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改争议身后的英国影子(文/黑白自在)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4-09-07 12:35:40 共1868人阅读
文章导读 香港政改争议身后的英国影子(文/黑白自在)

 

香港政改争议身后的英国影子

文/黑白自在

    1993年的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话:“英国人最近要从政治入手,搞‘政治民主化’来保持英国在香港的影响,九七后英国仍然要管理香港。”

    21年之后,历史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缔造者的远见卓识。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31日通过香港政改相关决定后,英国媒体报道说,英国下议院决定启动对香港政改状况的调查,理由是:对中英联合声明落实情况的调查。

    前些天,反对派议员陈方安生等人,已经去过英国“求援”。再早些天,“末代港督”彭定康出来跳了一曲久违的政治探戈,宣称反对派的诉求不会危害中国福祉,而中国“贵为伟大国家与冒升强国,面对政治挑战远远不及处理经济事务般运筹帷幄”。

   一直以来,英国试图给外界创造这样一种印象:出于历史感情和正义,英国关心香港的福祉,希望香港变得更民主,必要时刻还愿意为香港挺身而出。

    这种论调,在香港可能也有一定的市场。毕竟港英政府时期,香港被建设得不错。中英谈判过程中,英国一直在民主问题上做文章,似乎唯恐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不够快。回归之后,英国在这一领域也是频频发声,关切溢于言表。

    但政治说白了,从来都是利益的博弈。正如美国入侵伊拉克不是出于道义,英国关切香港,只能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

    什么,这么说有点诛心?说不定英国人真的出于善良呢?

    港英时期,英国人对香港民主做了什么 ?

    1952年,在香港喧闹了6年之久的“杨慕琦计划”正式宣告胎死腹中。这个计划,是港督杨慕琦提出来的政制改革计划,当时英国各殖民地的反抗运动风起云涌,所以港督希望借此挽回香港民心。但是,英国政府最终驳回了这一计划,理由是,香港“目前不宜有较深远的政制改革”,“那是太危险的做法”。

    从这个历史事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当时的英国对于在香港发展民主抱着非常审慎乃至警惕的态度。前100多年,一些香港英商等人也提过类似的政改建议,全数遭否。

    英国真正开始在香港发展民主,是在中英谈判之后,香港确定要回归了。1982年至1997年这15年,被称作香港民主发展的“超速”时期。15年里,从港督集权、委任议局模式发展到三层代议政制模式;立法局从委任制发展到民选制,从间接选举制发展到直接选举制,从部分直选制发展到全部直选制,速度之快,甚至跑到了英国用了400年建立的议会民主制前面。

    连当时的英国人都看不下去。英国上议院的一位资深议员萧克罗斯勋爵曾公开表示:“英国用了400年时间才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度,至今还保存了一个非普选产生的上议院,相比之下,香港的民主进程已经是超速度的了。如果还要再加快,那对香港的未来一点好处也没有。”

    英国人为何不再担心民主发展太快?

    有400多年民主经验的英国人显然深深知道,民主发展太快是很危险的。那为什么前135年给香港民主“太危险”,后15年疯狂发展民主就不怕危险呢?答案很明显,“我死之后,那管他洪水滔天?”危险都是中国承受了嘛!

    香港反对派坚持2017年特首普选要“公民提名”,彭定康居然说“没危害”,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都不敢用的提名方式,居然要欠缺民主经验的香港去用,这不危险还有什么叫危险?

    香港回归前那15年,英国那么积极给香港民主是出于什么目的?邓小平先生已经说得不能再明白了:为了保持在香港的影响力,想继续“统治”香港。你看今天,还有一些香港人认为英国才是好心人,反对派还要去英国求助呢,英国的策略,显然取得了成功。

    谁会真心为香港好,英国还是中国?答案太明显: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央会希望它变乱、变穷、变糟吗?中国当然希望香港普选成功,选出一个能让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特首,这不但是香港之福,也是一国两制的成功,是中国民主实验田的成功。而对英国来说,香港如果不出点问题,它就得为保持影响力发愁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