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习近平访缅甸:千年“胞波”将迎“新时代”
“胞波”在缅甸语中意为“同胞兄弟”,是中缅人民之间的亲切称呼。1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在展望此行时说,传承友谊、深化合作,中缅“胞波”将步入“新时代”,这将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以“新年第一访”传承友谊
史料记载,中缅友好交往可追溯至汉代,情谊绵延千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国领导人有着友好互访的传统,不断丰富中缅“胞波”情谊的内涵。
“缅甸与中国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沿岸分布着跨境民族,边民互动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说,缅甸也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官方介绍,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往访缅甸。此访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对中缅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特殊意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这将是中国新一年元首外交的点睛之笔,也可见缅甸在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位置。
云南大学副校长、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说,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国家,需要给予更多重视。
以“命运共同体”深化合作
受访专家认为,此访料将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其中,推动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推动中缅经济走廊由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举办文化旅游年等备受关注。
翟崑注意到,在东南亚,中国已先后与柬埔寨、老挝两国签署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他指出,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中缅共建“一带一路”仍存在不对称问题,互联互通还不均衡,因而当前双方合作重点仍是铁路、电力等领域,但在海洋、数字经济等领域亦有合作潜力。
许利平说,缅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交汇点。从已释放出的信息来看,双方将在习主席访缅期间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势将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体来看,除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双方或将在跨境工业园、农业等领域涌现新成果。
事实上,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已有不少收获。截至2019年11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为缅甸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2亿美元,并有力带动就业。由中企总承包的皎喜电站每年可产出12.74亿千瓦时电力,竣工投产后解决当地270万人的用电难题。
许利平还谈到缅甸的旅游资源。“既有美丽风光,又有文化古迹,还是佛教圣地。”他说,旅游是人文交流的载体,在文化旅游年的背景下,结合已开展的医疗“光明行”、设立奖学金等民生项目,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将进一步得以夯实。
以“国家间典范”影响世界
中缅关系被称为“在互尊、互信、互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树立了大小国家间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受访专家强调,缅甸作为中南半岛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6000多万人口,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缅关系远超双边范畴。20世纪50年代,正是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领导人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中缅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符合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要求。”李晨阳说。
长期以来,中缅双方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方面密切协调配合。翟崑指出,缅甸是非南海争端方国家,其立场更为中立客观,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过程中往往起到缓冲调解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习主席此访还将增加世界经济的确定性。”许利平说,中缅推动经贸合作,对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