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答中国人问题

编辑:胞波网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9-07-20 11:32:30 共125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人答中国人问题

吴瑟迪@胞波网

常与中国朋友聊天,免不了要提很多问题,说来也是,对缅甸不甚了解的中国友人的确有N个问题想知道!作为“主人”的自己的确“有责任”为他们“解惑释疑”。以下就最近中国友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尝试作答,以供参考。

1.缅甸人对“共产党”一词的印象及变迁?

:(削皮地)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得到想听“真话”的回应后)告诉你,缅甸人其实对“共产党”一词并无好感!在缅甸人的语境中也是个“贬义词”。原因有很多,其一、受到西方媒体以及当年(指上世纪50-90年代)缅甸主流媒体的妖魔化的反宣传,如同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妖魔化(如小说中“共产共妻”的污蔑)?其二、当年缅共在缅甸主体民众中的印象不是很正面。比如,现任缅甸国务资政已故的父亲,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原本是缅甸左翼爱国青年,缅共创始人之一,但是在正统的历史叙述中,就很少提及或故意回避这一事实。就是因为这个贬义词的原因。但是近年来,特别是昂山素季为首的民盟执政后,相关的正面报道多了许多,表达了民盟党对中共的钦佩,这对总体的民意有着正面的影响。主要针对的有两点:“扶贫与反腐”!这两项当然也成为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当然就另眼相看啦。

2.缅甸民众对“人字形(缅语称倒Y字形)经济走廊”的理解?

:说实在的,缅甸人绝大部分是一无所知,然后有很大成分又是“一知半解”!真正了解,然后欣然接受并欢迎的目前还不算很多,当然这得有个过程。而“欣然接受”的属于高层(包括政府决策者高官以及其他知识分子有识之士),他们肯定与缅甸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这也是很正常,“1带1路不也是提倡“共建共赢共享”的吗?

但是说实话,缅方对“人字形(倒Y字形)中缅经济走廊”最感兴趣的是那“一捺”(曼德勒-内比都-仰光),而缅甸人认为中方的“醉翁之意”是那“一撇”(瑞丽木姐-曼德勒-胶漂),真所谓“各有各的打算”。目前情况来看,假如先实施“一撇”,中方当然求之不得,但是缅甸民众会有所疑虑,会认为中方是“龟类”(缅语,意思是只会“扒向自己”自私自利之意);当然如果先实施“一捺”,中方可能不大情愿;现在可好,先“半撇”:先建木姐-曼德勒的铁路!这是最理智的决策!只要这“半撇”先建起来,木姐到曼德勒原先10小时的车程,今后3个小时就能抵达!缅甸人民十分欢迎!有了这样的“甜头”,后面的“一撇与一捺”的落实,肯定没有问题!因此说,从长远看,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的未来很看好!

3.为什么缅甸民众对中国人的接纳程度不如日本人和英国人?

答:很多原因。主要原因是日本、英国与缅甸毕竟距离遥远,尽管侵略过奴役过缅甸,但是他们“一走就走了”,没有后面的“纠缠”,缅甸民众可以“不记仇”。中国就不同了,有着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拥有共同的“跨境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理不清斩更乱”的关系。又有历代的历史遗留的“恩恩怨怨”,缅甸有句话“近者难缠”!意味:越发近距离者,越发有隔阂,不易相处。

其他呢,还因为近年来“德祐”(中国人+华人的统称)的确“涌入”大城市(特别是曼德勒)的情况比较显著,十分“刺眼”。无论是中国来的“德祐”,还是“山上德祐”(指山区涌入的土豪华人以及一些民地武少数民族),他们对当地文化“视而不见”,态度傲慢,行为粗野,与当地民众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演变成为矛盾冲突,因此尽管缅甸民众对“老华人——胞波基”深有感情,但是普遍对“德祐”都无法接受!他们划“德祐”为“外来入侵者”!甚至称之为“蟒蛇一般的吞噬者(有位著名作家就这样形容声称)”,加上反华媒体的煽风点火,“反华”情绪就高涨了!这现象无论日本人还是英国人,都不会有的!

