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1月18日 星期六

川军老战士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曾破例喝酒庆祝

编辑:华西都市报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4-08-16 11:05:24 共1802人阅读
文章导读 川军老战士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曾破例喝酒庆祝

 

川军老战士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曾破例喝酒庆祝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曦

  8 月 15 日是抗战胜利 69 周年。这天上午,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人民公园的川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下,向当年牺牲在战场上的川军将士,献上一束束鲜花。他们中既有成都大轰炸的受害者和幸存者,也有抗战川军和远征军的老战士。每年此时进行祭奠,从未间断。

  这些老兵们,明显老了。他们中,有的走路不再利索,需要儿女前后搀扶;有的耳朵渐聋,提问必须凑到身旁大声说。而他们又不曾老去,因为对参加过的一次次战斗以及8月15日胜利那天场景,他们记忆犹新。

  8月15日 ,华西都市报寻访了6名经历过抗战的成都老战士和大轰炸幸存者,他们又一次回顾69年前那段艰苦的抗争和胜利的喜悦。

  A

  一个城市的屈辱

  多次赴日索赔两名大轰炸幸存者累病了

  作为大后方,日军寄希望通过大轰炸击垮中国军民的抗争意志。一次次成都大轰炸,就是日军对成都平民的野蛮轰炸行为。

  自1938年11月8日,日机首次袭扰成都开始,至1944年11月止,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成都所受轰炸至少21次。其中,尤以1939年6月11日、1940年7月24日和1941年7月27日所受的三次轰炸最为惨烈。

  近年来,一些老人为讨回尊严正义,勇敢地站出来奔走呼吁。老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次次赴东京,向日本索赔。“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让鬼子低头认罪!”

  然而,日本谢罪至今遥遥无期。8月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两名大轰炸幸存者时却获悉,2011年曾赴日索赔的成都老人文仲,以及今年赴日索赔的苏良秀老人,因一次次赴日索赔累垮累病。

  据了解抗战期间,作为大后方的成都、重庆、松潘、乐山、自贡等地,均有大量平民在轰炸中伤亡。从2006年最开始诉讼时,参与原告的受害者共有188位。距今8年之后,已有三分之一的受害者相继离世。

  整个成都张灯结彩鞭炮响了整整一天

  ————成都大轰炸幸存者·文仲1941年7月27日上午,侵华日军出动108架飞机,对成都进行狂轰滥炸。伴随着警报声,年幼的成都市民文仲在母亲的怀抱下逃难。

  还没跑到城外,日机便黑压压地来了一大群。“飞机飞得很低,里面坐的鬼子都看得到。”当时位于永靖街的文仲家受到猛烈轰炸。“我家的铺面大门震破,屋架歪斜,房顶上的瓦片全部破碎。屋外全是黄沙和碎片,众多被炸死的街坊邻居埋在废墟下,哭声四起。”文仲回忆。由于轰炸的剧烈声响震破了文仲的左耳鼓膜,加上轰炸后家境困苦,左耳失聪困扰了他70多年。2011年3月初,73岁的文仲作为“成都大轰炸”39名受害者的代表,赴东京参加对日索赔案开庭审理。

  8月15日,联系上文老时,他因今年年初的突发疾病一直卧病在床。由于大脑受损,曾经重复过一次次的轰炸情形,也已说不清楚。

  胜利那天,她和同学在城里狂奔

  ————成都大轰炸幸存者·苏良秀苏良秀和文老一样,同为成都大轰炸的幸存者。也在1941年7月27日的大轰炸中,苏良秀失去了5位亲人,自己也身受重伤。

  今年6月4日,是“成都大轰炸”受害者正式向日本提起索赔诉讼以来进行的第29次开庭,84岁的苏良秀完成了自己毕生的心愿。同月8日上午9点35分,顺利完成了开庭作证任务的苏良秀从东京乘飞机返回成都。在日本的三天时间,苏良秀向当地社会团体、议员及众多的志愿者多次讲述“成都大轰炸”的暴行。

  但与文仲老人一样,回国不久,苏良秀老人就累病了。8月15日下午,苏良秀的女儿马女士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由于赴日索赔过于劳累,最近这段时间,老人的身体很不好,目前在西昌养病。

  但对于母亲多次讲述过的抗战胜利当天,马女士仿佛亲历过:

  由于大轰炸,苏良秀当时十分恐惧,基本上不敢出门。8月15日,听说“日本投降了”,再也不用怕日本飞机的轰炸,苏良秀拉着同学走到成都大街上。她身无分文,却异常兴奋。大街上走啊,叫啊,见人就想拥抱。

  B

  一个城市的抗争

  破例喝了酒,枪里的子弹打完了

  ————四川远征军·钟华站在人民公园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87岁的钟华腰杆笔直,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每年抗战胜利日,他都会在这里来祭奠先走一步的战友们。

  1944年初,17岁的钟华正在成都读高中,当时远征军教导团来学校征兵,“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与钟华一起参加远征军的,还有其他约100名成都学生(高中生、初中生都有)。随后他们被派往印度,钟华被分配到由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一军第38师预备队。

  战场如此残酷,多少战友死伤。而钟华的脚和肋骨就在那时受了重伤,被送往美军设在印度的医院养伤。伤愈后,钟华又继续参加远征军,从缅甸打到了云南。

  1945年,钟华被组织前往广西、广东收复失地。可刚到广西,还没和鬼子交上火,就是8月15号了。

  他所在部队,军纪十分严格,从来不准喝酒,不然要军纪严惩。但那天,部队破例了,大家一起喝酒!

