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要警惕西方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进行的“精神征服”
思想火炬
中华文明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访《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郑若麟
图为郑若麟在《中国正在说》录制现场。(资料图片)
作为《文汇报》常驻法国巴黎和欧洲的资深记者,郑若麟在法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其间,他用西方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让更多的法国人读懂中国。回国后,他通过电视节目等方式,为观众讲述如何跳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来看待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中国人读懂自己,坚定“四个自信”。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的复兴势不可挡,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郑若麟,听他讲述中国故事。
用事实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您此前作为《文汇报》常驻巴黎和欧洲记者,经常在法国媒体上发表有关中国的文章,并应邀参加有关中国问题讨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您是如何向世界讲述今日之中国的?
图为《与你一样的中国人》(法文版)封面。(资料图片)
郑若麟:今日世界、特别是西方最不了解中国的地方,就是不明白中国到底是如何崛起的。他们用西方的观念、概念和理论,来观察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社会……却不明白预测为什么都一一落空。
虽然他们所谓的“预测”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中国不采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的话,那么要么中国崩溃、要么中国衰退、要么中国变成一个“法西斯国家”……总之,中国是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既发展发达,又和谐稳定。因此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成功。最后我得出了四个结论。
首先,一定要尽可能详尽地介绍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是西方的政党。西方的政党,一定是某个利益阶级的代表。因此每个政党都只是代表社会各阶层中某一阶层的利益。因此他们需要多党制、需要轮流执政,来轮流为法国各社会阶层谋利。
法国社会党在2017年大选时,登记党员一共也就二十来万。用西方的概念,二十来万党员的党,统治一个6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当然是不合适的,具有某种“独裁”的性质。但中国共产党9000多万名党员,代表的是中国所有各个阶层,即全体人民的利益,无论是从比例还是从代表性来看,都是法国政党无法相比的。法国所有政党党员全部加起来也不到百万,其代表性远不如中国共产党。每次我将这个道理讲清楚时,他们也立即明白,指责中国一党执政“不民主”,绝对是荒诞无稽的。
其次,要介绍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让西方民众明白,中国是在怎样的历史困境中,艰难地通过浴血奋斗才获得今天的伟大成就的。很多西方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西方殖民主义对世界其他非工业化国家而言,是多么严重的历史性灾难。
再次,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法国和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拥有上佳的自然环境。大片的优质可耕地、一年四季的风调雨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使他们无法认识和理解一个仅有7%的可耕地的国家,是如何养活近20%的世界人口的。这一点,我在法国给当地公众介绍的时候,很多法国人都感叹:原来如此,中国真是太不容易了!很多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由此而改变。
最后,要讲好今天中国人的个人故事。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故事。而这种个人的故事是最打动人的。中国今天的个人故事大多是美好的、成功的故事。我在用法语直接撰写的《与你一样的中国人》(Les Chinois sont d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里,就讲述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故事,效果显然是非常好的。
讲好中国故事有很多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我个人的经验是,一定要讲事实。事实才是打动人心的最重要因素。我曾经在法国一次讲座中,将中法两国在2008年时的现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比较,这样的比较,显示出中国还落后于法国,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当我将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的进步展现给法国人时,他们立即就明白了,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目光去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也明白了中国的不易、中国的进步。
中华文明的复兴势不可挡
记者:您多次参加法国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和辩论,并强调“中华文明的复兴可以说是势不可挡的,而且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这样讲?
郑若麟:世界上的一切事务,都要通过比较,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确切的答案。中华文明的复兴势不可挡,而且是历史的必然,并不是我随口而谈的,而是在与当今世界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群相比较之后,我才得出的一个结论,我认为是完全符合事实的结论。这个结论与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与一批所谓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进行激烈辩论后,我的观点说服了一批又一批的法国听众、观众和读者,最终一家法国出版社约我直接用法语撰写了一本有关今天中国的书。这本书后来以《与你一样的中国人》为书名,在法国出版发行。当时,有很多电视台、电台和纸质媒体介绍了我的这本书。
我在辩论中一直强调、甚至可以说是反复强调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势不可挡”,完全是因为中国是由一个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有一支足以战胜任何试图在军事上征服中国的军队,拥有非常自由、蓬勃的经济贸易和完全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以及非常勤劳的人民。而这几点,迄今为止西方和法国并不了解,更谈不上认同。
所以,尽管今天的法国开始讨论,为什么中国近二十年会发展得这么快,但这种讨论其实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个翻版。西方对中国一直是轮流使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这两大版本的。目前似乎正轮到“中国威胁论”时期。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落后。如今,我们有着重新崛起的一切必要因素,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所有优势,都在一一被重新评估、更加凸显。所以,中华文明的复兴势不可挡,而且是历史的必然!
