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岳宋经验”破解边境乡镇毒品问题治理难题
原标题:西盟“岳宋经验”破解边境乡镇毒品问题治理难题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边境线长89.33公里,有4镇2乡1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与缅甸第二特区接壤,是典型的禁毒前沿阵地。因特殊的地缘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边境乡(镇)毒品问题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绊脚石”。2017年以来,普洱市公安部门以岳宋乡为试点,立足边境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体系。
经过努力,全乡禁毒工作呈现出了“一无二降三升”的良好态势,即辖区无未成年人吸毒,新增率、复吸率同比2017年下降17.6%、18.9%,毒品预防教育覆盖率、吸毒人员录入率、戒毒人员管控率全部升至100%,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边境乡(镇)“打处力量薄弱、涉毒底数不清、防控手段单一、动态管理滞后”等毒品问题治理难题。同时,形成了“建、打、防、管”推进规范化、精准化、立体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四位四化”毒品问题整治“岳宋经验”,为解决边境乡(镇)毒品问题治理提供了成功经验。
“建”基强本
解决了基础薄弱问题
岳宋乡把建基强本作为抓好禁毒工作的基础,从三个方面入手建基强本。首先是强化组织。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担任组长,人大主席、分管政法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各中心站所主要负责人和村两委以及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禁毒工作组织体系。其次是建强制度。制定《岳宋乡禁毒工作章程》等6个制度机制,进一步明确禁毒工作职责任务。逐级签订《禁毒工作责任书》,逐户签订《禁毒村规民约》《禁毒承诺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禁毒工作责任体系。再次是建强支部。将敢管事、能管事,特别是在禁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群众优先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制定“1带1或1带N”帮教管控机制,属于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的,由帮扶责任人实行“1对1或1对N”包保帮教;属于非建档立卡户的,由村组干部、党员、驻村工作队员、橡胶公司管理人员等,实行“1对1或1对N”包保帮教,对外出务工的戒毒人员也做到了1对1的包保管控,极大提高了帮教管控的针对性、实效性。
同时,对涉毒较深、管理难度大的重点人员,成立由社区民警、禁毒专干、网格员、监护人或亲属组成的“五包一”帮教小组,并坚持与戒毒康复人员一周一见面、半月一谈话、一月一走访、一季一汇报,强化谈心教育,督促戒毒康复人员履行相关协议。由于跟踪管控到位,近两年来,岳宋乡未发生因吸毒引发的治安或刑事案件。
“打”压净化
解决了打处滞后问题
“吸食、贩卖毒品人员,罚款1000到3000元,并取消低保资格和全家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情节严重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严禁参与赌博和为他人提供赌博场地及赌博工具,违者罚款100到500元,情节严重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这是写在岳宋乡班帅村村规民约里的内容。
“为了让大家远离毒品的危害,在各级党委政府宣传发动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同时,我们也将禁止吸贩毒列入了村规民约。让群众制定的村规民约,在禁毒战争中充分发挥作用。”“自从制定了村规民约后,我们先后处罚了几十个零星吸贩毒的村民。在村民们戒毒成功后,经村委会商议,才能恢复他们的低保资格和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资格。”岳宋乡负责人介绍。
针对以往村民自治存在随意性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岳宋乡引导、启发村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将禁止村民吸毒、贩毒、种毒、制毒有关内容写入其中,明确个人、家庭、小组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盟约”“起誓”的方式,逐级、逐户签订《禁毒村规民约》责任书,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先后有23名吸毒人员,通过家人或村组干部扭送到派出所,有2个村8个村民小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对14户吸毒人员家庭进行了处罚。
岳宋乡还按照“乡级层面集中收戒、专业队伍及时消化、村规民约自治规范”的工作思路,整合中心站所、军警部队、民兵武干等人员组成“收戒大队”,由乡党委政府组织集中、常态开展收戒工作;由县禁毒大队、边境管理大队等驻派出所开展“传、帮、带”,提升吸贩毒案件消化能力;从根本上治理毒害,在集中大规模收戒的同时,岳宋乡以边境派出所专业执法队伍为基础,不断整合、充实专业队伍力量,通过聘请县禁毒大队、边境管理大队等专业队伍驻所“传、帮、带”,提升边境派出所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及案件消化力。在此基础上,以‘打零贩’为抓手,注重情报收集研判,与辖区村组各党支部建立“联议联动”机制,定期邀请各党支部负责人开展毒情状况联络会,通报辖区毒情状况、警情特点、各村寨治安管理情况,征求各党支部意见,对辖区可能存在的吸毒窝点,制定防范、打击、服务策略,达成共同工作意向,提升打击的针对性。仅2018年,岳宋乡边境派出所就办理零星贩毒案件8起,彻底铲除吸毒窝点7个。