  所有人都把枪拔出来,对天鸣枪。“有手枪、有步枪、有机枪、甚至还有炮。有的人把枪里的子弹都打光了。噼噼啪啪,响了好长一阵子。”说起胜利那天,钟华笑得像个孩子。

 欢庆鞭炮太多,地上铺起厚厚一层

  ————川军医护员·王书君8月15日上午11点,成都人民公园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静静地望着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老人名叫王书君,今年95岁,是一位抗战女老兵,当年曾作为战地女护士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等多次抗日战争。

  1937年王书君刚刚初中毕业,考上保定女子师范学校。王书君和几位同学毅然决定弃笔从戎,参军抗战。参军路上王书君一行经历炮火洗礼,最后艰难走到了军营,加入了三十军三十一师,并改名王书君(原名李书)。1938年,王书君同部队参加了台儿庄战役。

  “川军个个不怕死,受伤抬下来了,还争着上战场。”王书君望着纪念碑说,大多数重伤员只能躺在火车的铁框子上。她背着药箱和二十多个护士,一同在火车上挨个给他们换药。

  至今,王书君仍记得胜利当天的情境。胜利当天,王的部队正好在西安城内,整个城市都沸腾了:大街小巷穿梭着压抑不住的百姓,奔走相告。

  鞭炮响了一整天,从早到晚一刻不停。第二天早上,王书君出门看到,整个街道上全是厚厚一层的炮纸。

  那场战斗太惨烈,上岸就拼刺刀

  ————四川远征军·张黎元中午12点,在人民公园内,91岁的老兵张黎元再一次和战友们唱起了远征军军歌,仿佛时光又一次回到了71年前,参军的那一天:

  1943年,抗日战争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17岁的张黎元就是在少城公园(即现在的人民公园)投奔到参军的行列。“我们出发的时候,街道两边全是送行的百姓。”张黎元回忆道,大街小巷都挤满了出来送行的人,很多人在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队伍中,年轻的张黎元他们辗转重庆、云南,最后在昆明乌家坝机场乘飞机,飞赴印度,编入最艰苦的新一军工兵营。1944年,张所在的新一军在缅甸地区遭遇的是日本十八师团,这支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团,成为了中国军队势必要拿下的部队。6月,为掩护部队夜袭日军司令部,张黎元所在队伍被安排到离日军支援队伍较近的河边进行阻击。“那场战斗太惨烈了,一上岸全是拼刺刀,都杀红眼了。”张黎元说,我们在岸边基本消灭了十八师军团的一个联队。那场阻击战,张腰部中刀,被送往四十八医院进行治疗。

  欢庆胜利老百姓都焚香点蜡

  ————川军司务长李圣言 8月15日,97岁的老人李圣言一说起抗战胜利的当天,就合不拢嘴。1936年初,简阳人李圣言年仅17岁,为了谋生,加入了国民党25军140师。1938年3月初,李圣言所在的140师从灵宝乘火车赶赴徐州,又徒步100多里到达台儿庄主战场。

  1938年4月中旬,由李宗仁将军领导的台儿庄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为了保存实力,全体参战部队主动战略撤退。李圣言作为部队的司务长,负责后勤保障,但很快跟他们失散了。

  1938年5月到6月,李圣言带领的后勤部队在当地农村化整为零,平时劳动,有机会就围杀小股的日本骑兵。“我带着他们杀了共11个日本兵。”李圣言说,但后来日本人开始扫荡,“我三度负伤,手臂、大腿、膝盖都受过伤。”

  打了7年的游击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我们就进城接手台州,还接收了台州机场。”

  李圣言回忆,城里面一片欢声笑语,家家张灯结彩,“老百姓都焚香点蜡,烧黄纸,拜菩萨,感谢老天。”

  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 实习记者许小卿实习生杨力摄影吕甲

  专家说抗战四川应有标志性的抗战纪念馆

  访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
  8年抗战中,川军从1937年8·13 开始一直打到 8 年抗战结束。二战时全国打了参战人数超过10万人的“战役”22次,1117次大战斗,川军参与了28次战役。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出川直接上战场的壮丁有350万,还有挑夫、给养、卫生等多方面的后勤人员大约500万。

  叶敦序说,官方统计抗战时期全国参战军人中,战死者达264万,其中川人64万,占1/5之多。所以有民间俗语“无川不成军”。

  抗日战争8年的损失,以当初的价值折合为美金,达到了6600亿美金,而即使当年的美国,一年的GDP为2300亿美元。这笔巨额消耗,其中1/3来自四川这个抗战大后方,四川老百姓赋税、捐款等,8年时间折合为2200亿,差点赶上了美国一年的GDP。

  四川人提供的粮食,达到了 8000 万担。可以说,四川为抗战提供了兵员、粮食、经济等多方面支持,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四川这个大后方,抗日战争取胜会更加艰辛。

  抗战时重庆一直作为陪都,后来成为直辖市后,四川就没有了一处标志性的公办抗战纪念馆。虽然四川因为地理优势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但川人出川打仗,前人在战争中所付出的,应该让后代看得到也记得住。

  抗战胜利时,叶敦序才两岁,还没有当时的记忆,但他父亲,黄埔军校成都分校毕业的叶扬和当时是驻西康省24军司令部军长的侍卫官,当时的军人们高兴得“枪炮直接往天上打”。成都人更是敲锣打鼓,放火炮放孔明灯发号外庆祝,上街游行喊口号,人民公园通宵庆祝。当时的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在北校场,从1937年到1949年,这里出了很多军官。“连续庆祝了好几天,众志成城打败帝国主义后,重新建设新家园。”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