4.在与缅甸当地民众发生矛盾纠纷时,最好的解决方法?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与当地缅甸民众发生的矛盾冲突均属“利益分配”问题,这有点误判了。其实,“利益冲突”仅仅是最后“导火线”!缅甸民众对“德祐”早就“看不顺眼”,这主要还是因为“文化差异”!不解决这个“根”,仅仅在“利益”上下手,属于“治标”不“治本”!要解决文化差异,就两个字“尊重”!

其实,教你们“一招”,在缅甸,最能够解决“纠纷”者,非法院,非警局,更不是政府!而是“找僧侣”!“在缅甸,搞定和尚,搞定一切!”很多结,都是由和尚方能解开!因为和尚是缅甸民众心目中的真正崇拜的偶像。

5.是不是缅甸人民的“民族自尊心”特强?

:没错,的确是这样。这似乎是弱小民族的普遍特性。作为“强国大民族”的中国人,应该理解体谅。这里讲一个网上传的笑话故事。话说,有一美国人(还好不是中国人)在仰光乘坐出租车参观市容。路过一座立交桥问:“这座桥你们建了多久?”出租车司机照实回答:“四年!”,美国人叹气:“在我们美国,两年就建好了!”;又过一会,又见一座桥,照样问:“建多久?”,答:“一年!”,再次感叹:“在美国,半年就好了!”;到了大金塔附近,又见一座桥,美国人又问“......”,这次司机的答案很干脆:“不知道呀!早上,我路过时,这里还没有桥!!”......这虽然是个笑话,司机的答案似乎也很“荒诞”,但这就是缅甸人的真实心态。再“荒诞”,他们也不会“服输”的!问题是你千万不要“欺负”他!

6.缅甸人是不是眼光“短浅”?不看未来,只看眼前?

:没错,的确是这样。经常这样形容缅甸人:他们只要今天有吃的,绝对不会想明天会怎样!缅甸有句话是形容女性的眼光短浅:“只见针眼,不见大门!”其实大部分人的眼光就是这样。当然,也可以解释为由于是佛教徒,对未来的利益比较淡定,属于佛教“不贪”?有些观点,只得慢慢来,这已经成为其民族特性惯性。

7.带缅甸人去中国参观,最好给他们看什么?

:假如一味地给他们参观中国的“发达面貌”,有时会起反作用,由羡慕到嫉妒,最后还会产生反感。过分的强调中国的发达先进,他们会认为这是在“炫耀”。有记者这样写过他的访华经验:“仿佛一个富翁邻居,带到他家看他如何富有!”所以最好的,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扶贫”经验。由“贫穷”到“小康”,如何奋斗出来,这才能够让他们“心服口服”。另外一些政党喜欢的还有“反腐”!其他人呢,应该根据他们的身份爱好,选择适合的参观项目。如:农业、教育、文化、绿化、服务、科技、甚至宗教......仅仅看高楼大厦,十分单调,也没有意义。

8.最好的对待缅甸员工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拉拢”缅甸员工的“心”?

: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不要总是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缅甸。比如,员工的假日,与其强调中国的节假日不如多重视缅甸的传统假日。每当缅甸的传统节假日(泼水节新年、瓦索月盈节、点灯节、德桑岱月盈节(俗称小点灯节、偷鸡节)等大节日),为员工请和尚念经、布施、敬老(向家中老人送礼品)、与员工同庆...... 还有一件最佳拉拢人心的方式:为缅甸贫困家庭孩子举办“成人礼”—“出家礼”!这是缅甸人民最重视最期待的活动!这些活动,十分“接地气”,既尊重了当地文化习俗,花钱又不多,效果却非凡!何乐而不为呢!

9.缅甸人是不是比较“亲美、亲西方”?

