粪味,干净整洁,还有巨型风扇和自动水幕给鸡舍降温。在鸡粪堆肥现场,员工拿了一块经过处理的鸡粪送到记者手里,并没有闻到特别难闻的味道。为保证养鸡场的健康发展,万宝不仅从国内请来一位畜牧硕士负责培训及管理,还请来附近村里毕业于缅甸航空航天大学的硕士生负责日常运营和生产。由于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该养鸡场生产的鸡蛋成为当地最热销的鸡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至于蔬菜大棚,罗大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里的部分菜种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是他利用出差机会一次次背回来的,在大规模推广前,还先进行了实验性的试种。
“缅甸政府没想到,中企能做得这么细”
罗大庆在莱比塘铜矿已工作8年,这个项目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在他看来,莱比塘铜矿能有今天,“党建”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两大抓手缺一不可。他回忆说,当年架设围挡(护栏),一部分激进村民受外部势力鼓动反应激烈。项目生死存亡之际,在总公司党委的指示下,在海外党组织的帮助下,万宝矿产(缅甸)党委带领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冲在一线,最终成功。罗大庆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的今天,中国海外企业加强党建工作十分必要,缅甸远离祖国和家人,中国员工面对各种信息和危急情况的冲击,“不抓思想工作容易出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强党建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之一,“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中企援建的养鸡场。辛木摄
全面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在莱比塘也不是一句空话。万宝总结前几年项目遇阻的经验教训,想方设法加强对当地村民的帮扶,解决他们的生活发展问题。据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莱比塘铜矿雇用缅籍员工3449人,占员工总数的87%。像前面提到的养鸡场,除了几名中国员工,其他50多人都是当地村民,而且利润都归他们所有,铜矿不拿一分。
为掌握周边因项目失去土地的村民情况,万宝曾组织8支队伍深入家家户户,挨个了解困难。罗大庆说,这种做法不仅感动了当地人,在项目恢复生产上获得92%的支持率,也震撼了缅甸政府,“他们没想到中企能做得这么细”。
认真细致的沟通态度之外,公司也投入真金白银。根据万宝公司与缅方签订的合同,项目建设期内,万宝公司每年为附近的33个村子投入100万美元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社区帮扶项目,项目投产进入运营期后,合作各方还要为此拿出净利润的2%。
《环球时报》记者在莱比塘还参观了公司为当地村民修建的“移民新村”,这些房屋样式整齐,还保留了缅甸的民族风格。罗大庆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经济上的帮扶,还要培养他们掌握劳动技术。为此,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结合当地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计划为缅甸当地村民建立技校,培养技术人才。毕业生不仅铜矿项目可以聘用,还可以为缅甸其他企业服务。罗大庆表示,“找到饭碗,收到诚意”极大安定了周边村民的情绪,同时也增强了村民对万宝公司的信任,甚至有了“命运共同体”的感觉,外部势力目前很难再鼓动起像样的反对铜矿的游行示威。
中企的付出获得当地媒体的肯定。“密祖玛”网站评价说,“莱比塘铜矿或许能成为中缅经济关系翻开新篇章的重要标志”。对于项目的未来,罗大庆坚定地认为,随着工作深入和生产稳定,项目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小,支持的力量越来越大。缅甸政府和民众会逐步感受到项目带来的实惠,他真心希望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感觉越来越实在。
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特约记者 谢戎彬 辛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