“防”微杜渐
解决了新增蔓延问题
岳宋乡将辖区划分为7个片区、48个网格,按照“一网四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一点多户”模式,围绕构建多元防控体系。同时,制定《岳宋乡禁毒工作网格化管理办法》,由干部职工、脱贫攻坚挂包责任人等力量为网格员,构建层级明晰、责任明确的网格化防控体系,遏制吸毒人员新增、复吸。
整合岳宋乡精神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全乡开展“戒断示范户”和“禁毒积极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同时,开展法律志愿者服务和现场庭审活动,提升辖区群众依法禁毒意识。目前,已开展法律志愿者服务和现场庭审活动3次,有13人和25个家庭因为主动戒毒和提供禁毒线索受到了表彰。
抓好“一团三队”建设,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力度。遴选13人组成“禁毒防艾宣讲团”,通过集中培训、分片包干和现身说法、双语(汉、佤)讲解的方法,进社区、村寨、厂矿进行集中和分批宣讲,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禁毒意识;组建联防巡逻队,制定值班巡逻制度,巡防登记进出寨子的陌生人员,严防跨境零星贩毒活动滋生泛滥;分片区动员老党员,以及有威望的村民和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妇女组建了7支劝导队,对涉毒家庭和个人进行劝导,劝解吸毒人员主动戒断毒瘾;每个村民小组组建一支歌舞队,组织、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以健康生活自觉抵制毒品。
拓展“十个一”经验做法,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依托力所乡中小学校“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校园守护行动‘十个一’经验做法”,投资15余万元在岳宋乡中心小学建立了占地100平方米的禁毒警示教育点,并创新开展了“鼓点禁毒拍手操、特色家长会、禁毒知识小广播”等为主要内容的禁毒知识进校园活动,不仅实现了全乡两所学校禁毒教育的常态化,还通过不断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真正做到了“小手拉大手”,全乡在校学生家庭实现“双无”目标,即无吸毒人员、无涉毒人员。
“管”实控严
解决了漏管失控问题
搭建数字管控平台。设计研发“西盟佤族自治县戒毒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应用下载“管理系统”App,形成了“一级村组管理帮教,二级村委会落实措施,三级禁毒办(禁毒专干)系统管理、四级乡镇督促领导”网格责任的体系。禁毒办(禁毒专干)定期将社区康复人员的尿检、谈话等信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录入系统;村组干部、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监督、提醒、管理;乡(镇)主要负责人根据系统预警提示功能实现对各村组禁毒工作的督促指导,实现了数字管理和信息共享的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社区康复人员的漏管、失控。该系统在岳宋乡投入使用以来,无论是在册吸毒人员、现有吸毒人员、新增吸毒人员,还是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都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搭建社区戒毒平台。按照“社区+家庭”帮教模式,成立由社区民警、禁毒志愿者、网格员、监护人、亲属组成的“五包一”帮教小组,与戒毒康复人员一周一见面、半月一谈话、一月一走访,一季一汇报,强化谈心教育,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
搭建阳光关爱平台。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每年拿出10余万元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阳光关爱”活动,在乡禁毒办设立“阳光关爱服务站”,通过与劳动、农科、卫计、市场监督、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定期组织劳务技能、传染病治疗与预防、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培训,并开展“冬日暖阳”“520爱心疏导”“阳光家园”等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帮助有特长、有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开拓就业门路,引导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2017年以来,已有35名成功戒断毒瘾的村民通过相关培训获得重生,走上了就业岗位。
“建、打、防、管”毒品问题整治“岳宋经验”四位一体、四化合一,有效破解了毒品问题整治“打处—漏管—复吸—新增”瓶颈难题,做到了“总量有实数、打防有实招、管控有实效”,走出了一条因地因情施策、共建共治共享毒品问题整治工作新路子,迈出了“强意识、铲土壤,控增量、减存量”毒品问题整治工作新步伐。(记者 钟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