:是,也不是!说“是”,主要是因为缅甸长期沦为英殖民地,很多习惯思维甚至制度,经常以“英制”为主要标准,包括“国际语言”,也是以英语为大。“中国制”要取而代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为什么又说“不是”呢?那是一种“假象”,似乎缅甸人都听信西方的宣传,(甚至有点“反华”),那是被“亲美、亲西”的媒体“误导”,这主要是以西方为主的NG0非政府组织的势力影响,但是这毕竟是“假新闻”,等到缅甸民众真正了解中国的政策以后,知道中国的“一带一路”是真正“互利共赢”,真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后,他们会豁然开朗,欣然接受,走上正道的。这主要还看我们中方的努力!

10.缅甸有没有“亲中”的媒体?如何投稿?如何有效宣传中方的正面形象?

:有呀!《金凤凰》、《缅华网》、还有我们《胞波网》不都是吗!欢迎大家投稿!我们会最有效地宣传中方正面的形象的。

11.如何在缅甸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

:刚才说的几家新媒体,目前都开设了“缅文版”的报道。我们还与缅甸主流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联系我们吧!没问题!...... 呵呵......

12.为什么缅甸民众一般对中国“远征军”没有好感?

:必须仔细弄清历史问题。中国“远征军”,是当年以李弥为首的部队。这个部队三次入境缅甸。第一次,1942年左右吧,昂山将军“引狼入室”,将日军当作“抗英独立军”,由泰国引进缅甸,“国军”当时忽然醒悟,这是要由中国西南方向,“捅”中国“一刀”,因此立即派出“远征军”出来“拦堵”,结果被缅甸民众认为“帮倒忙”,当然不欢迎;第二次,1945年,昂山将军终于明白法西斯日军给的是“假独立”,再次引英军(实际上是“盟军”)宣布“抗日”,前次退兵到印度的“国军”随盟军入境缅甸,这一次,缅甸民众“公认”这是为缅甸“抗日救国”;第三次,1949年以后中国解放战争结束,当年的败兵“国军”逃窜进入缅甸,还要以缅甸作为“反共复国基地”,这一次,在缅甸历史教科书上,称之为“白色中国入侵”,当时还在联合国上控诉,呼吁国际社会给缅甸一个公道。。。明白历史真相以后,你说,缅甸民众(除了第二次入境)对“远征军”会有好感吗?

13.今年(2019年)年初(4月),看到缅甸国防部长三军司令与国务资政前后访华(的新闻),这是什么情况?要怎么解读?

:(笑)呵呵。。缅甸政治十分复杂。你懂的!各种政治“势力”都要拉拢中国为自己“背书”、“站台”,这一次,中国可以“左右逢源”,何乐而不为呢?

14.跟缅甸人讲话要注意什么?最忌讳讲什么?

:讲话要注意什么?主要还是两个字:尊重!忌讳?不要说引起对方感到“受歧视”的言论。比如,很多中国人看了缅甸现状,经常“不经意”地说一句:“今天的缅甸,就像我们中国80年代”云云。这句话,中国人听了,不会认为带有任何“歧视”?但是错了!缅甸人对这种言论,十分“不消化”!你知道,听了这话,他们嘴里不说,心里在说什么吗?他们在说:“你们的80年代?那个时候,你们在饿饭呀!我们缅甸没有呀!”上面说了,这句话,其实已经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会这样“愤怒”地“反驳”!那要怎样说呢?就比如刚才那句话,应该这样说:“其实,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落后),不过,只要努力,相信缅甸的未来一定会很好!(甚至比我们还好!)”这样,就“好听多了”!他们也舒服多了。

友人:(感激地)谢谢您!耐心地讲解。以后还要多多指教!

答:(谦虚地)客气啦!应该滴!(削皮地)以后关于缅甸那些事,就问我吧!欢迎来“百度”我们!

(欢笑声)

(吴瑟迪:友好人士,缅甸民间独立评论人)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