筑起文化自信的新长城
记者:您在电视节目《中国正在说》中谈道“筑起文化自信的新长城”,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郑若麟:首先要警惕西方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进行的“精神征服”。我们中华文明是一种开放的文明,从来不拒绝来自西方或来自其他各类文明的文化和精神产品。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些文明具有一种征服特性;这种征服特性使得某些文明或多或少、或远或近、或明或暗地带有从精神上来改造其他文明麾下民众的脑子的“使命”。
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知彼”的意愿和“知彼”的能力。只有真正认识了西方,我们才能建立对我们自己文化的自信。但要做到“知彼”是非常困难的。在这里,我要呼吁我们的媒体,要勇敢地承担起“知彼”的历史重任。
所以,要树立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自信,必须从“知彼”做起,这样我们才能取长补短,既看到对方的优点,也看到对方的缺点;同样,也看到自身的弱点,但也看到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无懈可击的文化自信。今天我们有了一个莫大的优势,就是40多年来,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日复一日地印证,我们的政治体制是最适合我们国家、人民和历史的发展模式。这一事实对我们建立起文化自信,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文化自信就在我们面前,伸手可及。
记者: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人们也往往会将西方道路与中国道路放在一起对比。您认为应该如何在国际视野下看待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郑若麟:这里涉及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用以相互比较的坐标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发展模式领域,世界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坐标系;西方的一切,与中国的一切相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问题在于,用在中国身上是正确的东西,如果搬到西方去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反之亦然。这正是形成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一个特殊的地方。
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基本上都是类似的,而且它们之间在宗教信仰、历史、甚至人种方面也是类似的。中国却与它们完全不同。问题在于,西方人不理解的是,中国体制与当年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就是一种中国人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实现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因此,我们需要说明的,恰恰是这种特殊性同时还形成了中国道路、中国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
我相信,一旦这一点为世界所理解的话,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魅力就会是无穷的。
链接
让中国故事深入人心
一条流苏围巾,一袭中式套衫,一副金边眼镜,这样一位外表儒雅温和的长者就是文风深刻、语言犀利的上海《文汇报》前驻法首席记者郑若麟。作为一名驻外记者,他旅居法国二十余载,以文为媒,用西方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如今,作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他通过电视节目、发表著作等方式,以自己对中西方的深入了解为国人构筑文化自信。
郑若麟出生于一个法文世家,父亲郑永慧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他对郑若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到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父亲不只是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更让我明白了一个文明要想有利于国家、人民,就必须与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学习。”
上世纪80年代,郑若麟第一次踏上法兰西的土地,随后,他以《文汇报》记者的身份常驻巴黎,直到1997年才回国。2000年,郑若麟再度被报社派往法国,一待就是十几年。
作为为数不多的驻外时间长达数十年的中国记者,郑若麟报道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写自己的东西,不做国外媒体的传声筒。他深入一线获取新闻信源,20余载笔耕不辍,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了数百万字文章。他的笔下浸染过海湾战争的纷飞战火,勾勒过圣火传递的台前幕后。其中,刊载于1991年的新闻通讯《战火映红巴格达夜空》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除记者身份外,郑若麟还被法国人视为“中国专家”,经常应邀在法国媒体上谈论中国问题。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圣火经过巴黎受阻,引发舆论哗然。当晚,在法国5台的辩论节目《巴黎无圣火》上,郑若麟舌战群“儒”,凭借短短的2分钟发言机会机智地揭露了某些被法国媒体刻意忽略的事实细节。面对主持人对自己发言的有意打断,他不卑不亢,犀利以对:“请我来,是请被告来听判决书的吗?”节目之后,不少法国观众来信以示支持。
通过这次事件,郑若麟发现,在法国,对中国不友好的人多数是因为对中国极端不了解。这让郑若麟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性。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喇叭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郑若麟产生了直接用法语写一本给法国人读的书的想法。2012年,《与你一样的中国人》问世,不到三个月就在各大书店脱销,成为了法国社科类的畅销书,有评论家惊叹,“这是第一次有中国人直接用‘莫里哀’的语言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除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这些年,郑若麟也逐渐感受到,相对于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缺乏应有的信心。构筑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在团中央等共同举办的“青年网络公开课”第一课上,郑若麟作为主讲人,号召大家要重新夺回我们的话语权,不要迷信西方的话语体系,要对自己国家保持自信。各大视频网站播放量过亿,反响之强烈,令郑若麟自己都始料未及。
此后,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邀请郑若麟担任主持人。在节目中,郑若麟用生动的讲述,让更多观众对西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国家与文明有了更强大的自信。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作为中法关系的见证者与推动者,郑若麟依然坚定地希望自己扮演中法交流的桥梁,去解构由不理解产生的傲慢与偏见,让更多外国人读懂中国,也让更多中国人读懂自己。正如他所说的:“我们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也要成为历史的书写者和讲解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