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青少年的中国初体验:下一代交往助力“一带一路”未来
第14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7月18日-28日在上海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 薛雍乐 图
16岁的缅甸女孩Ei Ei Mon穿着红色舞裙和朋友们跑出后台,腼腆的笑脸上还戴着些许汗意。登上中国的舞台为20个国家的小伙伴们表演,对她来说还是个颇为新鲜的体验。
中国对于她并不陌生:说起未来是否愿意再来中国,她毫不犹豫地点头:“我想上北大。”在她的印象里,北京大学在缅甸非常有名,她周围的许多朋友也都以考进这座中国顶尖学府为梦想。
正像Ei Ei Mon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少年正以各种方式增进对中国的了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接近五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民间纽带也在通过不同渠道逐渐延伸。
7月18日至28日,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办、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第14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在上海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20国(或海外属地)的近130名青少年和老师,其中不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阿塞拜疆、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爱沙尼亚、尼泊尔、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和土耳其则是首次参加。
来自厄瓜多尔的18岁女生Amariys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她说,过去以为中国人很粗鲁、没有礼貌,但第一次来到上海,她却发现这里的人都很有礼貌、文雅和善。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综合格斗运动员,对中国功夫充满好奇,期待将来能有机会再来中国游览探索。
这样质朴的初步印象或许正为未来的友谊埋下了种子。厄瓜多尔是中国在拉美地区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于2016年与中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进行国事访问。
同样改变对中国印象的还有葡萄牙高中生Guilherme。上海常住人口超过了葡萄牙全国人口,这令他惊叹不已。而上海的科技发展、人们的勤劳品质、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吸引他再次来访中国的理由。
近几年,葡萄牙政府致力于推动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各领域合作,搭上建设顺风车。对葡萄牙经济而言,“一带一路”是不可或缺的机会,葡萄牙希望利用其在非洲和葡语系国家特有的影响力,参与这一倡议。
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媒体处官员龚沁伊表示,葡萄牙的青少年大概在10年前对日本文化更感兴趣,而现在随着在葡萄牙的中国投资越来越多,许多青少年出于经济或文化的原因,都更愿意学习中文。目前葡萄牙有5所孔子学院,学中文逐渐成为了大趋势。
“今天的青少年代表了未来,他们将成为大人,完成(‘一带一路’倡议的)那些项目。”罗马尼亚驻上海总领事内亚古(Aurelian Neagu)对澎湃新闻表示,“和其他国家的孩子聚在一起了解对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很有帮助,如果在儿时就有这样的体验,那等长大后就有额外的能力与他人合作。”
尽管中外之间的民间往来正在不断增多,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罗马尼亚驻上海总领事内亚古表示,即使是内亚古自己,在2年前来中国履职时都惊讶地发现,在中国竟有上百个比罗马尼亚首都更大、人口更多的城市,而自己此前从未听说过它们。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之外,中国还有更多地区等待罗马尼亚人的探索。
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柯南(Kenan Aga)也表示,土耳其的青少年大都会从历史课本上学到土耳其与中国在数千年前的往来和历史,无处不在的中国商品也影响着他们对当今中国的认知。
但柯南认为,土耳其人对中国的文学作品仍缺乏了解,自己来到中国后才发现,有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家是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与之相对的是,一些日本作家的作品被译成土耳其语,在当地受到欢迎。他表示,中土两国应进行更多双向的文学翻译,设立更多奖学金帮助两国青年人互相交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