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丰收果实,中国—东盟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

编辑:科技日报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9-01-24 10:37:22 共1113人阅读
文章导读 收获丰收果实,中国—东盟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

收获丰收果实,中国—东盟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

泰国科技部组团参加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图为该展会中的创新成果展部分。罗锦模摄

中国科技人员在越南现场教学葡萄修剪。黄江流摄

“一带一路”科创故事汇⑤

一串串穗大粒满的夏黑葡萄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粒粒黑色的珍珠,果香四溢……在位于越南北江农林大学的中越边境地区农业科技走廊示范基地,今年新种植的葡萄丰收了。

一直以来,越南的葡萄种植主要在南方,中北部由于气候、技术等原因,葡萄的商品化种植几乎为零。“许多人不相信越南北部能种葡萄,当基地的葡萄挂果时,许多农业科研院校、企业纷纷前来参观。”越南北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阮俊叠博士说。

越南北部地区不能进行葡萄商品化种植的历史结束的背后,是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向越南的持续输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播下希望的种子,浇灌“合作之水”,收获丰收的果实,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推动下,一个个中国与东盟国家先进适用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的故事精彩上演……

泰国博士有个中文名

吴伟鹏,这是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技术管理中心产业技术发展部高级顾问Songphon Munkongsujarit博士给自己取的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

2015年9月,作为首位代表泰国参加“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的青年科学家,吴伟鹏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工作。

从负责中泰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工作到参与各相关技术推广活动,这半年让他收获满满。

有助于提高记忆的菠菜,青柠、橙子、薰衣草和莲花制成的活络油,能制成美容产品和肥皂的蘑菇……在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泰国展台,由中国—泰国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带来的泰国传统草药创新产品“吸睛指数”十足,再加上吴伟鹏的“站台”,人气爆棚。

在他的积极参与和协调下,中泰两国共同举办了超过10场技术转移活动,促成了逾30项合作。

从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和泰国开展联合研究,到广西林科院在泰国清莱等地实施油茶种植示范项目,再到泰国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中泰技术转移合作蓬勃发展。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先进适用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促进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说。

目前,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已成功构建了覆盖中国和东盟10国的创新网络,双边技术转移中心达到9家,双边区域中心1家,协作网络成员达2400家,其中东盟国家成员占三分之一,并拓展至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萌萌哒”小南瓜深受越南民众喜爱

在越南,“萌萌哒”小南瓜给当地老百姓餐桌带来了惊喜。

以前,越南的种植户喜欢大南瓜,但是拿到市场销售就犯了愁,因为个头大不好卖,一家人买一个回去吃几天都吃不完。

针对越南市场的需求,中方企业结合越南当地的品种进行改良,培育出的优势小南爪品种,单瓜重1.5千克左右,深受喜甜食的越南民众的喜爱。现在,越南北方和一些山区市场销售的南瓜75%是这个品种的小南瓜。

如今,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民众正从中国和东盟国家技术转移合作中广泛受益。

结合东盟各国技术发展实际需求,自2013年以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已牵头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活动70场,其中23场在东盟国家举办,对接项目超1900项,涉及企业超3000家,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491项,协议金额超过50多亿元。

盛产稻米、小麦、甘蔗的缅甸是传统农业国家,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民施肥用药意识相对薄弱。

从缅甸南部的毛淡棉到缅甸北部的曼德勒,广西化工研究院的技术人员顶着火辣的太阳,冒着被马蜂蛰、被蚂蟥叮咬的危险,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生活工作条件恶劣等重重困难,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施肥用药。

橡胶收割时间缩短3年,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农药和有机水溶肥产品的推广示范获得了沉甸甸的成果。

向越南转移农业科技和新能源科技,帮助越南企业培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向柬埔寨转移大米种植和加工技术,助力柬埔寨提升出口大米品质;向文莱转移深海网箱养殖技术,推动文莱提升渔业养殖水平……中国一批农业、新能源、生物技术、化工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正加快向东盟国家转移,推动了东盟国家的科技进步,增进了东盟国家的民生福祉。

青蒿琥酯闪耀“一带一路”

有着灿烂人类古文明和神秘壮观金字塔的非洲大陆令人向往,而疟疾横行却让人望而却步。

1亿支注射用青蒿琥酯,拯救了2000万重症疟疾患者性命——这是对青蒿琥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桂林南药创造的一组统计数字。

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促成下,桂林南药联合印度、法国、瑞士、泰国等国合作建设“抗疟药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青蒿琥酯系列产品走向更多国家,救治更多患者。

“青蒿素类药物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拓展到非洲,再向全球普及,成为国际通用的疟疾治疗金标准。”桂林南药总裁王文学说。

《2017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疟疾死亡率比2000年降低了47%,非洲地区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4%,其中儿童死亡率下降了58%。在这背后,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广泛使用功不可没。

在与东盟科技合作交流中,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积极促进中国—东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联互通,共同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创新能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在推动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科技园区等各类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转移以及当地科技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