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通水 折射金门的格局与智慧
中评社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现场会在福建晋江举行(中评社 束沐摄)
等待23年的大陆向金门供水工程终于成功通水。
8月5日,两岸各界人士分别在晋江龙湖与金门田埔举行隆重活动,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两岸通水,大陆不仅向一海之隔的金门注入涓涓清流,也为正处于严峻复杂中的两岸关系注入阵阵暖流。
在通水前后,中评社通过现场报道向外界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与观点,围绕通水议题采访了两岸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特别是不少金门县代表性人物与普通乡亲。我们注意到,金门各界对通水普遍持热烈欢迎与高度肯定态度,对台湾某些人的阻挠与冷眼表现出厌恶与不屑,对大陆方面、福建省为引水工程的努力与贡献表达感恩之情。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两岸交流合作遭遇逆流的今天,金门乡亲仗义执言,说出了心中的真话、实话,对金门未来参与两岸融合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例如,金门县长陈福海等人士提出通水、通电、通桥的“新三通”获得民众高度认同,金门乡亲建议修建跨海大桥、接入大陆高铁路网进而参与“一带一路”,希望联通厦门新机场、成为航空城与自贸区等,连民进党籍金门县议员陈沧江也直言“九二共识”在金门是普遍共识。
我们认为,金门人对两岸关系看得最远,对两岸大势看得最准,具有大智慧与大格局,真了不起!
而金门人的两岸大智慧与大格局,源于过去经历的战火淬炼与当今享受的和平红利所带来的深邃思考,既让我们欣喜与感慨,也给两岸带来深刻的启示。
两岸和平的来之不易,金门人最懂。国台办主任刘结一日前在晋江曾感慨,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的军事前线,而今变成百业兴旺的两岸交流合作前沿。金门乡亲听到这句话,一定心有戚戚焉。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曾多次以金门把弹壳锻造成菜刀为例,强调两岸和平的可贵。岛内日前也有媒体人指出,金门默默地承担“守门人”之责,才换取台湾全岛的和平与发展。的确,两岸虽未直接兵戎相见,但炮声相闻、物质短缺、气氛肃杀的苦日子,只有金门人才知个中艰辛。在金门,和平是最朴素、最真实的祈愿。
大陆发展的日新月异,金门人最知。与大陆只有一水之隔的金门,民众赴厦门、泉州等地比到台湾岛内各县市更方便快捷,这让金门人对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40年,厦门经历了从成立经济特区到举办金砖峰会,一跃成为国际化现代都市,而此次向金门供水的晋江,也成为一座古典与现代交融,经济繁荣与文化多元的城市,“晋江经验”更是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相较于台湾岛内不少人对大陆的发展还带着有色眼镜,甚至见不得大陆发展得好,金门乡亲对大陆的评价最客观、最公正。
两岸关系的大势所趋,金门人最明。登高望远,方能看清大势。回顾近三十余年,从“小三通”到“大三通”再到“新三通”,金门在两岸交流上走的最先,金门人对两岸交流的想法也最超前。更重要的是,尽管过程历经波折、遭遇重重挑战,金门人对两岸交流的愿景都一步步成为现实。这不仅验证了“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违”的道理,更突显出出大陆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坚定决心与强劲能力。不少金门人士日前对中评社表示,对两岸关系有信心,希望更紧密融入大陆发展,这才是具有正确历史观的人做出的明智判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涌入金门的清水活水,象征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与历史趋势。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金门人对两岸关系的历史观、大局观与大智慧,既是2300万台湾同胞的财富,也是十三亿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我们要更加倾听、认真研究、尽力落实金门乡亲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真知灼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