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塔迪奇: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过错的纠正
来源:底线思维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这一理论创新引发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其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是我们坚定战略自信的底气。
“底线思维”公众号近日将推出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理论文章,探索这一重大理论创新的深刻内涵与深远意义。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热情参与讨论。
以下为本系列第十四篇。
演讲/鲍里斯·塔迪奇
塞尔维亚前总统
鲍里斯·塔迪奇: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荣幸参加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开幕盛典并致辞。
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总目标时,世界未曾预料到中国会在21世纪重新定义“现代化”这一概念。今天,当我们谈论中国的现代化,我们谈论的不仅是中国在各个层面迅速取得的成就,更要谈论其成为现代化的新全球标杆的现象。
去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举为“现代化”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十四五”规划提出,中国经济与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台阶。规划还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或将迎来历史性变革。
当我们谈论中国的成功,自然可以罗列各种靓丽的数据和中国成就的例证。但是,在我看来,除此之外,更应指出的是中国正在逐步改变世界的大格局。
中国赋予了“现代化”新的内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因无法应对当代挑战,已使全世界停滞良久。换言之,尽管“现代化”这一理论、愿景和实践起源于西方,但我认为,变革已经到来,它将通过中国的意识形态与实践而重生、转型。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实际上需要一个新的术语来定义。与今天中国的作为相比,“现代化”一词已显过时。具体来说,中国不仅在践行现代化,而且在克服西方式现代化的错误和流弊方面,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现代与繁荣的旧范式,正使所有人吞下其苦果,而中国以身作则,为全世界上了一课。
西方世界的一大误解在于,他们认为中国应该为自己考虑,调整与西方的沟通,以达到西方式现代化的标准。这是谬见。中国应该调整自身,乃是为西方世界考虑,因为对“中国课”的误解将使西方而非中国受损。
世界也应调整与中国的沟通,惟有勉力相向而行,才能实现互惠互利。西方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因此,中国无需迎合西方世界,而应肩负起调整自我以更好助力世界的历史使命。
历史并没有终结。这句话在21世纪听来顺理成章。在当代全球性挑战面前,它也常被当作一个逻辑自洽,甚至是自我安慰的口号,但是它恰恰回避了西方现代化本身的问题。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我们是否静默伫立在其去路上。中国没有沉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足以证明,当全世界沉默时,中国在发声。
西方错过了改造其主导意识形态的机会,在西方成就登峰造极之时,恰恰与转型之机失之交臂。遗憾的是,西方成就的巅峰并未成为让世界更美好的平台,反而进一步造成了社会不公和发展的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中国的做法恰好相反。我们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见证了对西方过错的纠正。而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对外伸出援手,甚至我敢说,是拯救世界。
比如,2008-2012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时,不正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吗?
中国贯彻邓小平的改革,使近8亿人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了他们的经济潜能,彻底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经济发展格局。如果没有这些,今天的人类又将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今天,若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哲学。西方傲慢地认为,中国要通过竞争赶超自己。大错特错。中国正在改变现代化的本质,为了在当代世界繁荣发展,开辟一条自己的道路。中国的道路是自己开辟的,而不是因循旧路赶超。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曾经风光无两,如今陷入困顿:受其苦者众,而赢家甚寡;自然也对资本剥削反戈相击;作为个体的人孤立无援。时代在进步,人民却被抛下。物质财富庆祝资源的尽取,自然却被抛下。宣扬民粹主义,“民主”便在高歌猛进。
中国没有呼应旧意识形态,而是对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中国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新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在此想提出“和谐化”这一新词。因为“现代化”一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解读,容易引发新的误解。中国应当根据自身的成功向世界提出新的意识形态——和谐化的意识形态。
当今人类尚未充分准备好应对现有挑战。
下面的例子可以反映当今文明荒谬的一面。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造成全球近2.4亿人感染,其中480万人丧生。谁也无法准确预测疫情的未来走势。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全球各国在疫苗和亟需的医疗设备的研究、生产和分配方面仍然缺乏团结与合作。与此同时,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各国,无论贫富,均发生危机和大规模裁员。
然而,全球顶级富豪却独善其身。2020年12月全球富豪榜单前十名者的财富总值,据乐施会(Oxfam)的分析,在疫情时逆势增长了5千亿美元,达到1.12万亿美元。这笔钱足以为全世界人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如此便没有哪个国家会因疫情而陷入贫困,分析如是说。这一事实不过是揭破了当前全球经济秩序的不可持续性、荒谬性,和非人道性。
说到这里,让我们想想孔子的思想,他曾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和谐化”新全球观的原因,这是兼顾可持续与世界和平,而非仅仅追求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事实上,是其发展和社会现实所反映出的哲学与其传统的奇妙结合。我想说,儒家哲学是中国对当今发展的认识的一座里程碑,而和谐化正是其题中之义。
今日中国提供的社会和谐化,是解决因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全球性挑战,及其所导致的隔阂和冲突的良方。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留意避免上述这些后果。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的发展成就,西方用了几个世纪才达成。并且,中国的发展表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部门要同时发展。此外,我认为中国最重要的创新是从文明的角度看待发展。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其现代化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必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深秋克拉玛依市璀璨夜景美如画。图片来源:中新网
根据“两会”审议通过的未来5至15年的发展蓝图,中国将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相互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中国的现代化,是要统筹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不平衡的现代化进程会造成隔阂与冲突。经济增长未必能解决社会矛盾。相反,一些类型的增长恰恰引起了这些问题。
中国拒绝上述类型的现代化道路。随着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约合15.42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明确表示将在2021-2025年期间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不仅仅是追求数据上的光鲜。
尽管西方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而中国的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注重经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也关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的现代化讲求以人为中心,迥异于西方以资本为第一驱动力和主导逻辑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相吻合其目标是造福人民,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世界已不再惊诧,如今引人惊诧的是中国公民日益增长和无处不在的爱国主义和明显的自豪感,而这不过是近代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技术和经济加速发展的自然结果。
这种对祖国繁荣的新的普遍的自豪感,是加速发展的一个额外因素,在中国国内运行无碍。然而,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中,它引起了疑虑。从而,它往往演变成对中国民族主义新现象的恐惧,西方将其视为中国渴望接管全球统治的潜在因素。
全球政治现状的荒谬之处在于,根本上,西方超级大国,已担任全球领导者角色数个世纪,却不承认他国的领导权利。这种傲慢自大的立场导致了西方世界认为自己理所应当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一方面,我们不否认西方文明对世界整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津津于此,才更显荒谬,因为,世界也在全球和局部战争中经历了可怕的苦难,而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和人类世界赖以运行的全球秩序也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鸿沟。
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模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并且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谢谢大家!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
截至2019年底,共有中外专家2600余人次参加世界中国学论坛,其中近半数为海外代表,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海主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2004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经过17年的发展,世界中国学论坛已成为中国研究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级平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